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集中的注意力,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前提

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控自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说,注意力集中,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前提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那么自控力则是空谈。所谓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自我,主动地去做那些看起来很枯燥却有利于成就自我的事情。

注意力造就伟大的孩子

从某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很好地集中,将决定他未来成就的大小。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其实,人的智商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注意力的差异却要大得多。为什么一些杰出人物的成就高?就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某一件事情上。

一位奥地利人记录了他曾经在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工作室时的见闻和感受:

在罗丹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有许许多多小塑像:一支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根手指或者指节,有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还有堆着草图的桌子。这间屋子是他一生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粗布工作衫,马上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

“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但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一句:“这肩上的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光芒。“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皱紧。他捏好小块的黏土,黏附在女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和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塑像。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创世之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感叹,他扔下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的那种温存,关怀般地用湿布把女正身像蒙上。他转身要走,在他快走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我,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我握着他的手,心中充满谢意。也许他已领悟到我所感受到的东西,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并且用手抚摸我的肩头。

一个人的注意力,不仅与他的智力发育、发展有密切联系,而且也会影响他的学习与工作。所以,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有所建树,我们要从他小时候起就加强培养他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在学校里,有不少孩子上课特别容易“走神”,也就是说,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而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就会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眼睛看似盯在黑板上,思绪却早已飞到“天涯海角”了。

扬扬是一个活泼、聪明的三年级女孩,但就是上课听讲的效果非常不好。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扬扬的眼睛不是黯然无神,就是盯着窗外或者周围其他的同学,要不就是手里不停地摆弄着铅笔、尺子、书包带等物品。若是教室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声音,扬扬一定是全班第一个被吸引过去的。她回答问题时,常常是“一问三不知”。不用说,她的考试成绩在班里只能排在中下等。

如此不良的听课状况,一旦孩子升入高年级,功课肯定跟不上。为此老师私下找来了扬扬的妈妈。果然,她妈妈也说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边做边玩,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还经常发愣,一个小时的作业量,她总要用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也不高。扬扬的妈妈为此非常发愁。

心理学专家为我们分析,孩子上课走神,和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关。事实证明,小学阶段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件事物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而学习活动是孩子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力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定向活动,没有对事物的注意,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认识。因此,上课走神也是指孩子没有注意应该注意的事物,而是把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了。

注意又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需要做出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形式,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学,妈妈提醒她注意记住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要经过哪些商店等,这些提醒会让孩子知道,第二天上学时应该朝哪个方向走,路过哪些商店后就快到学校了等;无意注意,则是一种不随意的注意,是由事物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引起的,不需要做出特别努力的一种状态,比如,一个很幽默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可笑的笑话,原本并没有认真听讲的孩子也被这个笑话的内容吸引了过来,从而引起了短时间的情绪激动,这就是无意注意。

由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无意注意占有所有注意力的很大成分,而有意注意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家长一定教育孩子培养自己的有意注意力。

1.让孩子清理一下自己的桌面

尽量别让孩子在上课时把小刀、尺子、小玩具等东西放在自己的课桌上,可以将它们收起来,放到书包里,以免这些外在的因素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

2.给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注意听讲

不要总是批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那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为什么能够聚精会神呢?这说明孩子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只是没有把这种注意力用在课堂上而已。告诉孩子,假如你愿意,你同样可以在课堂上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3.教孩子学习预习功课

家长可以每天晚上多花一点儿时间把孩子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跟孩子一起预习一遍,让孩子想一想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又应该怎样回答,以便在第二天上课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思维就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用再担心走神。

4.为孩子制定目标

为孩子制定一些近期或长远的目标,小到明天上课要尽量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大到这次期末要进步多少个名次等,只要孩子达到了这些目标,就要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奖励等。

孩子不能聚心一处的原因

伟大的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说过:“我比一般人略胜一筹,就在于我能够注意到那些很容易被别人忽略的事物,也就是我能够仔细地观察事物。”这体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所成就,但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比如,您的孩子在做事时是否有集中的注意力?

小飞今年八岁了,据他的妈妈反映,小飞不论是上课还是写作业,经常走神、发呆,甚至考试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集中,在考卷上乱写乱画,以至于自己三天两头被老师“请”。

相信这是目前不少家长所共同面临的困扰,一些家长甚至带孩子去看医生,询问孩子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素还是怎么回事儿。

从心理学上来说,注意力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能使一个人持久、持续地去做某事,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和质量。

一个孩子,如果他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就会表现为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做小动作,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行为较为急躁冲动,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遵守规则,做事难以持久,等等。对于年龄稍微小一些的孩子来说,这些举动和表现很大程度上都是正常的,是孩子处于特殊年龄段应有的表现。但是,也有不少情况下,孩子确实是缺乏注意力的,不能很好地聚心一处,这是为什么呢?

