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算法和政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一年。一方面,一些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级市场开始得到应用。刷脸支付、智能翻译、无人店、智能语音音箱等很多直接接触大众的、更高频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始显著增多,使得人工智能的概念落到实处。另一方面,2017年7月国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规划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除了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体系、创新平台和基地、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的规划以外,新规划还提出建立健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劳动力培训、专门机构等保障措施。
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各行业的“标配”,被广泛引入金融、安防、医疗等数据基础较好的行业领域,并持续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注入新动力——“智能+”俨然成为行业共识。
2019年,继“互联网+”之后,“智能+”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智能技术不仅要应用于消费端,提升衣食住行生活质量,也要用于生产端,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此过程中,产业互联网将互联网的连接广度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同时深入企业和机构内部,实现用户需求和生产运营的高效协同。
人工智能是“智能+”的核心,也是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2017年,腾讯研究院曾经组织编写并向社会发布《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报告,具体分析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当前呈现的中美两国双雄争霸的格局。在人工智能产业投资额度上,中国在2016年追平美国,达492.98亿元。中国投资者更关注应用层,融资排名前三的领域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而美国对基础层更为重视,芯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融资排名前三。研究方面,在论文发表数量上,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很快,华人作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人才规模仅为美国的一半。
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劣势在于芯片、算法、基础理论等核心领域,芯片和核心技术层面的企业数量不及美国一半。此外,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队伍质量参差不齐,且供不应求。
但中国在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技术上的优势明显。数据作为21世纪的“新石油”,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有8亿多网民,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优势都十分显著,数据的种类和总量也在持续增多。
当然,中国要打造人工智能强国,仍需要全方位的布局和筹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体系搭建、新业态培育等都是应有之义。相信王喜文博士的《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解读》一书必将给读者带来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全面、全新的深度诠释,也希望大众能通过本书深入了解国家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的宏伟蓝图。
司晓
腾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