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关系:把更耀眼的位置留给女儿
一、有毒的母女关系
曾经有一件炒得很火的事儿,艺人张靓颖的妈妈晒出了一封公开信,原来是女儿要结婚了,妈妈却没有被告知。妈妈公然愤怒地讨伐自己的女婿。无独有偶,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另一美女张韶涵被亲妈公开指责冷血、殴打家人、酗酒……事后好像也没有证据可以说明张妈妈的指责有根据,但是张韶涵的事业或许因此而一落千丈……
抛开类似家庭中的父亲的缺席不说,这些母亲往往也曾经有过一个不如意的原生家庭,并且也有着糟糕的母女关系。换句话说,她们的母亲未曾教会她们如何从容地做一个女人,从而运用女性的能量去享受自己的女性角色。有研究表明,父母与儿女们的关系中,母女关系是最复杂的。生活中,也的确有大量案例似乎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男孩跟母亲的关系要单纯很多,在脱离了幼时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后,男孩的认同就逐渐指向父亲,女孩则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从幼时延伸到整个童年,女孩对母亲的依恋会逐渐上升。在单亲家庭中,母女关系几乎密不透风,牢固得犹如铜墙铁壁,这对她们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她们抵御外部危机。然而,问题也会逐渐如冰山般浮现。现实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是,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女儿进行了过多地限制和“捆绑”。进入青春期后,女孩会逐渐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她忽然发现自己眼中的那个几近“完美”的母亲原来有着很多的缺点。女儿的独立和背叛,往往会激发起绝大多数母亲的手足无措和莫名恐慌。对母亲来说,女儿就是另外一个小小的自己,她会有意无意把自己曾经成长中经历的那套标准照搬到女儿身上。这个时候,母女关系更像是两个成年女性之间的关系,有浓得化不开的爱、有女人间的竞争,也有母女间的意志力对抗……这个阶段如果处理不好,很多母女关系就会变得异常紧张,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业,甚至会成为女儿一生的“痛”。但是无论怎样,过了这个阶段,女孩们的一部分认同感又会转回母亲。因为我们从无数案例中可以看到,不管女儿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如何,最后自己身上总是会被深深地打上母亲的烙印。尤其是在结婚生子之后,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中,隐隐有着母亲的影子。
笔者身边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朋友:一位美貌可人,冰雪聪明,暂且称之为A;另一位颇有几分男性的英气,言语直爽,着装中性,暂且称之为B。两位女性都生了女儿:A总是要求女儿要忽略着装和打扮,重点关注学业和理想;而B却常常给女儿买一些非常可爱的女性饰品,有意地关注和培养女儿的女性气质。
针对此事,几个学心理学的“大咖”也免不了一番“分析”。A自小关注着装,在当时社会风气还比较压抑之时,自然会受到周围很多人的“指目牵引”,尤其引发了与母亲之间的强烈冲突,即使她长大了,母亲依旧对于她的着装颇有微词……正是有了这样不愉快的经历,A总是希望女儿可以较少地关注外表,从而被否定和可能的挫折。B小时候是被母亲当成“女汉子”来养的。母亲要求女儿要始终以学业为重,而忽略女儿的外在形象。成年后,B才发现自己竟然错过了那么多女孩子成长中的美丽,于是就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重蹈覆辙”,从而可以得到这份宝贵的享受与快乐。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女儿无论是认同还是抗拒,母亲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很难磨灭的。当我们再次面对自己的女儿时,其实就是再一次面对着自己。在女儿身上,母亲们都容易有一种倾向:通过女儿,完成自己儿时被母亲压抑下去的想法和做法,让女儿活成理想中的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只是满足了母亲自己的“私欲”,但却忽略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长。
现实中,还有一些偏于病态的母女关系是这样的,母亲会对女儿不自觉地进行各种打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母亲对女儿的“嫉妒”,确切地说,是同性之间一种非常原始的竞争性的嫉妒。《红楼梦》中,最爱找探春麻烦的人就是她的亲妈赵姨娘,赵姨娘常说的话就是:“你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凭什么你金尊玉贵地做你的大小姐,却不肯帮我们一把。”所以我们看到,但凡探春有点什么“悸动”,赵姨娘总是有意无意地搅局——也许她最无法容忍的是面对自己的女儿没有了话语权这个事实。有毒的母女关系充斥着愤怒暴躁、情感操控、负面伤害等。也许正是由于母亲的种种苛责,探春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子最终决绝地选择了远嫁藩国……
二、关于母女关系的理论
