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境内国际旅游名城
4.2.1 商务主导类旅游名城:上海
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辖16个市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其国际化程度极高。上海市2016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9620.60万人次,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854.37万人次;另外,国内旅游收入3443.93亿元,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65.30亿美元,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689.70亿元。在《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5)》中,上海市的综合排名居于全球27位,亚洲第8位。同时,携程旅游发布了《2016年入境旅游趋势分析报告》,在“入境游客最喜欢去的旅游目的地”中,上海的排名高居第2名。
(1)重视规划布局。
第一,从整体上看,上海市为统揽、领导和协调旅游发展工作,成立了上海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从而建立了旅游发展的统筹发展工作机制。第二,从细节上看,上海市建立了诸如“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联席会议”以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联席会议”等专项工作机制,借此形成旅游发展中的针对性措施。第三,上海市在“十一五”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并且在“十二五”明确“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名城”。除了这些五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旅游专项规划等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意见》等相关政策的支持。
(2)实行重点发展。
首先,持续城市化推动上海市城市旅游资源的动态发展。一方面,城市化盘活了上海原有的旅游资源,比如外滩百年建筑的重新包装和南京路的改造;另一方面,城市化形成了新的都市建筑景观,如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上海大剧院等。其次,在城市化推进中,以“把整个城市可用于旅游的社会文化资源都纳入大旅游的范畴”为目标,将旅游与文化、商业、农业以及工业等众多产业进行融合,将旅游发展拓展到城市全域,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与提升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国际旅游名城的建设,进而完全突出了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3)建设支撑体系。
第一,积极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及“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等重点旅游项目,不断开发迪斯尼等主题公园以及中山公园、南京东路和五角场等商业中心。第二,打造了郊区县乡等地的休闲空间,形成了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吸引物体系。第三,建设了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上海市将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等融入城市的旅游服务体系中,并且按照国际的服务标准,构建了高水平的旅游信息、交通、安全以及便民、惠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4)开拓旅游市场。
首先,上海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际商务客人集散地,每年都会承办种类繁多的国际性会议及赛事,因此给上海带来了大量的入境或国内与会者。另外,还有数量极多的外国政要每年访问中国,访问过程中绝大部分都会参观上海,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上海市作为国际旅游名城的发展。其次,国际化以及全球化的推进,使上海大都市在国际上凸显了自身的优势,进而与周边地区形成差异定位、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再次,在上海开展世界博览会等特殊事件活动,一方面提高了上海国际旅游城市的美誉度,因为世博会等在上海的举行,便是对上海综合实力的最好证明;另一方面,此类活动在上海举办,不断扩大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使上海从一个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转变成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地。最后,通过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为“会议大使”,举办国际会议,同时还聘用名人、明星为“旅游形象大使”,以此推销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