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遗忘桃源众
侯岩小心翼翼地扒开了面前比人还高的草丛,清走勾连杂错的藤蔓,露出后面黑漆漆的洞口。
这是一个七八尺高、半丈宽的岩洞,不断有冷风从洞中吹出,呜呜作响,像张开的兽嘴吐息。
侯岩猜测他刚才听到的异声应该就是从洞中传出,距离颇远,可能是顺着风吹过来的。
侯岩没有冒然深入,只是在洞外打量,岩洞幽深不见光亮,疑是通向九泉,令人不寒而栗。
岩洞是天然形成,外侧洞壁还长着青苔,试探着走进去十来步就露出了石灰岩,很光滑,却嶙峋有形。
这条岩洞在崖壁的底部很隐蔽,在崖上根本就发现不了,再加上藤蔓和野草的遮蔽,谁也料想不到。
至于侯岩为什么会扒开草丛,那是因为刚开他好像听到了人声,而且是小孩的人声。
崖上的部众都是青年,这附近也无人烟,刚听到人声时侯岩吓了一跳,以为是巫鬼之音。
不过等他静下心来,凝神细听,发现声音好向从这边崖壁上传来,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按照山军的行军要领,侯岩知道现在自己不能走进洞去,必须要等部众们搭绳攀爬下来,准备好火把才行。
首领说这样就知道洞中氧气是否可供人呼吸,如果火把灭了,就要退出洞去。
侯岩己经当上了营长,这次出任务本来只是调派他麾下的一个连队出征,他不放心便亲身跟着连队行动。
刚才他们正通过崖上的盘山路,其实就是蜿蜒在峻岭岩崖上的小栈道。
一连的山军人数太多,他们不得不避开沿途的所谓大道乡镇,走小路前进,不然太引人耳目。
就在刚刚,一个他手下的小伙子走了神脚底打滑,侯岩一把拉住他住山壁上甩,自己却一个踉跄摔出了山崖。
幸运的是,一路滑下山崖有藤蔓可以借力,加上侯岩习了武功后身子也轻灵了,危急中找到了两三处缓冲点,才侥幸没有摔死。
侯岩下到崖底后,按着军长教的办法,揉弄了几处酸痛的地方,检查了一下手脚关节,发现并无大碍,除了划破点油皮,连筋骨都没事。
正当他幸庆死里逃生心潮澎湃欲张口长啸时却突然听到了怪异的声音。
荒山野岭有此古怪让侯岩收住了嗓子,本来他还打算长啸向崖上报个平安,现在却换成了静观探查。
还好部众们没让侯岩失望,又静等了约两刻钟,部众们终于把麻绳坠了下来,接着又下来了几个人。
其中还有被侯岩救了的小白子,这家伙叫侯白,是侯岩的本家侄子。
他看到侯岩就抱上来呜呜地哭,侯岩嫌他麻烦,一抖肩就把他给抖了出去。
抽出一支手下部众绑在背上的火把,用火折子引燃,侯岩道:“吾欲进洞一观,尔等在此静候别动,吾快去快回。”
说着侯岩就提着火把跨进洞中。
小洞曲曲折折,最窄的地方仅能容两人通过,但却始终没有中断也没有分岔。
火把一直燃烧,说明没有危险毒气,这让侯岩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大约走了有一刻钟,侯岩终于看到了亮光,他加快脚步,走进亮光里,才发现洞外别有乾坤。
洞的出口在半山腰上,从洞口下看,一圈高山大岭中间,有一个方圆数里长宽的盘地。
盘地中间有一条秀水明溪潺潺而过,溪水并不深,出入的地方都循岭下的崖洞。
从外面看是水流进了暗河,所以山军经过时都没有发觉那是一个平冲的入口。
盘地里绿树山花茂密,内里平坦处皆是草地,远一点的还依稀可见山鹿野猪跑到溪边喝水。
如此静谧悠然的景像,再配上山水间烟霞蒸腾的衬托,恍然望去,让人觉得有如仙境一般。
可现在仙境却被破坏了,对面的山坡上和平缓的草坡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疮疤。
山坡上不用猜是新立的坟包,数量近千。
草坡上则是人搭的草窝棚,粗一看极多,数以千计。
还有几十个小孩,在草窝间隙中钻来钻去,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发出银铃般的笑闹声。
看这些小孩的装束,跟侯岩以前部落里的装束很相近,再加上小孩笑闹中说的话语也跟部落里的话有个七八分相似。
侯岩慢慢地伏下身子,重又走进岩洞原路返回。
他已经确认下面是一个僚人部落,而且是刚从外面进入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看窝棚就知道他们过得并不如意,如此多的口众也没把僚寨建起来,比起侯统那家伙还不如。
要么就是头人不力,要么就是刚经过战乱头人死了,数量繁多的坟包就是明证。
想到此处侯岩一阵颤粟,军长是怎么从一个众首连着几跳升到军长的?
