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的经济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消费者选择的新理论

通过最近对消费者理论的重构,偏好的稳定性及效用最大化理论在解释一系列行为方面的说服力大大提高了。[2]过去的看法认为,家庭是一个被动的效用最大化者,它只从市场购买中获取效用。而新的观点则改变了这种看法,新的观点认为,家庭是一个主动的效用最大化者,它也会从事广泛的生产活动和投资活动。传统的理论认为,家庭的目标是最大化在市场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效用函数,而在新理论的阐述中,家庭可以用市场商品、他们自身所支配的时间、他们的技能、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以及其他投入,生产出作为他们的选择对象的商品,从而使得其效用函数取得最大值。用公式来表示,即一个家庭试图使以下函数取得最大值:

其中

式中,Zi为进入效用函数的商品选择对象;fi为第i种商品的生产函数;Xji为生产第i种商品所投入的第j种市场货物或服务的数量;tji为第j个人自身的时间投入;Sj为第j个人所投入的人力资本;Yi为所有的其他投入。

Zi没有市场价格,因为它们并不是用于购买或出售的,但Zi确实有“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取决于Zi的生产成本。如果fiXjitji的一次齐次式,那么边际成本将等于平均成本,并且Zi的“影子”价格可表示为:

式中,pjXj的成本;wjtj的成本;αjiβji分别为投入—产出系数,该系数取决于pwSYi的相对集合。我们先前曾说过,在解释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不同时期之间的偏好差异时,价格的表现形式是难以捉摸的,而这些影子价格的众多不同的决定因素,恰好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说明。

一个家庭的实际收入并不是简单地等于经市场商品的价格指数调整后的货币收入,而是等于经家庭所产生的商品的价格指数(πi)调整后的全部收入(包括“时间”对家庭的价值)。[3]由于全部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取决于许多因素,因此收入的形式也是难以捉摸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对价格和全部收入的某些表现形式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