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正当摩西开始他的解放使命时,我们遇到一节格外令人困惑的经文。摩西和他的妻子西坡拉(Zipporah)及两个儿子从米甸回埃及的途中:
某晚,摩西在路上宿营的地方,耶和华遇见他,想要杀他。西坡拉就拿一块火石,割下他儿子的阳皮,用它触他的腿,说:“你真是我的血郎了。”这样耶和华就放了他。西坡拉说:“你因割礼就是我的血郎了。”(创4:24-26)[9]
这段经文充满问题。首先,我们很不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耶和华想要杀摩西和他的儿子吗?西坡拉触碰的是谁的腿或脚(或生殖器,因为regel有时只是婉辞[参见赛6:2])?“血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对它的公式似的重复意味着什么?这一行为为什么能保护任何受到威胁的人?其次,这些经句与上下文没有明显的联系。这个小故事多半是一些早期素材的残段,看上去来无影去无踪,一时中断了其他还算流畅的叙述。最让人费解的是对上帝的这种描述:即他突然地且毫无明显缘由地想要杀掉他刚刚选定的先知。
拉比们通常解释说,上帝发怒是因为摩西忘了给儿子行割礼,他蛮以为自己的非凡使命迫在燃眉,以致可以忽视一个以色列人对亚伯拉罕之约的平常义务。而另一些人,包括伟大的中世纪解经家拉希(Rashi),则认为摩西的过错不在于匆忙而在于迟缓:他逗留在客栈,而不是快速赶往埃及。而文学批评家布卢姆(Harold Bloom)则将这一事件当作寥寥几个女性英雄主义行为之一加以引证,认为西坡拉勇敢地反抗上帝耶和华的反复无常,从而彻底改变了事态的进展,而且这些女性英雄主义行为共同表明这些原始文献的作者J[10]是个女性。[11]
这些解读对相关人物所做的猜测过多,尤其是对西坡拉。采取别的解读方式,将情势看作内在地自我展开的,我们读者和重读者或许能更好地了解已经发生了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例如,我们知道摩西为何要去埃及,因为文本让我们目击了耶和华与摩西的第一次会话。但是西坡拉并没有目击这件事,也没有迹象表明摩西曾把这事告知她。摩西虽然征询过她父亲叶忒罗,“求你容我回去见我在埃及的弟兄,看他们过得怎样”(出4:18)。但确切地说,他向岳父隐瞒了自己回埃及这件事背后的整个故事。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随后读到这样几行经文,即“摩西将耶和华命他做的所有事情和教他所行的所有神迹,都告诉了亚伦(Aaron)”(出4:28)。叶忒罗及其家族是否知道摩西是个希伯来人,我们并不清楚。几年前,摩西第一次保护米甸人祭司的女儿们时,她们称他为埃及人(出2:15以下几句,尤其是出2:19)。倘若摩西当时真的隐瞒了他的过去——至少他会因此遭希伯来人否弃——那他为什么竟始终都没有纠正这个错误印象呢?[12]作为法老之女的养子,他难道不是一个埃及人?
关于亚伯拉罕的割礼之约,摩西或者西坡拉知道些什么?虽然这个盟约保存在以撒的世系,而米甸人作为亚伯拉罕及其第三个妻子基土拉(Keturah)的后裔,想必对此也有所了解,并且可能仿效贝都因人(Bedouin)的地方习俗,即在男子三十岁时行割礼(创17:18-21;25:1-6;)[13]。如果埃及人也是如此,那么从出2:6经文可以看出,摩西本人的割礼所依照的可能是希伯来人的割礼,否则,法老的女儿怎么会承认自己三个月大的婴儿是希伯来人的后代呢?[14]另一方面,以色列人最终进入迦南(Canaan)时,约书亚(Joshua)已受过割礼,因为在四十年的旷野漂流时期,以色列人的习俗已丧失殆尽(书5:2-8)。以色列人在埃及几百年的放逐与奴役中,没有成文律法,这难道就是对上帝与亚伯拉罕之约的记忆的代价?
注意这些思考,我们就能推想宿营当晚的情况:西坡拉看到摩西(或者革舜[Gershom],视情况而定)突然染上了致命的疾病,她就给儿子行割礼,伴随的动作与咒语不是贝斯(Bris)[15],而是米甸人的医礼。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使病人痊愈,而称之为女性英雄主义则过于夸张。但是,这种仪式何以竟能平息耶和华的怒气呢?首先,让我们再问问耶和华为什么发怒。其实,并不是因为摩西在客栈逗留。正如布卢姆注意到的,在任何情况下,从米甸到埃及的旅途都是艰难的,晚上宿营是必须的。[16]另一方面,摩西从米甸走得并不仓促,甚至等到叶忒罗同意之后才出发,上帝必须再次下令并保证“寻索你命的人都死了”(出4:18-19)。从根本上讲,比起摩西的慢条斯理,更值得注意的可能是他对同伴的挑选。耶和华已经任命亚伦作摩西的代言人和同伴,而摩西却擅自带上他的家眷(出4:14-17,20)。至少,这减缓了他穿越沙漠的行速;往最坏的地步说,它嘲弄了上帝的命令,把一个严肃的政治使命变成了家庭旅行。因此,上帝的暴怒当然是直冲摩西本人。相反,西坡拉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因更远的旅程而累垮,就催促摩西独自前行,以便他走得更快些,去完成他义不容辞的使命。因此,上帝之所以息怒也不是因为西坡拉表现得谦卑,而是因为她无意中发扬了神的意旨。离开埃及后,西坡拉和她的孩子们又返回米甸,后来叶忒罗又从米甸把他们带给摩西(出18:1-7)。
关于摩西,这段插曲想告诉我们什么?众所周知,上帝不准摩西进入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申34:4)。一般正统的解释是把这条禁令视为对摩西违忤行为的惩戒,因为在米利巴(Meribah),摩西曾用上帝所赐的杖击打磐石两下,敲出水来,却不说明那是上帝命他做的(民20:7-12)。虔敬派则忠于这样的教诲,即“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申34:10),进而认为这次失职只是一个特例,摩西的事业在其他方面是完美无缺的。[17]但我们担心,这种解释会使上帝的反应显得偏激过分甚至薄义寡恩。不过,仅仅对宿营事件的解读就显示出,背离上帝命令从一开始就是摩西行事作风的一大特征,他很可能在上帝的诸命令中增添了自己的一些东西。最重要的例子就是《民数记》第13章,摩西把一个预示希望的证明任务转换成了命定的侦探任务,为此,我们可以说,摩西应该为四十年的旷野漂流承担部分责任(参见本文第四节以下)。因此,对上帝来说,米利巴的磐石事件是摩西一连串过错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连串过错共同证实了摩西对自己是否适合那项工作的怀疑(出3:11;4: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