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采访“清朝的俾斯麦”

(美国)

《匹兹堡电讯》

1889年1月27日·星期日

天津,11月30日

李鸿章其人

我刚完成对清朝伟大的总督李鸿章的一个极其有趣的采访。李鸿章无疑是中华帝国最伟大的人物,在政治上,他和欧洲最杰出的首脑们并驾齐驱,被格兰特将军称为“清朝的俾斯麦”。实际上,他是帝国政府的总督兼北洋大臣,在过去几年间,他还是外国和天朝的沟通中介。他在夺取了1000万清朝人性命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指挥清朝军队,镇压了叛乱。他平息了1881年清朝与俄国的纷争,在危机发生时,被皇帝召回处理国家事务。

李鸿章处理了和米建威(Mitkiewicz)的所有谈判,并批准了沃顿·巴克(Wharton Barker)集团的投资,后者因为米建威的不慎而失败。此外,李鸿章还把电报系统引入清朝。在七年前,他就竭尽所能地在清朝发展铁路和能源。

李鸿章是直隶省的总督。这个清朝北方的省份涵盖了北京和天津,有3500万人口,几乎相当于英国的人口总量。统管如此多人民的总督比英国女王拥有更大的权力。与此同时,他也是北方贸易的监管者,据说他每年经手的钱财数目超过300万美元。

清朝的官员

在清朝,官位是靠学识得来的。李鸿章是清朝最显赫的学者之一,他通过三次科举考试。这意味着,在15000名竞争者当中,他有三次成了当中最成功的那1/200,并在最后一次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学位。总督是清朝最有学识的机构——翰林院的成员。对清朝政府来说,他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六年前,当他希望从官位上退下来为母亲守孝时,太后拒绝给予他一百天以上的奔丧假。随后,太后以政府需要他为理由,将他召回原位。李鸿章现在住在天津。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他居住在此,使这个地方变得和北京一样重要。

天津的人口将近一百万。船只一般在距天津城大约三英里远的租界靠岸,租界里有很多西式旅馆,住着各国公使以及法国和英国商人。在租界和天津城之间有一些村庄,这些紧密相连的村庄构成了第三座城。我是被四个穿制服的轿夫抬着,穿过这些狭窄的街道去与总督会面的。外国人一般不敢走这些狭窄、人群过于密集且很脏的街道。

在正式拜访前,必须做到礼仪周到。天津领事馆的一名清朝雇员在轿子前头骑着白色蒙古马为我开道。他戴着黑色的大圆帽,帽子沿边翘起,上头还有一个华丽的红须顶,健壮有力的身体裹在厚厚的蓝丝绸长袍里,脑后垂着长、厚、黑的辫子。他的腿包裹在丝绸裤子里,脚踝和脚上套着白色的、鞋底足有一英寸厚的肥大靴子。

时髦的交通方式

我的座驾是一顶华丽的轿子,上头盖着贵重的海蓝色的绸布,边角是精致的蓝丝绸。轿子在两根长约25英寸的竹杠上被四个轿夫晃晃悠悠地抬着,他们两两并排地走在竹杠中间,并用一根柚木支撑着架在肩膀上。竹杠被固定在横轴上,使他们可以同步前进。我们在两城之间花了大概半小时,途中,经常被苦力们推着的独轮手推车和上面堆积的货物挡住。天气阴冷,我裹着厚重的外套直打哆嗦,我的膝盖上还盖着一条厚毯子。然而,很多苦力们都露着腰。途中看到一个乞丐,他像伊甸园里的亚当一样赤身裸体,全身上下只有一块破布遮着,正在哀嚎和颤抖。我们穿过小巷,路过上千辆人力车,经过所有最拥挤、狭窄的街道,最后才走到一堵高墙前面,那里拴着两匹马驹。

这堵墙环绕着整个衙门,或者说是总督的府邸。我们穿过一扇大门,进入一个满是仆人和官奴的庭院。我们在两扇涂着可怕图画的大门前稍做停留。据说这些图画画的是战神。随后,我被领入另一个庭院。这里也有一些官仆,他们都扎着辫子,服饰华美。我的轿子在这里被放了下来,我的名帖被从使馆来的清朝官员取走了。那是一条红色的、长约8英寸、宽约3英寸的红条子,上面印有两个汉字,是翻译过来的我的名字。不久,我就被领入前厅,在那里,安排此次会面的总督秘书罗丰禄接待了我。

等待总督

前厅的人群以及对我的接待,让我想起刚开始作为执政场所的白宫里的情形。前厅有数百位黄皮肤、杏仁眼的人物。这些人看起来像是前来谋求一官半职的。还有一些人坐在接待室里,显然他们的官职更高。他们穿着黑色丝绸长袍,沿边缝着精美的皮毛,帽子上装饰着代表官衔的顶珠。其中一人的帽子上插着很漂亮的孔雀翎,跟总督在华盛顿时戴的那种一样。在场的还有一位帽子上有红色顶珠的清朝官员。