在人类几种基本的关系中,母女关系是非常重要而且是最值得研究的关系。与父女、母子关系不同的是,随着母亲和女儿年龄的递延,母女关系会演变出一种回归曲线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女儿日渐长大,无论她的个性和其母亲相差多远,一旦她自己成为母亲,她对自己儿女的态度不知不觉会打上其母亲的烙印。无论她年轻时如何厌倦甚至反抗自己的母亲,她往往会继承母亲在处理母女关系上的很多的信条、信念或者方式、方法等。
在零至五岁之间,女儿对母亲最基本的感情是依恋,这是一种本能的依恋阶段。有一定数量的案例表明,同时期的男孩会比女孩显得好像更依赖母亲,但这不能被证实是普遍规律。
五岁之后的孩子,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时她们已对性别形成较完整的认识,她们清楚地了解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明白男女之间的玩具是不同的、玩耍的圈子也是不同的。这个时期的女孩们都会说:长大要做像妈妈那样的人。在五至十三岁之间,女儿对母亲的最基本感情是崇拜,母亲成为女儿眼里最完美、最高贵的女性。在此期间,同龄女孩之间对自己母亲产生的自豪感和相互攀比的情绪也是一生中最强烈的。她们往往会争吵着说:我的妈妈会做什么,你的妈妈不会;我的妈妈有什么,你的妈妈没有;我妈妈比你妈妈漂亮……
女儿长到十三岁左右时,已经出落得“碧玉妆成一树高”,她对于母亲直接的崇拜情绪会发生变化。几乎在一夜间,母亲在女儿眼中会成为无知、愚蠢、不可理喻的“生物”,这种情感上的骤变很难被完全解释清楚。
母亲们也常常扪心自问:“我的乖女儿怎么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女儿在十三岁至十八岁之间这个心智成熟最快的时期,伴随着青春期发育,她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她心中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开始从母亲身上渐渐剥离,并逐渐转移到偶像或者是一个虚拟的形象上去了。反过来,她再看向自己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以接受。其次,母女之间在这一时期的交流和沟通会变得困难起来,或者说她们之间原来的交流方式显得不适用了。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开始对男性产生兴趣,她们开始朝着取悦某个特定男性或所有男性的方向去包装自己,如衣着打扮、言语行为等,这些变化往往令母亲们难以接受。因此,在这个时期,母女之间的争执几乎总是遵循着固定的模式,母亲表现为想控制女儿,而女儿则表现为极力摆脱这种控制,母女双方经常陷入对峙或“冷战”,母女关系因而也趋于平淡或“冷漠”。
面对十三岁至十八岁之间的“叛逆”的女儿,很多母亲向我坦言,她们普遍有一种危机感,因为伴随着女儿的性成熟,她们开始担心女儿的交友问题。根据调查,绝大部分母亲认为女儿对性能够具备正确把持态度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一岁以后,而第一次性经验应该发生在二十岁比较合适,这和女儿们的看法实在差得太远。在有人询问近三百名的十五至十七岁的少女中,87%的少女认为她们在十四岁就能对性问题有正确的态度,超过一半的少女认为第一次性经验发生在十六岁是可以接受的。母女认识的“殊途”,也许是造成这一时期的母女之间摩擦频生、“横眉冷对”的主要原因!
随着女儿一年一年地长大,她们的精力会投向男性,无论母亲们愿不愿意接受,这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同时,女儿对妈妈的忠诚又是如此贯彻一生,好像妈妈不幸福,女儿又怎敢幸福呢!这似乎是一种女性命运的传承。
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妈妈,她总是妆容精致、衣着得体、谈吐高雅。她的家世好、学历高,又有一个非常疼爱自己的丈夫。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女儿小美的出生,使她好像失去了家中的核心地位,她不再是丈夫唯一的爱。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她给女儿报了很多培训班,如唱歌、跳舞、钢琴、书法等。她说女孩子就应该多掌握才艺,小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每次送孩子去上课,她都会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同学们总是羡慕地对小美说:“你妈妈真漂亮。”年幼的小美高兴之余,却因此越来越感觉到“压力山大”,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了,她总是低着头、弯着腰,甚至出现了暴饮暴食、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
有一次,小美的妈妈又送她来上课,很多同学都习惯性地夸她妈妈漂亮,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赞扬不休。小美因此哭了起来,大家问她原因,小美怏怏地说:“你们都夸我妈妈漂亮,没有人夸我,意思就是说我很丑呗!”
后来,我们和小美的父母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小美的妈妈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她从此在女儿面前变得低调内敛,反而更加关注和烘托女儿的光彩,小美的“症状”也随之慢慢地缓解了。小美和妈妈的关系,就像是月亮和太阳的关系,当太阳光芒万丈时,月亮也就黯淡无光了!
