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是妈宝男呢,哼!
09 拉斐尔·桑西
Raffaѐllo Sanzio
1483—1520年
拉斐尔最为人所熟悉的画就是他的圣母画,他笔下的玛利亚已经成为圣母形象的标杆。后人在评论“文艺复兴三杰”时说:“达·芬奇画出了人的神秘,米开朗基罗雕刻出了人的强壮,而拉斐尔画出了人的美丽。”
1504年,在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这两位艺术大师忙着争胜的时候,一位年轻的画家刚刚来到佛罗伦萨。他亲历了米达二人在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的世纪之战后,立刻变成了两人的粉丝。不过这位小粉丝当时没料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也将和自己的偶像一样,成为佛罗伦萨的明星艺术家。这位年轻人就是拉斐尔。
拉斐尔比达·芬奇小30岁,比米开朗基罗小8岁。他出生在1483年的意大利乌尔比诺小镇。巧的是,他的出生日期和去世日期都是4月6日——耶稣受难日。因此,他的父母就叫他“拉斐尔”,在意大利文中是天使的意思。尽管母亲在他8岁时就去世了,但她的慈爱和善给了拉斐尔很大影响,与爱争强好胜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二人不同,他是个性格很平和的人。
11岁时,拉斐尔被送到了与达·芬奇同门的大画家佩鲁吉诺身边学画。既有名师指点,又有过人的天赋,拉斐尔进步飞快。到了佛罗伦萨后,他又拼命地学习达·芬奇的画面构图和米开朗基罗的人物造型,没过多久就凭借圣母画扬名了。
《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in the Meadow)
1506年
拉斐尔在构图上通常有一种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让画面显得更平衡、和谐。他的圣母真的太美了:她有着精致的五官、白里透红的皮肤与温柔的眼睛,总是给人幸福感和宁静感。与祭坛上那些严肃呆板的宗教画不同,拉斐尔的圣母流露出来的是浓浓的母爱,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人类世界的亲情也在她与圣子之间,这让信徒非常感动,他们相信,圣母会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天下人。于是,拉斐尔画的圣母,就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认可的样子。
拉斐尔对于人的美、母亲的美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对母亲的情感都寄托在圣母身上,把她从严肃的、高高在上的神,重新塑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丝毫没有减弱圣母的威信,反而更打动了观众。这是他打出名气的第一步。
1509年,拉斐尔到梵蒂冈去创作一幅湿壁画,名叫《雅典学派》。
画《雅典学派》并不轻松,因为没有人见过这个学院,也没有人知道那里当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画面和氛围,更不用说还要在一幅画里同时装下错落有序的50多个人,画这幅画绝非易事。拉斐尔延续了他在圣母像中注重平衡的构图方式,在阶梯的最上方让人们一字排开,接着又在下方阶梯的左边集中了一圈人,而且高度是从中间向两边越来越高,右边亦同。这样50几个人连起来就是一个大的三角形,让画面摆脱了呆板,显得更为井井有条。
这些人举止优雅,神态各异。为了表现学术讨论的氛围,拉斐尔把不同时空的伟人放进了同一个画面: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亚历山大、托勒密、索多玛……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特别,他们站在阶梯上正专注地讨论问题,是整幅画面的中心——柏拉图和他最得意的弟子亚里士多德。
《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
1509—1511年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化一直都把哲学看作是最为崇高的学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为师徒,但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哲学理念。拉斐尔在画中用两个手势将它表达出来,象征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开始重新追求真理和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罗马的那些先哲和诗人因为出生早于基督教的形成,无法接受洗礼成为教徒,是必须要下地狱的。但到了拉斐尔所处的时代,教皇居然要求他画“异教徒”的题材,而且是画在教皇自己的官邸里。由此可见,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把控有所松动了,他们会去接纳甚至崇敬人类自身的力量。
柏拉图左手拿着他著名的文章《蒂迈欧篇》,右手食指指向天空。柏拉图的学说,讲的是超越人类社会的“理念世界”,他追求的是心灵升华、精神体验
而亚里士多德的左手是他的著作《伦理学》,右手则是整个掌心面向大地。和老师柏拉图相反,他关心的是现世的秩序规则,比如法律、道德、伦理,相比于心灵、精神,这些其实是更实在的东西
拉斐尔把自己也藏在了人群里,但并没有加入到任何讨论中,而是望着外面,仿佛在与我们对视交流
历史走到这里,就不仅仅是由神到人的注意力转变了。拉斐尔在《雅典学派》中表现的人之美,不是某个个体的美貌或美感,而是整个人类的美,那种尊重知识、肯定智慧的美。
意公子 说
直到现在,意大利人如果要夸一个女性长得好看,还会说:“你简直是拉斐尔的圣母。”
当然,也有人说拉斐尔的圣母之所以这么美,是因为他的圣母原型都是现实中的美女。可要知道,美不仅在外表,也在内心;不仅在体态,还在思想。拉斐尔不仅画出了外在美,更画出了具有智慧的人类独有的美。会思考、会思辨、会站在真理的一边,这才是人最美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