这座房子看起来像一间木屋,大概20英尺见方,墙上糊着便宜的墙纸,用以盖住光秃秃的四壁。一个宽大的炕被红布盖着。在清朝,红色象征着富贵。炕上摆有一个小桌子,大约2英尺宽,6英寸高。那些清朝人成对地坐在炕的一旁。仆人们端来茶水,我们一边抿着这种精心挑选的清朝饮料,一边等待。在场的官员们还抽烟,每一位官员都有自己的仆人在旁侍候。仆人在烟斗空掉的时候给他装烟,在火灭掉的时候为他重新点着。每次有新的客人进来时,屋子里的所有人都会起身,鞠两三个躬,并同他握手。与此同时,笑容在他们胖胖的黄脸上蔓延开来。这是中国式的问好。

罗丰禄是总督的秘书,也是天津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我发现他非常博学,所知甚多。等候时,他同我讨论了斯宾塞的哲学,并告诉我,他是如何地相信赫胥黎和达尔文的理论。至于后者,他说,他相信适者生存说,而不是物种起源说。当我告诉他我读过孔夫子,并说儒家学说对爱默生[1]和卡莱尔[2]有重要的影响时,他看上去很高兴。他和驻伦敦的清朝领事馆保持着长期联系,也曾被派驻过柏林。他将陪同参与我和总督的会面,并充当翻译官。

一次冰冷的接待

在前往会见总督的途中,我们不知道经过了多少间房、多少条狭窄的走廊。他们告诉我,总督府有一百多个房间。一位穿着官服的官员在我们前面,他用手高举着我的来访名帖。衙门里的房子看起来很古旧,而且陈设简陋。最后,我们被领入了一间木制的房间里,里面铺着灰不溜秋的地毯,看上去就像是从华盛顿的寄宿房里搬过来的。这是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人的会客厅,里面摆放着西式的椅子和沙发。房间的一端还有一个升起的案台,后面的窗户将其照亮。房间里还有一个用红绸子盖着的炕,还有一张盖着同色绸布的桌子。我猜,这是总督会见清朝人时坐的地方。屋子里没有生火,冷得像一个谷棚。

总督本人的到来,顿时使这里蓬荜生辉。他高大的身躯裹在一件长袍里,袍子上有很短的海豹皮领,手缩成一团藏在袖子里。当他以这个国家的礼仪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时,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我感到一阵寒意从我的脊背升起。他示意我就坐,自己在房间另一侧15英尺远的一把椅子上落座。罗丰禄秘书坐在我们中间,当他将我们的话语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那里时,我感觉几乎都要结冰了。

超不过两句话,我就能感觉出谈话对象李鸿章是一位非比寻常的人物。他说话快而尖锐,并用一种希望得到回答的语气,很直接地问了很多问题。当你要求他提供各种信息时,他却只给予他高兴给你的那部分作为回报。总督的外貌令人印象深刻。他身材匀称,光脚有6英尺2英寸高,他的丝绸长袍使他看上去像一个巨人。在此期间,他一直戴着帽子,这使他看起来更高了。他的肩膀很宽,但稍微有些驼背。总督今年已经66岁,但仍步履矫健。他花白的头发和胡子是唯一代表他年纪的特征。他黄色的脸庞上皱纹不多,杏仁状的眼睛在黑色的镜框后头闪烁着光芒。他的发型跟其他所有清朝人一样,在他擦汗时,花白的辫子像雪花一样舞动。虽然稀疏的山羊胡和单薄的髭须也已灰白,但是总督的脸庞瘦削,与在美国的清朝人的那种圆胖脸蛋不同。他是一位纯粹的汉族人,来自这个国家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没有满族人的血统。

对哈里森[3]感兴趣

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关于哈里森将军的,他想知道我是否知道他。当我告诉他我知道时,他又问及将军的状况。他似乎特别在意哈里森将军对于清朝问题的看法,他还请我用笔告诉美国人民,他反对美国驱逐清朝人。他说:

“整个《排华法案》是违背中美两国条约精神的。这是一种犯罪。我希望《排华法案》可以被废除。我希望你能替我告诉美国人民,如果不取消《排华法案》的话,我将提议我们的政府在清朝驱逐美国人。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行使的一项正当权利。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对此做一些言辞上的夸张。希望你强调,我们希望美国人民对我们的国家给予公平对待。”

这就是中华帝国外交大臣的原话,在我们谈话结束后的一个半小时内我将它们记录在此。我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夸大,总督的话本身已经很强烈了。

对话随后转向了铁路问题。总督问我是否认识沃顿·巴克先生,还问我他是做什么的。我告诉他,我个人和巴克不熟,但我知道他是一位很富有、地位很高的银行家。总督随后问我是否知道米建威男爵。我告诉他我见过这位先生,并讲述了他给《纽约世界报》(The New York World)颁发许可证的故事。总督说,他并不喜欢米建威先生,还说他“不是一位绅士”。

据我所知,成立一家由米建威控股的美国银行的计划无疑已经失败了。这个计划可能会继续执行,但这位俄国男爵肯定是被排除在外了。我获知,总督急于知道巴克先生会不会来清朝,以及他是否有意近期考虑这件事。总督对于前一个计划的落空很失望,希望继续执行的计划可以有稳固的基础,这样也能弥补自己在这个计划中的失败。

