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以四川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现状

当下,社会各界关于“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呈现出研究成果数量多、规模大、研究领域广、载体丰富,但研究层次和学科分布不平衡、侧重于“工具理性”研究的多、“价值理性”相对较少等特点,大部分成果重点从精准扶贫的方法、措施、对策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和政策性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对从精准扶贫内涵、对象、措施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观点进行概述提炼分析,对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3.1 国内研究评述

1.3.1.1 研究的总体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近70年来的努力,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近年来,党和国家已经把“精准扶贫”作为今后一个相当重要的国家战略来抓,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进一步将扶贫脱贫对象由区域转到精准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经在中国知网已收入的文献考察发现,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总体上呈现出研究数量多、研究领域广、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多等研究特征。笔者于2017年3月19日,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以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以“精准扶贫”为关键词的文献有1415篇,以“扶贫”为关键词的文献有1198篇,以“精准脱贫”为关键词的文献有94篇,以“脱贫攻坚”的文献有107篇,以“贫困”为关键词的文献有2870篇。以篇名进行检索发现:以“精准扶贫”为篇名的文献有17741篇,以“扶贫”为篇名的文献有91659篇,以“精准脱贫”为篇名的文献有4803篇,以“脱贫攻坚”为篇名的文献有10140篇,以“贫困”为篇名的文献有66821篇。以主题进行检索发现: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文献有21076篇,以“扶贫”为主题的文献有200888篇,以“精准脱贫”为主题的文献有7335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献有13280篇,以“贫困”为主题的文献有214342篇。以全文进行检索发现:以“精准扶贫”进行搜索得到文献138019篇,以“扶贫”进行搜索得到文献951959篇,以“精准脱贫”进行搜索得到文献104087篇,以“脱贫攻坚”进行搜索得到文献144250篇,以“贫困”进行搜索得到文献1969608篇。笔者在下文将分别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扶贫”“贫困”为“关键词”,从“发表年度”“研究层次”“文献类型”“基金项目”“学科分布”“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文献考察分析。

1.3.1.2 研究的总体特征

第一,文献数量多。从发表论文年度的有关情况来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在“关键词”“篇名”“全文”中进行检索发现:①2012年和2013年发表文献较少,2014年到现在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十八大召开以来,对精准扶贫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这足以说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来,“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②关于“扶贫”“贫困”问题的研究一直就存在,特别是2012年到现在,对扶贫、贫困等的研究一直都在增加,仅从文献研究的数据上看,2016年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呈“井喷式”增加,研究热度非常高;横向比较发现,文献研究数量从“贫困”“扶贫”逐渐转向对“精准扶贫”的研究,具体表现为数量上的增加。许敏.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4):37-42.(见表1.1、表1.2、表1.3)

表1.1 论文年度发表“关键词”检索情况

表1.2 论文年度发表“篇名”检索情况

表1.3 论文年度发表“全文”检索情况

第二,研究层次多。从“研究层次”的情况分布来看,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扶贫”“贫困”问题的研究,以“关键词”“全文”和“篇名”三个维度进行检索发现,占比较多的依然是“基础性研究”“行业指导性研究”“政策性研究”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文献数量占据总体数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最多。同时,“经济信息”“高等教育”“大众文化”这三个层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占比重小。由此可见,从研究层次上来看,“当前十分注重研究的基础性、政策性和指导性,而关于涉及精准扶贫研究的大众性、群众性、经济性则相对缺乏,研究依然呈现在基本层面,还有待于逐渐深入。”许敏.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4):37-42.(见表1.4、表1.5、表1.6)

表1.4 研究层次“关键词”检索情况

表1.5 研究层次“全文”检索情况

表1.6 研究层次“篇名”检索情况

第三,研究领域广。从“学科”的情况分布来看,总体上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扶贫”“贫困”问题的研究涉及了“经济”“党建”“教育”等多个学科,内容之丰富、讨论范围之广、相关问题之复杂。从涉及学科分布的具体情况来看,涉及“农业经济学科”的论文篇数最多,这说明精准扶贫主要是涉及农业经济,“金融”“旅游”等学科发表论文比较少,而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探讨基本没有。另外,从“全文”检索情况看,对“扶贫”“精准扶贫”的研究涉及各个学科,“农业经济”方面发表的论文篇数最多,这说明“精准扶贫主要是涉及农业经济,金融、旅游等学科发表论文比较少,研究的较少,而以哲学研究并发表论文的篇数为13959篇,相对较少”许敏.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4):37-42.

