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的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的企业外部条件的统称。环境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条件。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资金的取得、运用和收益的分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资金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成本的高低、利润的多少、资本需求量的大小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的兼并、破产与重组与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务管理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面临的各种环境。本节主要讨论企业难以控制的几种重要的环境,即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
一、经济环境
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环境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客观经济状况,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等。
(一)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筹企业资本、统一投资、统负盈亏,企业利润统一上缴,亏损全部由国家补贴,企业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但无独立的理财权利。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财务管理方法比较简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经营权,同时也有独立的理财权。企业可以从其自身需要出发,合理确定资本需要量,然后到市场上筹集资本,再把筹集到的资本投放到高效益的项目上获取更大的收益,最后将收益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分配,保证企业财务活动自始至终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做出各种财务管理决策并组织实施。因此,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方法也复杂多样。
(二)经济政策
市场经济必须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了保证这一市场竞争的原则能够得到切实和有效的实行,国家会适当地干预市场,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不同。例如,金融政策中的货币发行量与信贷规模会影响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的预期收益;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和投资项目的选择等;价格政策会影响资金的投向和投资的回收期及预期收益;会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而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以及事后的评价产生影响等。总而言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层组织,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必然影响其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
(三)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这种循环一般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虽然有时经济周期并不明显表现为四个阶段,但是经济周期在经济发展中作为一种不平衡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周期不仅对企业投融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财务人员应审时度势,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经济周期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四)通货膨胀
在商品社会中,通货膨胀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是指物价的持续上涨,引起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引起企业资金占用量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大企业的筹资总量;第二,形成企业利润虚增的假象,从而使企业的资金大量流失;第三,社会资金紧张特别是银行贷款紧缩,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第四,利率上升,增大企业的资金成本;等等。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在通货膨胀初期,货币面临着贬值的风险,这时企业进行投资可以避免风险,实现资本保值;与客户应签订长期购货合同,可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取得长期负债,可以保持资本成本的稳定。在通货膨胀持续期,企业可以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调整财务政策,防止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等。
二、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指企业与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应遵守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经济合同法、税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法律规范内进行的。法律既约束企业的非法经济行为,也为企业从事各种合法经济活动提供保护。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影响企业筹资的各种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合同法等。这些法规可以从不同方面规范或制约企业的筹资活动。
第二,影响企业投资的各种法规主要有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等。这些法规可以从不同角度规范企业的投资活动。
第三,影响企业收益分配的各种法规主要有税法、公司法等。这些法规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收益分配进行了规范。
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独资、合伙、公司制等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业主(股东)权利责任、企业投融资、收益分配、纳税、信息披露等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同。
不同种类的法律、法规、规章,分别从不同方面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三、金融环境
企业总是需要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资金的取得,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取得。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因此,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影响财务管理的主要金融环境因素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息率等。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是指经营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金融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包括各种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借助金融工具,资金从供给方转移到需求方。金融工具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两大类。常见的基本金融工具有企业持有的现金、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等。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是在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技术设计形成的新的金融工具,常见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和期权合同等,种类非常复杂、繁多,具有高风险、高杠杆效应的特点。一般认为,金融工具具有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特征。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风险性是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人带来收益。
(三)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即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进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流动。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资金市场,包括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以期限为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短期资金融通。其主要特点是:
(1)期限短。期限一般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2)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资金所有者暂时闲置的资金,融通资金的用途一般是弥补短期资金的不足。
(3)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具有流动性强、价格平稳、风险较小等特性。
货币市场主要有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拆借市场是指银行(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短期性资本的借贷活动。这种交易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主要通过电信手段成交,期限按日计算,一般不超过1个月。票据市场包括票据承兑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承兑市场是票据流通转让的基础;票据贴现市场对未到期票据进行贴现,为客户提供短期资本融通,包括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大额定期存单市场是一种买卖银行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主要买卖1年期以内的短期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尤其是国债。短期债券的转让可以通过贴现或买卖的方式进行。短期债券以其信誉好、期限短、利率优惠等优点,成为货币市场中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长期资本融通。其主要特点是:
(1)融资期限长。期限至少1年以上,最长可达10年甚至10年以上。
(2)融资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的需要,用于补充长期资本,扩大生产能力。
(3)资本借贷量大。
(4)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
资本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融资租赁市场等。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由证券(债券和股票)发行和证券流通构成。有价证券的发行是一项复杂的金融活动,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重要环节:证券种类的选择、偿还期限的确定、发售方式的选择。
在证券流通中,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外,中介也非常活跃。这些中介主要有证券经纪人、证券商,其在流通市场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融资租赁市场是通过资产租赁实现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其融资期限一般与资产租赁期限一致。
(三)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资金增值额与投入资金成本额的比值。资金筹集、融通和资金投放的财务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资金要付出筹资的代价,而资金提供者转让资金使用权也必须取得相应的收益。这表明,企业在资金市场上买卖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活动要按照一定的交易价格完成,资金购买者要付给资金供应者比交易资金数额更多的资金,高于交易资金额的部分即交易资金的增值,单位交易资金即单位投资额的增值资金量,一般就以利率表示。利率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利率间的依存关系,利率可以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基准利率又称为基本利率,基准利率变化了,其他利率则应依照一定的标准而随之变动。在我国,基准利率一般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套算利率就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依据资金交易中风险程度而换算出来的不同利率。
(2)按照债权人取得的报酬划分,利率可以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预计通货膨胀率。
(3)按照利率在一定时期内调整情况划分,利率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利率是固定的还是浮动的,一般在资金交易前协商确定。
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其交易价格基本上是由供应和需求因素决定的。供大于求,则资金的交易价格即利率会下降;供小于求,则资金的交易价格即利率会上升。此外,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也会使资金的交易价格发生变动。一般而言,资金的利率由三部分构成: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和风险报酬率。其中,风险报酬率又分为违约风险报酬率、流动性风险报酬率和期限风险报酬率三种。因此,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现对上述构成利率的五个方面分述如下:
1.纯利率
纯利率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不考虑风险的前提下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个均衡点利率。因此,纯利率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没有通货膨胀,二是没有风险。纯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精确地测定纯利率是非常困难的,实际工作中,通常以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无风险证券(一般指国库券)的利率来代表纯利率。
2.通货膨胀补偿率
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医治的病症,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因此,资金的供应者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必然要求为弥补其购买力损失而在纯利率的基础上加上通货膨胀补偿率。因此,无风险证券的利率,除纯利率之外还应加上通货膨胀因素,以补偿通货膨胀遭受的损失。
当然,利率的变化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一般而言,利率变化会滞后于通货膨胀率。但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利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点是肯定的。
3.违约风险报酬率
违约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通常针对债券而言。违约风险反映着借款人按期支付本金、利息的信用程度,因此又称为信用风险。为了弥补违约风险,必须提高利率,否则借款人无法借到资金,投资者也不会投资。
4.流动性风险报酬率
流动性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报酬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流动性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如果一项资产能迅速转化为现金,说明其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好、流动性风险小,反之则相反。
5.期限风险报酬率
期限风险报酬是为了弥补因偿还期长而带来的风险。一项负债,到期日越长,债权人承受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为弥补这一风险,债权人必然要求增加利率水平。
本章总结
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存在的形态和类型,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类。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财务活动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活动和分配活动等。企业要遵循资金运动的规律,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财务管理的原则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现了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财务管理具体实施的角度来讲,企业主要应遵循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和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或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财务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等。
思考题
1.什么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类型?
2.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哪些观点?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如何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5.财务管理的环节有哪些?
6.什么是财务管理的原则?
7.从财务管理具体实施的角度来讲,主要应遵循哪几项原则?
8.影响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因素有哪些?
