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文献综述
1.2.1 知识网络相关研究
知识网络现已逐渐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而它是由瑞典工业界在1995年首次提出的。研究学者将知识网络与企业、高校等知识创新主体的各个层面进行结合研究,取得了不菲的科研成绩。目前,有一种更为统一的观点认为,知识网络是基于存在于组织或个人网络中的社会网络,通过内部和外部网络填补知识空白,并创造知识共享活动的网络系统。以下从三方面对知识网络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1)知识网络影响因素研究
阮爱君等(2014)以139家企业为实证研究样本,阐述知识网络结构嵌入对企业创新力的正向影响作用力因素,并分别指出组织学习对知识网络结构嵌入的部分中介作用。吴伟等(2015)构建以组织学习为中间变量的创新网络绩效模型体系,并通过实证结果得出企业创新结构对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直接正向影响,而组织学习则充当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中间变量。赵云辉等(2016)指出在知识来源的中介作用基础上,研究双重内外部知识网络嵌入在中国跨国公司中对其知识转移的绩效具有积极和显著的影响。喻登科等(2016)通过仿真模型得出社会心理作为调解变量,通过促进知识流动对知识网络内部结构、行为与绩效产生重要调节作用。李柏洲等(2014)在特定假设的基础上构建含有组织知识网络、转移中的风险、组织共享心智和转移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得出其分别对转移绩效所起的中介、负相关以及调节作用,其中知网结构指标与转移绩效呈正向关联。王彦博等(2016)由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相互嵌入组成的创新网络解耦分析新视角研究,得出过多知识网络结构洞不利于进行探索性知识创新,而合作网络中结构洞则起相反的作用;从集群角度来看,Huong N T等(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合作意愿和良好印象有助于知识转移过程,有助于产业的升级;而沟通障碍、文化差异、个人能力缺乏以及缺乏规则意识则会阻碍转移进程。吉敏等(2014)证明在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规模、中心性、关系强度及与其他节点的关系方面均与创新绩效呈显著正效应关系。廖开际等(2011)基于网络异质性的特点,在构建组织知识网络及组织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上,构建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影响知识共享的过程和方式。
(2)知识网络关系研究
丁道韧等(2016)引入远程创新搜寻中介变量,在与知识网络关系特征和创新绩效共同创建模型基础上指出团队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相关作用。任志安等(2007)在社会网络视角下分别对网络关系四维度结构特征与知识共享进行命题分析,完善相关研究。吉敏等(2014)选取两个网络关系变量,分别是关系强度和关系持久度,通过对常州257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通过促进知识内容的多种方式转移能够助力企业提升创新绩效。赵健宇等(2016)通过建立一个多任务链接的团队合作知识流转网络模型,指出网络关系强度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呈负相关,即为促进网络知识流动需要减少网络平均路径长度而增大网络的集聚系数。雷志柱等(2015)建立知识网络能力多维度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层次多指标定量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其中,知识网络能力包括网络关系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网络规划能力与组织支撑能力。吴悦等(2014)指出知识网络实质是知识流动,在时间维度下建立起的“信任演化—知识转移”模型分析了信任机制在知识网络中促进知识转移进而提高知识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效率问题。潘玮等(2014)通过构建工作绩效指标和企业知识网络员工联系强度、中心度指标对影响企业内部隐形知识共享的员工知识量与员工共享意愿两大因素进行量化,根据测度结果显示:两者均与企业内部影响知识共享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知识网络创新力与创新绩效研究
郝敬习等(2015)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现状,认为知识网络的结构嵌入性、关系嵌入性以及认知嵌入外部获取知识并借助分享心智模型中介,完全或部分影响研发团队的科研创造力。汤超颖等(2016)认为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意愿和创造性认知倾向是影响知识网络创造力的三条路径。Polidoro F Jr(2011)从以交互作用历史为代表的关系嵌入性、以网络中心性为代表的位置嵌入性和以共同伙伴为代表的结构嵌入性三方面研究组织稳定性,进而研究其对知识流转与创新的影响。Cannella A Jr(2016)认为与直接关联伙伴的关系强度及连通性是直接关系到知识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Wang C等(2014)认为企业创新活动是在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平均集中度与探索性创新呈反向U型关系,而在社会网络则存在负相关关系。Afuah A.(2013)指出现有研究大都集中在网络规模对知识网络的影响力上面却忽视了网络结构和行为的重大意义,它能很大程度上促进知识网络创新。Lubbers M J等(2010)将移民个人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各种定量方法研究表明知识网络会随着环境以及主体特征的改变而呈现动态螺旋式上升变化。Meenakshi等(2016)通过知识同化、知识指向性、知识自组织性以及知识平衡能力四个维度阐述知识网络中知识处理的智能链接,通过限制链条权重值的饱和度,证明智能链接和处理节点认知系统平衡能力的适用性以提高知识网络的创新力。
张苗苗(2017)认为互联网时代下,个人知识组织化是企业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式。段金菊(2017)认为在社会性关联学习环境下,知识网络是促进cMOOC的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唐承林(2017)结合小米企业价值创造案例分析知识网络协同效应、知识共享效应和知识规模效应,阐述顾客价值创新机理的同时,为信息时代下企业通过知识网络管理获取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吕萍(2012)通过对中国ICT产业中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对比研究阐述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与创新绩效在知识网络选择、知识网络创新合作、知识网络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差异性关系。陈劲等(2014)指出利用外部知识源可以建立组织联系网络,充分利用即可在促进外部知识的内部化的同时提升组织创新绩效。Chung等(2013)以56个科学研究团队为样本,考察网络内外部网络质量和例行工作对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例行工作有调节内外部知识网络的作用,内部信任关系强度与绩效呈倒U型关系,外部工作关系强度有促进绩效提升的作用。孙笑明等(2014)从结构洞视角阐述了其作为创新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