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18世纪以后,大量工业机械的应用,开采业、制造业特别是冶炼业、化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大量煤炭被开采,过度开荒、毁林,“石油农业”模式的大规模应用等,造成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系统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不可分割的。由于经济增长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自然,如果经济发展损害了环境,环境的恶化必然限制甚至破坏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农业、林业、矿业和能源生产至少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依赖这些产业生存和就业的人口比例则更高。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中,自然资源的出口一直占很大比重。结果,这些相对贫穷的国家在出口越来越多稀有资源的同时也变得日益贫穷。同时,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进而带来更严重的灾难,经济发展也将终止。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然保持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的背后,存在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相关资料表明,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污染问题严重,全国七大水系都受到污染,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空气质量被严重污染,区域性酸雨时有发生,雾霾天气肆虐北京等一些城市;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问题严重。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生态经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生态经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天,我们只有稳步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才会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生态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新增“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研究”两章,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的编写分工为:肖良武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并编写第一章;黄臻负责第二章的编写;孙庆刚负责第三章的编写;蔡锦松负责第四章的编写;郑瑞、李艺负责第五章的编写;张韬负责第六章第一节至第四节的编写;刘清海负责第七章的编写;张攀春负责第六章第五节、第八章的编写;罗腾飞、袁国龙负责第九章的编写;文瑾负责第十章的编写。全书的统稿、审核、定稿由肖良武、蔡锦松、孙庆刚、张攀春共同完成。
本书涉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面广,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尚有很多,故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肖良武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