9.利率有哪些种类?如何确定利率的计算公式?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流动性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
A.期限风险报酬
B.总资产收益率
C.违约风险报酬率
D.流动性风险报酬
2.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较之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在于( )。
A.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B.考虑了风险价值因素
C.反映了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D.能够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3.相对于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不足之处是( )。
A.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
C.不能直接反映企业当前的获利水平
D.能反映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
4.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
A.总资产报酬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每股市价
D.每股利润
5.在协调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时,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一种办法是( )。
A.解聘
B.接收
C.激励
D.引进机构投资者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融市场的要素主要有市场主体、金融工具和交易价格与利息率
B.按期限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C.按证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数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即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D.按金融工具的属性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7.甲、乙两个企业均投入100万元的资本,本年获利均为10万元,但甲企业的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而乙企业则全部是应收账款。如果在分析时认为这两个企业都获利10万元,经营效果相同,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是( )。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没有考虑利润的获得和承担风险大小的关系
C.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
D.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规模大小的关系
8.下列各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中,能够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因素的是( )。
A.产值最大化
B.利润最大化
C.每股收益最大化
D.企业价值最大化
9. ( )是指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控制
D.财务分析
10. ( )是指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来保证各项物质资源具有最优化的结构比例关系。
A.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B.成本效益原则
C.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D.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 )。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关联企业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司制企业的优点的是( )。
A.可以无限存续
B.有限债务责任
C.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D.股权便于转让
3.从财务管理具体实施的角度来讲,主要应遵循( )原则。
A.资金合理配置
B.成本效益
C.收益风险均衡
D.利益关系协调
4.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 )。
A.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B.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C.营运资金日常管理活动
D.收益分配活动
5.关于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B.考虑了投资的风险价值
C.反映了投入资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D.有利于企业克服短期行为
6.下列各项中,可用来协调公司债权人与所有者矛盾的方法有( )。
A.规定借款用途
B.规定借款的信用条件
C.要求提供借款担保
D.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
7.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有( )。
A.偿还借款
B.购买国库券
C.支付股票股利
D.利用商业信用
8.一般而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公司设立时对股东人数要求不同
B.股东的股权表现形式不同
C.股份转让限制不同
D.缴纳的税金要求不同
9.为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下列各项中可用于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措施有( )。
A.所有者解聘经营者
B.所有者向企业派遣财务总监
C.公司被其他公司接收或吞并
D.所有者给经营者“股票选择权”
10.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率的组成因素包括( )。
A.纯利率
B.违约风险报酬率
C.流动性风险报酬率
D.期限风险报酬率
三、判断题
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一样,都需要对债务负无限责任。( )
2.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接收”是一种通过所有者来约束经营者的方法。( )
3.相对于个人独资企业而言,合伙企业的筹资能力有所提高。( )
4.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一种投资与受资关系。( )
5.企业同其债权人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属于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
6.公司制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的责任。( )
7.财务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花费与所得进行比较分析,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使成本与收益成正比。( )
8.所有者的目标可能会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此时可以采取事先规定借债担保条款来协调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9.在我国,基准利率一般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 )
10.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四、案例题
宏伟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冲突的案例
宏伟公司是一家从事IT产品开发的企业,由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资100万元,三人平分股权比例共同创立。企业发展初期,创始股东都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关注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因此他们注重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这些措施有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在开始的几年间,企业的销售业绩以年均60%的速度提升。然而,随着利润的不断快速增长,三位创始股东开始在收益分配上产生了分歧。股东王力、张伟倾向于分红,股东赵勇则认为应将企业取得的利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坚持企业长期发展的赵勇被迫出让其持有的1/3股份而离开企业。
但是,此结果引起了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广大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不满,因为他们中许多人的业务发展壮大都与宏伟公司密切相关,深信宏伟公司的持续增长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们声称,如果赵勇离开企业,将断绝与企业的业务往来。面对这一情况,其他两位股东提出他们可以离开,条件是赵勇必须收购他们的股份。赵勇的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较多的投资,这样做将导致企业陷入没有资金维持生产的困境。这时,众多供应商和分销商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或者主动延长应收账款的期限,或者预付货款,最终使赵勇重新回到企业,成为企业的负责人。
经历了股权变更风波后,宏伟公司在赵勇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了企业规模化发展,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不断提升。
思考:
1.赵勇坚持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其他股东要求更多分红,你认为赵勇的目标是否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
2.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与供应商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是否矛盾,如何协调?
3.像宏伟公司这样的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合二为一的,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利弊?
4.重要利益相关者能否对企业的控制权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 [M]. 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