1.生理原因

一般来讲,这个原因是不常见的,但也不完全排除,例如,孩子有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疾病、抽烟、酗酒,分娩过程异常,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另外,亦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

2.心理因素

有些孩子由于某些原因而经常受人冷落,尤其是受到他在乎的人的冷落,为了引起注意,他便会有意去做一些破坏性的事,使人关心他。对于这类有意地以行为吸引大人注意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内心,经常给孩子一些呵护和温暖,让孩子体会到被爱的感觉。总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过于繁忙而忽略了孩子,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所谓“优秀的孩子是陪伴出来的”。

3.对孩子干涉过多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顽皮和好动的,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也因此经常做出一些在家长看来非常“出格”的事情,给家长带来无尽的“麻烦”。所以,为了安全(这点当然无可厚非)、省心,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乖孩子”(以至于孩子放学回家被问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乖不乖”之类),这样既不需要不停的训斥,也不增加洗衣服、收拾玩具之类的事务,可以轻松自在,何乐不为?

其实,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被压抑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有良好的注意力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充分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天性,不急不躁地接纳孩子的行为,不过分责骂孩子,不过分约束孩子,原谅、容忍孩子看似“错误”的行为,观察他的改变,对他的要求一次不要提太多。

4.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兴趣所在

现在的家长拼命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以及培养孩子自认为有益的“兴趣”,如书法、弹钢琴等,却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追求成绩和排名,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想而知,孩子是无法真正集中注意力的。

因此,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也就能够集中了。

兴趣所在,孩子才会更专注

现代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真可谓煞费苦心。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子女来,于是,上“兴趣班”几乎成了孩子的必修课。大人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潜能,只是一味地向孩子灌输着所谓的高雅艺术。而孩子呢,小小年纪,就要身不由己地学这学那,所得的结果却往往又另大人失望,大人又反过来责怪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做事不专注。其实,父母又何尝体谅过自己的孩子,孩子做事不专注,是因为那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蔓蔓的妈妈曾经给女儿蔓蔓报过一个钢琴班,可蔓蔓没上几节课就说什么都不去了。她说她的手一放在钢琴上就变硬了,根本就没有感觉。妈妈说你看看人家现在的女孩都在学钢琴,不也都是从零开始的吗?可怎么说女儿都不愿意。

后来,蔓蔓的爸爸说:“关于这件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吧!孩子没兴趣,你急也是白急呀!”想想这话也对,于是,蔓蔓的妈妈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她分析了女儿学琴失败的原因,认为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女儿的行为。同时,蔓蔓的妈妈通过阅读有关的家庭教育书籍,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决定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家庭艺术氛围,让孩子在温馨、愉快的气氛中学一些知识,这总好过强迫孩子去养成什么兴趣。

蔓蔓的爸爸爱好书画,有空就忙于临摹、画画。原来蔓蔓的妈妈是不同意让孩子学这个的,她说这个不实用,即使学了将来也无非就像你爸爸那样,没发展。可女儿时常在爸爸身边,久而久之,爸爸所做的事逐渐引起了女儿的注意。终于,蔓蔓七岁那年,主动向爸爸提出:“爸爸,我想学写字,你教我吧!”当时爸爸妈妈虽然很高兴,但也没当一回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她跟爸爸学,出乎意料的是,女儿学写字却非常成功。一个月后,蔓蔓的隶书便写得很像样了。在习字过程中,蔓蔓的妈妈一直不断地鼓励、表扬女儿,蔓蔓的习字兴趣始终未减,还在九岁和十岁那两年拿了好几个书法奖。

可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培养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更加专注,更加用心地去做事,进而获得成功,而不是强行培养孩子本来就不存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一件事情是否感兴趣,决定了孩子做这件事情是否有积极性。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一个孩子如果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他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苦,也总是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灰心丧气,而是想方设法去克服它。

家长应该认识到,任何东西都是强求不来的,而“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勤奋的努力。强烈的兴趣会激发出一个人无限的热情,使其奋勇向前、所向披靡。伟大的发明家几乎每天都会在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十八个小时,并且他丝毫不以此为苦,反而说:“我每天都感到其乐无穷。”事实上,每个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无限热爱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他不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能否早日成材,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早日发现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稳定地发展。当然,我们仍然强调,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们原有的兴趣及特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孩子拥有学习能力的首要因素。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注意力,它是各种智能活动的基础。注意力不能单独活动,但观察、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活动为前提的。世界著名的记忆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记忆力。”可见,专心注意是学习成功的最佳保障。事实也证明,一个孩子一旦注意力缺失,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最困扰父母的问题之一。那么,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

1.为孩子营造简洁、安静的环境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曾经指出,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与优秀人格的基础。若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注意力,成为一个专注的人,环境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利于专注的环境,让他的注意力能在环境的熏陶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像环境中的色彩、声响、人的走动等,都很容易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生活片段:

