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与启蒙(“经典与解释”第47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论题 斯威夫特与启蒙

理性与共同体——斯威夫特对慧骃国的批评

尼科尔斯(Mary P.Nichols)撰

何涛 译 马勇 校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意在回应柏拉图《王制》中苏格拉底提出的政治构想。在苏格拉底描绘的城邦之中,哲人强制推行财产公有和妇女儿童公有。理性统治诸种激情,个性遭受压制。通过将慧骃国刻画为对《王制》中最佳城邦的一幅讽刺像,斯威夫特揭示出理性(reason)或哲学的统治包含着严酷、僭政的成分。[1]

然而,《格列佛游记》的叙述者格列佛(Lemuel Gulliver)赞赏慧骃,他试图模仿慧骃的生活方式。他出版游记就是为了改造人,使人像慧骃那般理性行事(第四次旅行,第十章)。[2]对《格列佛游记》的传统解释认为,斯威夫特与格列佛一样热爱慧骃,并因人类无法达到慧骃的理性(rationality)而厌恶人类。[3]相反,我认为斯威夫特批评了慧骃以及自己的主人公格列佛。在对慧骃的热爱中,格列佛接受了一种关于完美的理念,这种理念使得他没有能力理解或参与人类生活。为了证明这种解释,我将首先考察慧骃国,然后考察意欲栖居慧骃国的格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