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与防控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PREFACE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更使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迫在眉睫。食品安全事件成因分析表明,食品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人为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占68%以上。这说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明知故犯”。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供应链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也是食品供应链风险问题的主要责任主体,因而防控食品供应链风险就需要从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为分析入手,查找形成食品供应链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因而,从行为视角研究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与防控机制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了。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GL062)“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与防控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以环境—行为—后果为逻辑主线,将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政府规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融合应用于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与防控机制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分别构建了基于高管和普通员工行为视角的理论研究框架,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的系统研究,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防控机制为从根本上缓解食品供应链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种防控机制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防控食品供应链风险实践提供素材和借鉴,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通过文献梳理阐述了本研究对相关研究的继承和拓展,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了食品供应链风险行为的内涵——企业及其员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为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而违规经营或操作,从而导致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所有行为,包括企业风险行为和员工风险行为。对食品供应链管理、信息不对称、行为科学、行为经济学、政府规制和风险管理等展开理论分析,并融合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风险构建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分析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并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为了客观评价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现状,从食品种类、企业规模以及可能原因三个方面,对2009—2013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在食品供应链加工环节,而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最多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然后利用43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80%以上企业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处于初级或发展完善阶段,近半数企业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仅为“一般”或“更差”,提高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众多复杂的食品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是组织和个体的风险行为。最后利用43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我国企业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规模等基本特征和员工素质是影响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的三大因素。提出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重视员工培训和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进行系统性识别和评估;政府应该加强对众多小微民营食品企业的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使其有能力、有动力主动实施有效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第三,分别从高管和普通员工行为视角实证分析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前者研究发现:当前影响食品供应链企业风险行为和风险后果的主要因素是高管和普通员工的风险认知水平,供应链制度环境特征借由个人风险认知而作用于风险行为和风险后果。后者研究发现:示范性规范既直接影响普通员工的风险行为意向,也通过风险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行为意向。个体规范通过风险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行为意向。过去风险行为显著正向影响风险行为意向。感知风险行为控制在个体规范、示范性规范对风险行为态度和风险行为意向,以及过去风险行为对风险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第四,为了借鉴他山之石,从行为角度梳理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防控食品供应链风险的法律法规、组织体系、策略和手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我国当前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体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为视角构建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性和特点,并构建了集主体行为规范机制、风险意识提升机制、食品安全文化建设机制、风险交流与苗头排查机制、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行为追责机制、风险行为举报奖励机制于一体的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

第五,为了进一步说明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的科学性,以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简称“鹏程公司”)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调查问卷以及员工访谈等形式,从规范化管理、严格的质量控制、流通网络建设、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全员性的责任落实,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其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的做法,并从行为视角分六个方面总结了鹏程公司在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六,从大力营造防控食品供应链风险行为的环境氛围和构筑防控食品供应链风险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两个层面,提出了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是食品供应链风险最关键的风险因素,对食品供应链风险问题的研究都是围绕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展开的。

第二,从行为视角来看,食品供应链风险是供应链企业及其员工风险行为的直接结果,是有限理性决策和风险行为意向的作用结果。

第三,食品供应链加工制造环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三大因素是危害物、其他元素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及非法使用,以及人为造假。这些都与食品供应链企业及其员工的风险行为密切相关。

第四,高管(团队)是企业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无论是从水平还是从效果来讲,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五,食品供应链企业风险行为是供应链风险环境和高管风险认知共同作用的产物,而高管风险认知深受供应链风险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是普通员工风险认知的重要参照系。因此,应重视高管个人认知因素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加强高管队伍建设;同时依靠制度压力和个人声誉机制,抑制高管的盈利冲动,使其形成较强的内在规范,并产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其领导力创建和维护好食品安全文化。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则要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环境,促使企业高管减少或规避风险行为。

第六,普通员工风险行为也是导致食品供应链风险的重要因素,改变或端正普通员工风险行为态度是改变或塑造其风险行为的关键。政府应肩负起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素养的责任;企业要重视员工代际传递中老员工对新员工的言传身教,发挥资深老员工的示范性榜样作用;企业高管(团队)则需要构筑食品安全的共同愿景,使员工、高管和企业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此外,还要加强风险管理等硬制度和食品安全文化软制度建设。

第七,当前,我国宏观层面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微观层面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偏重于政策、技术和流程,而忽视人文和行为。未来趋势是构建以食品科学、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为理论依据的行为导向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既关注食品安全流程,也关注流程中的每个人,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持久的食品安全文化为最终目标。

第八,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具有突出以人为本、强调行为科学、正视行为转变、注重安全文化等特点,且集主体行为规范机制、风险意识提升机制、食品安全文化建设机制、风险交流与苗头排查机制、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行为追责机制、风险行为举报奖励机制于一体。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的基于行为层面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的成功经验,例证了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的合理性。

本书的突出特色为:一是从行为视角切入,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与防控机制,为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二是融合了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等,跨学科研究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三是利用一手调查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明晰了食品供应链企业和员工风险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检验了这些关系模型。四是以行为激励和约束为核心构建了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使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更具针对性。

本书的主要建树表现为:一是基于调查问卷,对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为政府和行业监管,以及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学术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素材和参考;二是从高管和普通员工行为视角,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的特定规律,是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补充和丰富;三是构建了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典型案例进一步说明了防控机制的合理性。四是为企业提高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国家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的学术价值表现为:以行为视角为切入点,抓住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与风险防控的核心要素,为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对食品供应链风险形成微观机理与防控机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食品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在理论可靠、实践可行的基础之上,并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而本书的应用价值为:研究成果有助于食品供应链企业及其员工正确认识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现状,科学识别和对待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防控食品供应链风险,可以为食品企业、相关行政部门加强食品供应链风险预警、追溯、监测等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本研究项目负责人为北京物资学院刘永胜教授。项目组其他成员包括:北京物资学院陈娟副教授、肖为群副教授、金海水教授、王可山教授、魏国辰教授、赵琨副教授、王丹副教授、张清楠研究生。本书是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的撰写分工如下:刘永胜撰写前言、第1章,刘永胜、陈娟撰写第2、5章,陈娟、张清楠撰写第3章,陈娟、肖为群撰写第4章,刘永胜、肖为群撰写第6章,刘永胜、金海水撰写第7、8章。王可山、魏国辰、赵琨、王丹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收集、整理与分析等。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北京物资学院郝玉柱教授的热心帮助,得到了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于这些我们都尽可能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予以列出,但“百密难免一疏”,仍可能有个别文献资料甚至引用的文献没有列在参考文献中,对此情况我们表示由衷的歉意,并希望获得作者的谅解。

虽然我们在项目研究和本书撰写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尚有许多值得商榷、完善之处,恳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项目组

201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