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养老思想的历史溯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便是在无产阶级冲击资本主义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对中国实际和世界格局的最好解答。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的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梳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成功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序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意味着拨乱反正任务完成,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正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此后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正式成立,也意味着中国从此走上一条立足于中国国情实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此基础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在此基础上做了总结和概括并提出“邓小平理论”,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并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昂首阔步迈入21世纪,以崭新的面貌站在世界舞台上。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起始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又一大历史性飞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是邓小平理论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为十三条关键概念,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三是科学发展观阶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人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综合国内外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此后,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不断发展和成熟。
四是新时代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强调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将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新时代是党和国家对过去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综合思考下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的综合产物,意味着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责任更加重大。历史进程是客观的、不可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由量变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代现实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发展相适应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完善的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各个方面均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新时代思想的产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养老思想演变历程梳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实际,是对新的历史进程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的判断,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在这个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养老思想的进程进行梳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新时代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养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农村养老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邓小平: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即实现共同富裕,并将“富民”作为其民生思想的核心。在这个阶段,“独生子女政策”刚刚实施,中国人口结构十分年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意识到实施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将加快我国未来人口结构转型,意识到改革开放对农村经济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影响,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该阶段,在城市开始恢复国家—单位保障制,并推动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型,在农村还主要聚焦于如何解决基本的温饱上,“敬老”“爱老”思想也主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有所依”“有所食”“有所住”等基本生理需求层面。尤其是人民公社的逐渐解体使过去的单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由特殊救济向普通救助转变,农村老年人的老年生活逐渐由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养老共同保障。
2.江泽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红利,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己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改善和推行民生,将“利民”作为其民生思想的核心。“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了十余年,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熟型转变,中国的经济储备足以应对当时的社会变迁和人口转型,此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3.胡锦涛:以人为本、老有所养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发展,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就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并指出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民”。在这个阶段,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农村老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4年“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写入宪法,2007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养老思想由追求“衣食住行”的基本生理需求向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转变,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日益呈现出“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征,也更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将4284.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还有63.2万农村人口享受传统的农村社会救济,686.5万人次享受农村临时生活救助;全国农村敬老院有29452个;全国农村“五保”对象有543.4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二)新时代农村养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被称为中国“养老元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支持我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生思想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的养老思想的内涵更加丰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并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可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新时代实践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频繁流动,导致了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大,而与此同时,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全,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历史阶段,正视农村老龄化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初步形成了以“惠民”为核心的民生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养老思想也有了新的内涵,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矛盾在于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要和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不完全,以及养老思想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对高品质老年生活的追求和现阶段所能提供的养老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农村老年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娱乐和亲子的需求增加,同时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增大,但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水平较低,外出就业的子女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亲子需求,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程度低、娱乐设施匮乏的现实也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娱乐需求,这意味着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就要从多方面着手;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建设要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的发展理念,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也要以此为准则,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此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思想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思想的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内涵势必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将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也必将逐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必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