这说明关于“精准扶贫”的价值取向、理想判断、批判思维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见表1.7、表1.8)。

表1.7 研究成果学科分布“关键词”检索情况

表1.8 研究成果学科分布“全文”检索情况

第四,研究载体多。从“文献类型”的情况分布来看,以“扶贫”“贫困”为篇名涉及所有文献类型,且数量多;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为篇名涉及的文献类型中,期刊、报纸最多,年鉴、会议、硕博士论文篇数比较少,外文文献为零篇(见表1.9)。

表1.9 研究成果的文献类型“关键词”检索分布情况

第五,研究机构相对集中。从“机构”的情况分布来看,最先对“扶贫”“精准扶贫”等问题关注并形成密切关注的是高校系统,其次是党校系统,最后是社科院、科研院所等系统单位。这与“各个系统的人员数量、行业职责、行业性质是密切相关的”许敏.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4):37-42.,其中“高校”的人数最多,“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科研院所”都有着独特的行业特殊性和具体功能性(见表1.10)。

表1.10 研究成果所属研究机构的“关键词”检索情况

1.3.1.3 研究述评

第一,学科分布、研究机构、研究层次不均衡。从研究的层次与学科分布情况看:一是学科分布不平衡,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的少之又少。二是层次大部分都是经验总结型、政策指导性和调研报告等形式,关于精准扶贫理念等方面的文章较少。三是研究机构单一,呈现出高校系统“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的人数较多是密不可分的,但同时,研究文献的思考深度也是另一方面。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有些机构行业系统研究数量虽然大,但是大多都停留在经验总结和理论层面的探讨,接地气的较少,反映当前地区差异和地方发展实际情况的也比较少。在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研究成果方面,党校系统相对较好(见表1.11、表1.12、表1.13)。

表1.11 研究成果的“研究层次”检索情况

表1.12 研究成果所属“学科”检索情况

表1.13 研究成果所属“机构”来源检索情况

第二,基金项目较多,分布不均衡。从研究资助的项目“基金”的情况分布来看,“社科研究基金会作为一种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起着重要引领和整合作用。社科研究基金会通过科研立项等工作,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社科研究基金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学术研究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人们的所想所忧”郑杭生.社科研究基金会的作用与努力方向[N].人民日报,2013-11-15.,可以说,社科研究基金会直接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从基金情况分布看:国家社科基金性质的文献篇数最多,所占比重最大;省市社科基金、省市软科学研究计划性质的文献篇数较少,比重小(见表1.14)。

表1.14 研究成果的资助“基金”情况

第三,文献类型较多,专著少。从“作者”和“文献类型”的研究分布情况来看,发表相关论文的总数大多只有几篇,只有莫光辉教授一人发表了10篇以上。从文献类型来看,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最多,占比例最大,会议、硕博士论文其次,报纸、外文文献除研究“贫困”问题之外基本没有涉及,“年鉴”数据为零(见表1.15)。

表1.15 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布情况

表1.16 研究成果的“文献来源”分布情况

第四,研究内容相对全面,但对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价值判断方面的研究较少。一是关于精准扶贫研究背景和意义的探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判断我国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重温习近平前7月京外调研10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DB/OL].中国网,2015-08-13.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是,全国仍然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习近平: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D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17/c1001-28207362.html.脱贫攻坚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到2020年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时候,更需要让世人心服口服。

二是关于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分析。莫光辉认为,精准扶贫的治理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全面全程精准化的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格局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73-77.朱云、吴春锋、黄斌琼认为,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是新时期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朱云,吴春锋,黄斌琼.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研究[J].老区建设,2014(15):41-44.金梅、祁丽认为,精准扶贫特别是针对居住环境恶劣致贫的贫困户,有必要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这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金梅,祁丽.精准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的思考与讨论——以湖北省公祖村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6(5):94-99.这些学者都结合实际提出了精准扶贫在某些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可是经过检索发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方面的深入探讨,还是少之又少。因此,进一步找准找实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意义重大。从区域上看,重点难点在“四大片区”。这些地区多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省界地区,其显著特点就是老少边穷、交通不便、思维闭塞、自然地理条件艰苦,时刻面临着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社会形态特殊等问题,脱贫难度大、成本高、任务艰巨。要紧紧聚焦这些问题,还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原则,群策群力,多方努力。从对象上看,重点难点是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贫困人口中最弱势的群体,所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把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EB/OL].新华网,2011-12-02.并强调:一是要“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帮扶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EB/OL].新华网,2011-12-02.,二是要“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组织发动贫困家庭妇女积极参与全国妇女 ‘双学双比’活动,关心支持留守妇女创业增收,采取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入学,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和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EB/OL].新华网,2011-12-02.。也正因为如此,精准扶贫必须首先要考虑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比如,扶贫队伍的能力、贫困人口自身发展的能力等问题。

