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宏观经济发展报告(2019):新时代的陕西高质量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陕西“十三五”后半期需要调整的目标和内容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制定时,党的十九大和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尚未召开,两次会议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尚未体现在“十三五”规划中。针对“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建议对“十三五”规划的一些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把党的十九大和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新思想和新战略补充进去。需要补充的目标和内容包括:

1.4.1 做好未来陕西发展战略的研究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达到国家一定时期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战略,国家战略要立足于发挥各地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既要立足于本地特色,达到区域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又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陕西省这几年与国家战略深入融合,如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国家级新区、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科技资源统筹、创新发展示范等。陕西成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之地,在国家战略中被赋予了关键性角色。无论是创新驱动发展,还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绿色发展;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深刻影响,都为未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十三五”后半期既是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陕西现代化建设开局的过渡时期;既是“十三五”任务完成的时期,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准备期。因此,需要做好未来陕西发展战略的研究,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国家未来战略,研究陕西在国家未来战略中的地位以及陕西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做好陕西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前布局和谋划陕西“十四五”发展规划。

1.4.2 “十三五”后半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要完善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提出的陕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即“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必须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完善进去。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补充到“十三五”的目标中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要求。2018年是中国的质量元年。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质量转变、效率转变、动力转变。这样就需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三五”后半期的一个主要目标。二是把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追赶超越”和“五新战略”补充到“十三五”的目标中。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是陕西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同时把“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作为战略任务。

1.4.3 在“十三五”规划中补充“建立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深远而重大。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必须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政策激励,优化创新生态。以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为目标,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激活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环境。这就需要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中专门补充一部分内容,对陕西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全面部署,一方面在陕西省“十三五”后半期中启动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任务,另一方面为“十四五”规划的启动做好衔接工作。

1.4.4 在“十三五”规划中补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和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陕西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加快“追赶超越”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满足三秦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内在需要。因此,建议研究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并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中加入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4.5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规划后半期的工作主线

党的十九大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方面。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更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从短期目标来看,要确保完成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等主要任务,同时要着力实现“稳增长”和“降风险”。从中长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目标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

如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当前陕西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如何提高陕西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十三五”后半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开发结构性增长的潜力,调动企业活力,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三去一降一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服从长期发展目标的改革中去解决,用发展的办法去产能、去库存,同时不能产生新的过剩产能和库存,而补短板更是要补发展的短板。因此,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期任务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而长期的发展目标在于开发经济增长潜力,用改革推动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坚持“加减乘除”并举,推进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1.4.6 在“十三五”后期强化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创新型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强调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等,体现了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远考量。

这些政策举措,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陕西省“十三五”后半期需要强化落实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任务,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促使陕西省的科教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依托陕西的科技优势,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创新型经济提供基础。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化创新,为创新型经济提供载体。推动科技创业,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的“互联网+”平台。

1.4.7 把发展“三个经济”补充到“十三五”后半期的任务中

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个经济”,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建立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新的思路。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依据在于:一是从历史来看,陕西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对外开放的门户、生产要素的流动点;二是从地理位置来看,陕西与8个省份连接,四通八达;三是从交通条件来看,公路、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条件发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陕西也要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而陕西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和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骨架就是“三个经济”。

“三个经济”解决的是要素的集聚、配置和流动,枢纽是生产要素的集聚中心,门户是生产要素的配置平台,流动是生产要素的供需通道。“三个经济”可以促进生产要素更快更好地集聚、配置、流动,从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一,“三个经济”是陕西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陕西对自身定位的准确把握。其二,“三个经济”是陕西高质量开放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让陕西更加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形成陕西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三,“三个经济”是构建陕西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骨架。发展枢纽经济,以“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尽快形成航空高端带动、高铁与地铁等交通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乃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发展门户经济,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吸引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国内外客商聚集,切实发挥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因此,应把发展“三个经济”补充到“十三五”后半期的任务中去。实现“三新”经济与“三个经济”的结合,发展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把“三个经济”与“三大变革”结合起来,加快陕西追赶超越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把“三个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三个经济”发展中培育具有陕西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三个经济”与新高地建设相结合,“三个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在于拓展海外发展新空间,培育开放竞争新优势。把“三个经济”与培育新动能结合起来,可以给陕西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能量。

1.4.8 把自贸区建设作为“十三五”后期提升开放水平的着力点

2017年4月,陕西作为第三批自贸区挂牌,对陕西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自贸区的建设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促进陕西产业的转型升级。自贸区的投融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改革,可以吸收国外高端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要素到本地来投资于航空航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四大产业,将四大产业纳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促进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广阔发展空间,促进商业模式重构、生产力释放、贸易市场机会增强,实现陕西经济在全球经济链中的新定位。

自贸区建设可以提高陕西对外开放的层次。陕西自贸区的设立能够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同时从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开放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消除了陕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各种壁垒,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开放开发格局,提高陕西对外开放的层次。自贸区将会促进陕西打造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自贸区建设则能够助力陕西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培育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需求潜力为基础,依靠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制度,大力吸引国际顶尖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形成高新产业集聚区,通过技术外溢带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的陕西经济增长新模式。因此,应把自贸区建设作为“十三五”后期提升开放水平的着力点。

1.4.9 充分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打造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陕西、山西、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8〕6号)精神,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推进,共同推动落实,努力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因此,在“十三五”后半期,要充分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把西安打造成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同时,积极促进西安以外的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的进一步发展,打造陕西经济发展的多重开放门户和多重增长极,拓宽陕西未来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