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概述
基本概念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1.清洁:用水洗、机械去污或使用去污剂等物理方法消除污染物表面的有机物和污迹、尘埃。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管、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灭菌的原则
1.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2.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对医疗工作用的高危器材、中危器材和低危器材应选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法。
医用器材分类
1.高危器材:高危器材系指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危器材:中危器材系指仅与皮肤、黏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如内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应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危器材:低危器材系指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的器材。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消毒灭菌等级
消毒灭菌可分为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等4个等级(表7-1)。
表7-1 灭菌与消毒水平等级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包括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消毒灭菌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药物的种类和浓度。
(一)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表7-2)。
表7-2 细菌、芽孢、病毒比较表
1.细菌:在正常情况下,细菌以繁殖体的状态存在,进行分裂繁殖;在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情况下,有些细菌会形成芽孢进行休眠。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兰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形成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芽孢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孢,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图7-1)。
图7-1 细菌芽孢模式图
2.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图7-2)。
图7-2 病毒
3.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图7-3)。
图7-3 各类真菌
(二)微生物的数量
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三)温度和湿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湿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乙醇受湿度影响小。
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技术在环境保护、制药工业及医学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消毒灭菌方法基本分为三大类,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生物消毒法在医院较少应用(图7-4)。
图7-4 消毒灭菌方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