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口大迁移
潘仁到交趾县来了,既带来了好消息,也上交了大麻烦,一身轻松。
好消息就是下龙港工业基地的建设很顺利,煤、铁、硅酸岩等矿产都顺利地找到了,果然材质都非常好,犹其是煤,比合浦找到的煤要优质得多。
按图索骥,这要是都出问题,梅哲仁就得拿潘仁开刀了。
可潘仁带来的麻烦也让梅哲仁有拿他开刀的打算,因为梅哲仁被潘仁威胁了,他提出把岛上的部众家属还有原来在岛上的妇孺都迁到下龙港来,要是梅哲仁不答应,他就撂挑子。
其实梅哲仁也有此想法,连僚寨的部落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开化文明,学霸军众的家庭呢?亲朋戚友呢?
合浦县再好,梅哲仁也不敢这样搞,在大唐的腹地这样弄,跟扯旗造反没区别。
可现在交趾的地面上学霸军已经可以说了算了,那把涠洲岛上的口众迁来,也是应有之议,本来就给他们都留了口田,迁过来还减轻了岛上的压力,一举两得。
可这样明着威胁他,梅哲仁就受不了了,经过再三旁敲侧击、威逼利诱,潘仁终于招了,他跟岛上的一个妇人看对了眼,那个妇人也是被强掳上岛的苦命人,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
妇人原来的男人就是在沙滩上被潘仁手刃的,他在派活时给了妇人一点帮助,可能有补偿的想法。
而妇人也觉得要为死鬼偿还以前的孽债为孩子积福,经常主动帮潘仁以及工营的营众浆洗衣服,两人就这么一来二去互相就有了好感。
可迁移的主意既不是那妇人的主张,也不是潘仁的想法,而是秋伯的女儿当的女诸葛。
黄珠儿抱着小侄儿随着老娘迁到了涠洲岛,住上了员村的小院,生活改善了不少。
虽然她老爹秋伯仍然每日里忙得脚不着地,但黄珠儿却轻松了下来,岛上有不少的妇人,都纷纷以逗弄秋伯的孙子为乐,轮番上阵,黄珠儿就不用整天看着孩子。
其实是妇人们都知道秋伯家里的遭遇,这在学霸军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她们因此对小娃有了恻隐之心,加上平日里秋伯对人总是能帮就能,很得人心受人拥戴,这也是秋伯当上疍首的原因。
整个学霸军中,受过秋伯恩惠的有一半还多。
可秋伯的家境并不好,秋伯的老妻有风气,腿脚不便,儿子因为出海打渔遇上风暴尸骨无存,儿媳又被娘家逼迫改嫁而投水自尽,要不是黄珠儿要强坚持不出嫁,家里怕是会更难。
现在好啦,搬到了涠洲岛,有了一堆人轮流着照顾,黄珠儿也终于解脱了。
本来黄珠儿还想像那些妇人一样,在养营里找份事做,可还没等她跟秋伯开口,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跟着梅郎君去交趾的部众们回来了一批,带回了《字典》和《声韵》,学霸军便开始组织夜校,让所有的人员学习扫盲,这些妇人也都没落下。
小侄子跟惯了一个护士,不愿脱出怀抱,便跟了去上夜校,黄珠儿闲着没事也去看热闹。
这一看就真热闹了,黄珠儿开始跟着她们学习,没几天也开始跟着军众们练气,上手快效率高,没到半月,黄珠儿比军众们都出挑了,因为她可以倒着给军众们当教习了。
不知不觉得,黄珠儿后到先出,成了岛上妇人们的头目,也成了军众们口中的女诸葛,再加上她是秋伯的女儿,天然亲和力就MAX,军众们有什么事情也不避着她。
于是,下龙港发展成什么样了,郎君在交趾县又做了件惊天大事,交趾开始发口田了,等等等等,每一件事都没逃过黄珠儿的耳朵。
终于在上岛一个月后,黄珠儿在跟妇人闲谈时说起了她的主意,大伙都搬到下龙港去,解放人力出来发展下龙港,没成家或没了男人的,趁着年轻找一个军众成家。
这样既能帮自己安身立命,也能让学霸军发展得更快,把学霸军众照顾好了,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快速地建好工业基地,也减少岛上的防卫压力。
她不但给妇人们出主意,她还趁着陈文定上岛找秋伯商议事务时,跟陈文定提了一嘴:“生产的原料不在岛上,拉到岛上生产完再拉回去,还不如投入精力让下龙港能尽快出产,还省了运输原料这一程。”
陈文定一想太有道理了,便去信潘仁提了一嘴,而潘仁同时也收到了妇人写来的信,妇人扫盲一个月,能自己写信了,信中说了二人的好事,同时也提了迁移对下龙港的好处。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潘仁的想法让梅哲仁陷入沉思,他本就有将涠洲岛的生产迁过来的想法,不然也不会组织工营和战营那么大的渡海行动,但他没有想到事情的变化那么快。
他本来的想法是慢慢建设下龙港,尽量渗透交趾县,然后展开军屯。
发展需要人力,人要吃饭得有粮食,按原来的设想,明年初夏收到一茬粮食后再进行大迁移,界时下龙港已经变成了安稳的大后方。
不过他转头一想就通透了,现在就动手也有好处,集中精力把下龙港的工业生产推动起来,确实不存在什么风险,而生产转移到下龙港的条件也成熟了,以后从下龙港发货,在涠洲岛中转,路程没变,但暴露风险没了。
同时下龙港的发展还可以利用交趾的口众,能让学霸军发展得更快,工业生产要有原料和人力,涠洲岛在这一点上很受制约。
他把潘仁打发回下龙港,没给准信,只说让他再考虑盘衡一下,还得想清楚迁移有什么困难,可没几天,陈文定到交趾来了,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合浦的粮食危机来了。
交趾县的晚稻已收割完成,不算好也不算差,合浦县的则要晚一些,刚挂穗,但陈文定言语之中比较忧心,据他说稻情不好,空穗倒伏比较厉害,减收是大抵的事。
虽然学霸军不缺钱,但粮食欠收了,那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去,与其到时再从交趾往合浦输送,还不如现在就把口众迁过来,到这边来就粮。
梅哲仁想定便跟陈文定道:“汝马上回去,让韦丰尽快结束合浦县那边的事情到交趾来,把养旅都带过来,岛上的民众也开始迁徙。”
合浦县和涠洲岛已经有些施展不开了,留下一部处理商务,学霸军的精力,应该放在经营红河平原这个大后方了。
首领一声令下,引出了一波迁移风潮,先是学霸军的家属,接着是连着血脉的亲友,再后来就是关系好的邻里。
此后的半年间,合浦县有一小半的口众都拖家带口跑到了交趾县来安家,他们有学霸军接应也不需要路引,偷偷地上船就跑了,甚至有一夜间举家消失的,连家伙什都不要了。
交趾的气候环境与合浦一般无二,但土地就肥沃多了,这边啥也不缺,就缺人过来享受,不走等什么?
还好合浦县令这个名头一直由梅哲仁顶着,不然大量口众脱逃,早就引起上方震怒了。
现在嘛,税收翻了又翻,打着跟斗向上提,李治那里的路子也走通了,等于给了梅哲仁一块奉诏行事的免死金牌。
县中的官佐包括县尉也安稳了下来,进项大了不少,梅哲仁让他们背了锅,分肥时却没有忘了他们。
合浦县现在是河清海晏,蒸蒸日上,少个把人的事,闭上眼就看不到了。
大量的口众迁入,梅哲仁能说什么?只能打开大门迎亲人,他们是学霸军真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