妈妈在家里和朋友打麻将,阵阵麻将声传进房间,儿子在房间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想看看书,可是被吵得怎么也看不进去。于是,儿子打开电脑上网,点击了一个黄色网站……

妈妈不在家,爸爸约了朋友来家里喝酒,吆五喝六的声音让孩子无法专心做作业……

由此可见,不良的环境因素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专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家里有条件的话,父母要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游戏或学习的固定场所,比如孩子自己的房间。这个固定场所,要求简洁、不花哨,否则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2.为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孩子最早的教育来自于家庭,因此,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父母对孩子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且深刻而持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家庭模式——学习型家庭,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香门第”,也有别于人们常说的“充电”。学习型家庭不仅仅是一种家庭文化,更是一个成长过程,即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以勤奋学习为乐,才能把握成功的钥匙和发展的主动权。当今时代,父母在孩子面前已经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父母与孩子一样,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父母应该放下架子,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向孩子学习,与他们共同成长。

教育子女最生动、最具体、最有效的语言,就是家长自身的形体语言和家长自身的社会实践与家庭实践。比如,我们都知道,模仿性强是儿童的显著特点之一,当大人潜心阅读或写作时,身边的孩子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往往也会拿一本书,煞有介事地去翻看,或找来纸、笔一本正经地来涂画。由此看来,家长首先应该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每天都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孩子会受到这种学习气氛的熏陶,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同时,也不至于使他们觉得学习生活是枯燥乏味的。

那么,家长应怎样为孩子也为自己营造出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呢?总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需要硬件建设,比如,购置必备的书籍、报刊、电脑等;二是需要软件建设,比如,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尤其是后者,对家庭学习氛围的确立,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个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暴力的幼苗,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在六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家长要注意自身行为的榜样力量,以身作则,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看书、看报,加强学习,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或者跟孩子一起玩球、下棋等,而不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看电视、搓麻将等。

3.不要总是打扰孩子的专注活动

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的。因此,当孩子正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尽量少去打扰。比如,孩子在专心地玩积木,不要一会儿叫他喝水,一会儿叫他吃苹果,一会儿又让他帮忙拿东西,人为地干扰他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孩子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了。

4.让孩子参与到需要耐心的家务活动中去

父母做家务时,孩子常常会非常好奇,也很想参与其中。家长不妨让孩子动手试试,将锻炼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融入到这些零碎的家务活动中。

一天,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好吃的可真多呀,糖糖看着妈妈忙不过来了,于是往厨房里凑了凑。妈妈赶紧说道:“小捣蛋,妈妈忙着呢,快,一边玩去。”糖糖灰溜溜地走出了厨房,一会儿,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又重新跑回了厨房,拿起了青菜准备帮妈妈择菜,妈妈有点儿生气地大声说道:“不是让你出去玩吗?怎么又来这儿捣乱?”

糖糖被妈妈的恐吓吓了一跳,继而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是捣乱,我是想帮你择菜。”看到女儿委屈的样子,妈妈很是心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高兴地接受了女儿的帮助。

妈妈以后做饭时,也不忘叫上女儿,比如,妈妈在做干煸豆角之前,会让糖糖帮忙择豆角,而糖糖也照着妈妈的样子把豆角择得可干净了。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不自觉地误读了孩子善意的行为,也常常习惯于用陈旧的眼光看待孩子,总认为孩子做事的能力有限。当孩子出现正向的行为趋势时,往往又不等孩子解释或表现出真正的意图后,就生气地冲孩子喊道“你又捣乱了”“你又不听话了”等。

其实,这是父母不信任孩子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式。因为,诸如此类的误解会让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以后在做一些事情时也容易表现出自己的不自信。另外,这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专注性,而父母拒绝孩子的“善意”,则恰恰阻碍了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当然了,也有一些孩子有时候是因为心血来潮才做某件事情,在此过程中又总是半途而废,对此,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5.让孩子多多参加户外活动

孩子们都喜欢在户外四处玩耍,不喜欢在室内一直安静地“宅”着,他们需要一些活动来释放自身的能量。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安静地做事情,就要让孩子劳逸结合,给孩子多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6.让孩子学会坚持

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没长性”,就是指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所表现出的坚持性较差的具体而形象的说法。坚持性是人的意志品质的具体表现之一,它是指克服困难、坚持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特征。坚持性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渐培养起来的。

父母在平时应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比如,经常告诉孩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成功。对孩子坚持做事的习惯,家长应给予及时鼓励,要求并督促孩子将每一件事情做完。

7.适当赞扬和鼓励孩子

赞扬和鼓励,能够鼓舞孩子的勇气,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父母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当孩子完不成计划时,父母要进行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8.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因此,父母要多陪孩子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是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容易激发孩子的热情和乐趣,而这正是促进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并且,父母的参与,会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父母要善于利用亲子游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拼图、快速配对、图片找茬儿、迷宫,或者阅读儿童图册等,都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当然了,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有充足的耐心,陪孩子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