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未“断奶”的大学生
因为工作关系,我与大学生交往比较密切,对他们的问题也比较了解。当一个学生给我反映他们室友的某些幼稚表现时,我不禁感叹,现在未“断奶”的学生可真多!
她有一个室友,刚满20岁,在读大学的这两年里,每天都要给她妈妈打电话,而谈论的问题基本是“今天我要吃什么”之类,吃完之后交流的是今天的菜是咸了还是淡了。每天早上在宿舍换衣服,都要打电话不停地问她妈妈:“今天穿什么,这两个颜色搭不搭?”不仅生活上的事情问妈妈,其他方面也都问妈妈,比如“要不要参加学生会”。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她平时在与同学们交流时,每次开口的第一句必然是“我妈妈说”,在班干部竞选会上她会说:“我妈妈说,要做好一个班长,就必须具备领导能力。”
“软实力”也遇到过一些类似的事情。一个学生来“软实力”报名参加商业思维课程,他因为听过“软实力”的很多讲座,对软实力是比较了解的,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有个参谋,他要在老家开快餐店的爸爸陪着。在前台咨询处,他爸爸怎么也弄不明白软实力是什么,就不断地问“有教材吗?有证书吗?要考试吗?”之类的问题。当天下午,前台咨询处专门腾出了一个人来解答他爸爸的疑惑。
当然,有疑问咨询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这里要说的是,某些学生存在过分依赖家长的心理。过分依赖必然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的缺失。而且,某些长辈的答案也不一定值得信赖,就比如这位开快餐店的老爸,他可能了解考研、考公务员、考英语,但未必了解软实力,因为“软实力”这个词在中国引起重视也就十来年的时间。
很多家长会因为观念的局限性,表现出“认死理”般的固执:
只要不是大学开设的正式课程,都是不必要的;只要不是国家发的证书,都是没用处的;只要是课外书,都是闲书;只要是在外面“折腾”(比如创业),就是“不好好读书”。
他们才不管自己的子女到底是学了四年的知识,还是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和学费“买”了一个文凭,只要看到子女待在学校(不管是上课、睡觉、玩游戏还是谈恋爱),就觉得安心了。最后,只要看到子女毕业时拿到了“文凭”就觉得很自豪——因为文凭可以证明自己的孩子是大学生。其实,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是大学生还是“瞎混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术业有专攻”,意思就是长辈不一定比晚辈懂得多,老人不一定就比年轻人聪明,一个人在那个行业很厉害并不代表他在这个行业也很厉害。就比如刚才那位学生给她妈妈打电话咨询“要不要参加学生会”,这个“参考答案”就未必正确,因为她妈妈未必是学生会“混”出来的。
曾经看过一档电视节目,说的是现代人心理年龄偏小的问题。节目里有一个26岁的年轻人,心理年龄测试竟然只有9岁,他在录制节目时竟然只会呀呀地嘟囔着找他妈妈要棒棒糖吃。据他妈妈说,儿子从小就爱待在家里玩游戏,从来不愿见陌生人,也不喜欢读书,每天的饭菜都要妈妈送到手边。
看完这个节目,我深有感触:与其说是儿子有病,还不如说他妈妈有病,因为她根本就不会教育孩子。我在想,很多人虽然在生理上做了父母,但严重缺乏做父母的基本知识。
那些被父母废掉了思维能力和自立能力的人,不仅表现出过分依赖的倾向,还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和盲目跟风的心理。我的助理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室友小美和芳芳约好第二天上午一起去上课,小美因为有急事就先去了。芳芳发现小美没等自己之后,就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忍不住伤心欲绝、痛哭流涕,那样子就像丢了亲娘一样。
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而现实交流充满障碍的社会里,很多人越来越缺乏独立意识。比如上课,他们一定要结伴一起去;比如自习,他们一定要搭帮凑一堆;即使是上厕所,也要手拉手互相陪着,不然宁可憋死也不去。
我一直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学生对于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处理方式。
一些大学生每到周末就要回家,哪怕只有两天的时间,来回各占半天,也一定要回家。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因为多么孝敬父母、多么想念家人,而是因为觉得在学校无聊,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也不懂得安排各种活动或者寻找学习锻炼的机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大学生活太单调了,想换个环境调整一下心态。”但是,即便他们每个周末都回家,也没发现他们能调整出什么好状态来。
还有一些学生经验单薄,也没什么见识,甚至家庭还很贫困,也是在寒暑假一放假就回家。在家里很快也觉得无聊了,又心急地盼望开学。我遇到这类人会打趣一句:“你回家那么早干吗?外面有鬼啊?”
我倒不是反对同学常常回家,而是这其中折射出来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安排意识的缺乏,让我觉得很多大学生都没有“断奶”。他们一直都习惯被父母安排、被学校安排,所以只要上完课就没事可干,只要一放假就觉得无聊,这些人是永远都不会有出息的。
有些职场人士也是如此,习惯被安排,不知道主动找活儿,眼里也没活儿,催一下动一下。可是,你去看看那些老板们,他们需要别人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吗?需要别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吗?他们非得到了8点才上班吗?然后在下午5点就一定要下班吗?我见过那些成大事的人,他们在国家法定假日也不一定给自己放假,他们的眼里只有目标,完成了目标,他们才给自己放假。这种独立自主意识,在一个人的学生阶段就会表现出来。
我经常在想,虽然现在某些未“断奶”的大学生凭借父母挣下来的老本还可以暂时“不用想事”,做几年“温室里的花朵”,但遇到竞争,在同等条件下,根本竞争不过那些从小就具有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并且具有无尽生命力的“野草”。就算他们现在占据了一定的资源,暂时因为他老爸是“李刚”或家里还有几个小钱,有那么一点“优越感”,但迟早也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不过三代”,我们都注意到,很少有人能把家族财富从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二代“守成难”已成为普遍现象。
所以,“野草”们加油吧,未来属于你们这些早早“断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