那时梁树不就是因为第一个拉了侯岩的部落进到学霸军立的功嘛。
侯岩现在觉得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比部落里最出挑的姑娘还漂亮,他能不能升到团长甚至旅长就看这一遭了。
要是能招揽这个部落升到旅长的话,他回去就找首领夫人给自己去提亲。
侯岩也看上了阮进族里的一个乐府小娘。
梁树带出来的部众当然跟着梁树有样学样,现在梁树跟乐府小娘里的大姐头快要谈婚论嫁了。
侯岩越想越兴奋,不由办快了脚步。
……
旬日之后,黄珠儿领着山军的一个营长过来找梅哲仁,他仔细一看,这不是他派去给杜从则送东西的侯岩吗?
从合浦到蜀州一来一回旬日不够,难道是派出去的山军小队碰上了意外?梅哲仁心下一沉。
不过等侯岩把事情说清楚了,梅哲仁提起的心又放了下来。
这一连的人马出了点小意外,然后分成了两路,大部人马由原来的连长带领继续去往蜀州。
而侯岩则带着一个排的部众留下,因为他们碰上了远房亲戚,也间接证明了真有世外桃源的存在。
但这个桃花源可不像陶渊明描写的那么美好。
侯岩发现的人群,就是起义后被黔州都督“消灭”的纳州僚。
其实压根就不是消灭,而是黔州都督把他们赶了出来,然后他们就来到了后世滇黔桂交界处,这里大唐管不着,南诏不愿管,都是大山大岭无人区。
其实说驱赶也高抬了黔州都督,说礼送出境更贴切些,他们是经过谈判的。
纳州僚吃不饱肚子忍不住了揭杆而起,结果,朝廷的大军来了,但双方都不愿打。
打了就得死人,纳州僚武备差但人多,黔州都督人少但精良。
双方盘算了一番达成共识,黔州都督给出少许物资,而纳州僚则需离开当地。
这就是现今最常见的剿匪镇压方式,有没有相似之感?看过国产阿漆吗?
纳州僚离开当地后,头人们商议了一下,决定去投奔在南诏山中的另一个僚寨部落,但走着走着就走错了路,于是辗转到了那个桃源里。
没吃的,就算是再惯于呼啸山林的部落也没有办法,而且中间还生了一场疫病,死了不少人,连头人们也死光了。
如果不是侯岩发现了他们,多半就会真的在桃花源里苟延残喘,或许会是将来的坝美村不定。
可现在侯岩意外闯入了这个桃花源,那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侯岩就是僚人出身,自然懂僚语,虽然说的话有差别,但大体上能沟通,了解清楚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决定帮一帮这些远房亲戚。
于是他留下两个班人手帮着纳州僚安顿,顺便医治病患,他们经过训练,知道如何利用草药治疫病。
而他自己则带着一个班人马回来找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