然而,在我们的对话中,没有过多此类谈话。我问总督,是否打算再次执行这个计划,但他反问了我差不多一百零一个问题。我被这些问题弄得头昏脑涨,忙于考虑用外交辞令作答,以免将我或者我的朋友们牵连在内。我不下十次地希望我从未提到过这个话题。不过,实际上这个计划并没有完全撤销。

清朝的经济前景

我问总督,他如何考虑清朝铁路的将来,这对清朝与世界有何影响。对此,他回答说:

“半个世纪后,清朝将会被一个巨大的铁路网覆盖。清朝丰富的矿藏资源将会被开发。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会出现轧机和火炉,这是有可能的。清朝会成为世界市场的制造基地。在我看来,这是威胁你们国家以及欧洲劳动者的最严重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清朝人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技能和才干。他们工作勤勉,生活成本比你们国家的人更低廉。当我们国家开放铁路,把注意力转向世界市场时,我相信,我们提供的产品会比你们的更好、更廉价。这些将是你们国家所要面临的问题。”

“我也这么认为,大人。”我说。

“那么,我很好奇,”总督接着说,“你希望清朝跟你们竞争,但你们不认为这是很危险的竞争吗?”

“是的,”我回答说,“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当清朝的产品能跟美国竞争时,我们会建起一道保护屏障,以阻止你们的产品进入。”

然后,总督问了一些关于我的旅行和工作单位的问题。他问我为什么要做这次旅行。我回答说,是为了挣钱,以及通过见识各种像他一样杰出的人物而提升自己的见识,以便有能力向美国人民介绍他们。这个回答让总督很吃惊。就在这会儿,仆人端上了三杯香槟。我们一起喝着香槟,谈话到此结束。总督往上提了提皮袖,对我伸出他指甲修长的手,和我一道走向门口,一直送我到衙门的大厅。

我们的对话持续了半个小时。在冰雪消融之后,这是一次愉快的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这位大人一直在抽烟。他们也给了我一种土耳其香烟。总督抽一根至少有4英尺长的烟管。烟管由他的仆人点着,举到他的嘴边,随后仆人取走了金属烟斗,清理烟灰后,重新装上烟管,再次点着放回总督的嘴边。这是一种水烟,烟雾通过水管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在我们谈话期间,他大概消耗了10股烟斗中的烟草。整个过程看上去非常奇怪,而且总督一直懒洋洋的。

一场豪华婚礼

所有的天津人都在为李鸿章女儿的婚礼而激动着。这场持续三天的婚礼将在这周举行。这是今年的一桩大事。经过时,我看见衙门里摆放着鲜花。有人告诉我,婚礼的礼物装满了三个房间。玉石、珍珠、宝石,以及大量的丝绸和丝绒已经送了过来。李鸿章是清朝北方贸易的监管者,所以所有大商人都给新娘送上了礼物。

送礼物的方式是这样的:如果是小物件,就放在托盘上,一些大的礼物则放在篮子里。托盘用红丝绸盖着,这在清朝代表着好运。此外,还有大量的礼物是每样一件地奉上,意思是新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根据清朝礼仪,只有最贵重的礼物才可以送出手。在婚礼上清朝人表现出了他们对外国物品的喜爱。他们从租界的一个法国商店那里买了很多东西。一个贵族从那里买了一张很大的老式布鲁塞尔毯子,毯子上的图案已经是美国一个世纪以前流行的了。这张地毯在商店里放了很多年,没有一个外国人愿意买。看见它华丽的图案时,那位清朝人的眼睛亮了。他说:“我想把它送给总督的女儿。”当然,他为此付了很多钱,这张毯子如期出现在了婚礼上。

新娘子穿着大红色礼服。据说,她的头上戴着非常沉重的珠宝,以至于在整个仪式当中,必须有人从旁搀扶。新娘现在23岁,据说长得很漂亮。清朝人跟美国女人一样八卦。现在在上层社会里流传的说法是,李鸿章的夫人很反对这桩婚事。据说,当李鸿章跟她说要把女儿许配给张佩纶时,这位夫人给出了一番说辞,说新郎比新娘大20岁,而且没有什么官阶。事实上,在几年前新郎就有很高的官职,但在处理中法战争事务时,因为他的犹豫而失宠,被免了职。总督回答夫人说,他的女婿实际上拥有很高的才智,而且他会谋得另一个职位,甚至会比总督自己的官衔还要高。总督夫人虽然对总督很专制,但其实很仰慕他,她说:“那么,他只能做皇帝了,因为现在在清朝没人比你的官衔更高了。”因此,这个故事有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他们结婚了——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弗兰克·卡彭特(Frank G. Carpenter)

注释:

[1]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美国著名思想家、诗人,美国精神的代表之一。——译者注

[2]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英国思想家、历史作家,著有《法国大革命》等书。——译者注

[3] 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1833-1901),美国第23任总统。——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