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询问第三方意见的人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愿意直接向他人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是害怕说错话,又或者是害怕说了之后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于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就会采取一种高明的问法,如“请问他的邻居对他印象如何?”“请问他的同事怎样评价他?”“请问他的老板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以此来打消他人顾忌,使之产生一种“反正我说的是他邻居、同事、老板的看法,又不是我的,我也就不用为此负责任”的想法,然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
很多记者就非常擅长利用这种“第三方意见”来了解当事人自己心中的意见。尤其是在采访那些人命关天的重大案件时,如果他们问“你对死者印象如何”“你觉得死者最近有什么反常吗”,那么,很多人就会警觉起来,不愿吐露真意。所以,他们会换一种问法:“请问死者的邻居对他有什么看法?”如此一来,对方就会放下戒心,将自己的想法借邻居之名说出来。
我们要明白一点:那些向我们询问第三方意见的人,其实是想知道我们的意见,而那些用“谁谁说……”的人,一般说的都是自己的某种看法。
一年春节,小涵家来了一位常年不走动的亲戚。当妈妈把对方迎进家门的时候,小涵因为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所以和妈妈打了声招呼后直接回房间上网去了。
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家都说这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不大认得的人都不敢打招呼。”亲戚忙说:“没事,挺乖巧的姑娘。”说完,他让身边的小男孩给小涵妈妈拜年。大概是生疏的缘故,小男孩怎么也不肯说话。
小涵妈妈见此,笑着说:“平时咱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以后常来往就是了。要不,那些知道情况的人说咱们是因为离得远、不方便才不常来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性子不好,连个往来的亲戚都没有。”
小涵妈妈这最后的几句话,就是借第三方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其实并不是“知道的人”认为“咱们离得远”,也不是“不知道的人”认为她“性子不好”,而是她自己这么认为。
另外,一个人试图达到某种目的时,也常会用别人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两个学生因为一些小矛盾打了起来。事后,刘老师把两人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她说:“你说你们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非要动手!平时说你们还不听,嫌老师管得严,但你们看看自己做的事,一天到晚就知道让人操心。刚才人家隔壁班的老师还说:‘你们班的学生也太活泼了些,一天到晚都没个消停,你得好好管教管教,要不以后就无法无天了。’现在弄得我在办公室都不敢抬头……”
事实上,刘老师说的并不是“其他老师”的意见,而是她自己的。这种说法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给人一种是因为学生太调皮才发生这件事的感觉,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老师因为我们而被嘲笑”的愧疚感,从而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
同理,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看法和意见,而对方却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第三方意见”这个技巧,让他讲一讲其他人对这件事会怎么看。由于对方陈述的是别人的意见,他也就不必担心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于是便可顺势轻松说出自己的感想。
也许有人会说:“说不定他说的就是别人的想法呢。”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问出“你觉得某某对这件事会怎么看”时,他所说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便他说的是别人的想法,但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他也会自己先做出一定判断后,再选出一种他也认可的观点。
再加上,当一个人在陈述他人观点的时候,很少会照搬别人的说法,多半还要靠自己的描述,所以这个人所表述的观点,基本就是他本人的真实想法。
有趣的是,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说出的观点确实不是自己的,还会在最后说一句:“他们认为是这样,但我个人不是这样想的。”我们若继续询问:“那可不可以谈谈你的想法呢?”对方通常会笑而不答,因为他的想法在刚才已经说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