三是关于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与经验。当前,各地都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动员并整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集中精力聚焦脱贫攻坚。比如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选派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等方法,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扶贫典型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四川省启动了“四大片区”贫困县干部人才上挂外派工作。

1.3.2 国外研究评述

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同时,国外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着消灭贫困的斗争。但是,无论从消灭贫困的根本目的、性质、程度、力度和意义等方面,其他国家都与我国的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有着很大区别,但是其他国家在扶贫开发上的举措和做法以及经验与教训上都值得我们借鉴。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简要来讲,美国主要通过两个层面来开展扶贫工作。一是通过在法律层面,颁布“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ANT)”计划和《上工作岗位创造和工人援助法案》;二是通过制定政策手段,如“私营企业减税”“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保障、养老等方面的直接救济”“对贫困人口能力培养”黄爱军,朱奎.美国扶贫减困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老区建设,2010(9):68-70.等手段。巴西对于消除本国的贫困问题,也进行了类似于美国的做法,不同的是巴西借助了外部的力量和国家信贷力量。如“借助世界银行”和“国家的信贷”的力量,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对贫困家庭”进行直接资助黄荣华,冯彦敏,路遥.国内外扶贫理论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0(10):135-137.。印度则是加强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层面的措施,如“制定扶贫行动纲领”“最低福利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和“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王志章,刘天元,贾煜.印度包容性增长的扶贫开发实践及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77-80.等方法。比较美国、巴西和印度三国的扶贫方式和举措,虽然各有特色,但他们普遍性的做法依然是综合利用了国家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政府的一些经济职能。不同的是,美国进行了立法、巴西更加面向困难家庭、印度则是重点投入到基础设施方面以改善农民生活。这些共性和个性的做法,在今天我们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历史时期看来,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综合国际国内关于扶贫的做法和学术研究情况发现,当前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第一,基础研究不深入。就从梳理当前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研究来看,大体上表现为:一方面,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许多关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研究,在理论阐述上显得过于单一,往往是从个体性的角度出发,关注一个方面的某个层面。这样子进行的话,看上去是做了很好的研究,有逻辑推理,也有模型分析,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但是,把这些研究成果放在一个整体的语境中,比如放在一个地区、一个方面或者一项工作以及一个时期,就显得支离破碎,没有成型成网。另一方面,研究的指导性不突出。大部分文章和著作都是在解释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内涵,在对单个文件和概念的解读方面,做得很成功。可是,拿着这些研究成果去和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发现它们都是在解读、解释世界,解读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在生动活泼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就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理论指导的天然魅力。

第二,应用型研究不充分。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象和目标。任何脱离实践的讨论都是一些烦琐无效的徒劳,课题研究和理论研究也是如此。考察当前的研究状况发现,关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研究,缺乏应有的应用性。一方面,当前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如何设计考核方案,如何进一步考虑到制度和机制设计的完美性和完全性,却没有考虑到制度机制实际应用中的简便性、可行性、操作性强不强。另一方面,研究大部分是站在政策指导、精神领域或者一些现代的技术手段层面。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而大部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大部分贫困家庭和贫困人群的文化水平不高,研究中讲的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做,在实际交往中他们往往都听不懂、搞不明白,推动工作的效果便很不明显。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些看似应用性的研究,却因为作者的精心设计而不能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与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相脱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充分性表现。

第三,创新性研究不强。推进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深入。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在理论研究上的梳理性研究不突出,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贫困,消灭贫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形成体系,并进行系统的梳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人们问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做什么?许多人都能够说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当又有人问,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以前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有这方面的做法和探索,那么在当时叫什么?是个什么提法?如何推进?还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里面,有没有关于这样的论述?在当时早期资本主义,产生贫困和近代中国贫困以及现代的深度贫困地区,在成因上有什么不同?方法上有什么可借鉴?当我们问这些情况的时候,理论界非常安静、思想上也非常平静。从实践来看,对于如何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几乎看不到什么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如何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启示方面,也一同体现出实践探索、实践经验总结的平静化和空白化。此外,脱贫又返贫现象也是一个问题,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可是,我们现有的唯一手段就是“抓考核”“下命令”,问题是,如果我们仅仅从研究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也是“抓考核”“下命令”两个主要层面,除此之外,实在在已有的文献史料中难以找寻。

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的综合分析考量,笔者认为,今后关于扶贫开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研究任务会更加繁重,时代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历史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新呼唤、后人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新期待。今天的研究,虽然并不能立即产生今天研究的效益,但是,我们成体系、成系统的研究梳理和社会调查,至少能对实践的推动也产生一些启迪,这也是本人经过考察后,开始写作本书的缘由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