其实,无论是生物还是人类,同性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是激烈的。在家庭中,有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而产生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有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而导致的“埃勒克特拉情结”。曾经看过一篇新闻报道:妻子不满丈夫把爱转移到女儿身上,狠心地把女儿从楼上扔了下来。这种极端的例子虽然并不多见,但也反映出同性之间可能出现的心理冲突而带来的“异变”。基于女性的自身特点,女人间的冲突和对抗一般不会很明显、很直接,而是暗度陈仓、杯弓蛇影,把“钩心斗角”放到了桌面下。这种对抗,往往更具有杀伤力,不但很难痊愈,还可能会传递到下一代。
三、母女关系模型——日月模型、蚌珠模型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把所有母女关系都放在了对立面,我们只是在讲一种可能性。母女关系处理得好,女儿才能成为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母女可以手挽手去逛街、在被窝里谈心,用拥抱和亲昵感受彼此的温暖和情愫。
因此,母女关系的关键点不是同性间的对立,而是二者之间的互动和“耦合”。那么,什么样的相处模式才有利于女儿的发展呢?其实,大自然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只是我们很少去留意。我总结了一个母女关系的理想模型,暂称之为“日月模型”。
白天的太阳光芒万丈耀乾坤,夜晚的月亮“月光如水水如天”。但是,当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时,无论月亮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像太阳一样耀眼,即使在夜晚,月亮也赖以凭借太阳的光辉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同样是天空中引人注目的星体,却总要另一个做陪衬!这让我想到了母女关系……那么,谁来做这件“伟大”的事情呢?
一个无私、智慧的母亲,就应该选择自己做“月亮”,把更耀眼的位置留给女儿,让她像太阳般尽情地绽放美丽夺目的光辉。母亲只是一路陪伴,并在必要时给予她支持和衬托。肯定、欣赏和鼓励自己的女儿,女儿因此变得自信的同时,会更自然地秉承并升华母亲的包容、温柔和博爱……她的未来不是梦,她的人生更精彩。相反,如果妈妈自己做“太阳”,就很可能让女儿在成长中感受到莫大的压力。妈妈会因此成为女儿心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以致她不敢、不愿或者不能更好地绽放,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小美”。
我采访了很多女性朋友和同事,她们说和妈妈的关系都是亲密中包含着纠结,或者看起来和妈妈并不亲近,但又觉得妈妈的影子无处不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真是复杂细腻到我们说不完、道不尽的程度了。不过,我还是想尝试着给大家一个不完美但很真实、很值得期待的可能与方向。
皮克斯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勇敢传说》,我们推荐母女俩可以一起去看一看。剧中的王后妈妈是一个真正的淑女和称职的王后,她努力地辅佐国王,也尽心尽力地想把女儿梅里达培养成一个淑女和真正的公主。女儿梅里达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她更喜欢像爸爸一样能骑善射、自由奔放。于是,在母女之间,分歧出现了。王后想按照自己的期望值去塑造女儿,她一意孤行,女儿却偏偏不领情。一方面是王后妈妈不断地唠叨抱怨、恨女不成“钢”,一方面是女儿偏激逆反、总是“挥手自兹去”,母女间的隔阂因而也日渐加剧。给女儿梅里达招亲一事,使母女的冲突进一步激化升级,不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梅里达大闹了一场……公主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却一时冲昏了头脑而寻求巫婆的帮助,她骗母亲吃下了巫婆的魔咒蛋糕,从而把美丽的王后变成了一头“熊”。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要忍不住教育孩子了:“你不听妈妈的话,闯祸了吧,还要连累妈妈受苦……”但我认为影片故事并不是简单地要告诉我们这些,因为母女两人相互的理解和救赎正是从此开始的。女儿希望弥补自己的过失,一路上保护着“熊”妈妈去找巫婆寻求解救的办法。“熊”妈妈也并没有责怪女儿,反而在自己不再是美丽、优雅、高高在上的王后的时候,更多地体会和理解到了女儿的感受。最后,女儿也明晓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方法是内心真正的勇气。妈妈不仅放下了偏见,也更尊重女儿的个性与需要。这是一部非常有寓意的讲述母女共同成长的影片,尤其是妈妈从高高在上的王后变成丑陋笨拙的“熊”,然后回归为一个真实平凡的母亲,这个过程中,“母后”的蜕变与成长让人唏嘘深思。
四、总结
本章讲了母女关系的特殊性。在母女关系中,首先是妈妈要放下身段、放下对女儿过多的期待和要求,让她可以成为她自己,你也做回你自己。试想一下:我们对女儿的期待是否就是自己的心愿呢?我有一个同学,她小时候学习钢琴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自己有了女儿之后,她就特别执着地带女儿去学钢琴,母女经常为此“兵戎相见”。一天钢琴老师来教琴,女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愣是不出来。妈妈心疼“钢琴学习费”,她便让老师先教自己,自己择时再教女儿。老师认真细致地给这个妈妈上了一节钢琴启蒙课,我的同学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学琴之路。她不仅不逼女儿了,转而“逼”自己努力学琴!后来,母女俩为了练琴竟然“比学赶超”、不遑多让了……
在这里,我特别想对妈妈们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做到自信、自由和幸福,不要把愿望都放在孩子身上,任何时候开始做自己都不晚!你的阳光和优秀,你的女儿历历在目,并且她会以这样的你为“灯塔”,她的人生航程也一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