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东野圭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冲破那些不可一世的宿命

很多人在抱怨生活的时候,总是说:『这就是命啊,认命吧!』其实,你的思维、意识、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未来的人生。然而,由于时间长远,你不记得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所以把不好的结果都归结为『上天对命运的安排』。事实上,你所认为的『宿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01 陌生,是你下意识排斥的结果

有的人和自己分明毫无瓜葛,却怎么也不能无视其存在。我总是下意识地排斥他,就像磁铁同极相斥那样。

——《宿命》

在东野圭吾的作品里,人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探案故事,还读到了人性。在《宿命》中,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年前,一桩离奇命案牵出了两个从孩提时代起就彼此仇视、纠缠不清的宿敌——勇作与晃彦。时过境迁,又一桩凶案令二人戏剧性地重逢。做了医生的晃彦有着重大的犯罪嫌疑;勇作成了警察,却历尽坎坷,郁结难消;令勇作魂牵梦萦的初恋女友美佐子,竟已成为晃彦的妻子……

而警察勇作和医生晃彦再次重逢时,便产生了戏剧化的内心活动,正如本节摘录的那样:有的人和自己分明毫无瓜葛,却怎么也不能无视其存在。我总是下意识地排斥他,就像磁铁同极相斥那样。

其实,小说《宿命》中人物内心的描写很大众化(本节摘录文字所描写的这一内心活动),只是人们通常选择把这些内心活动深深地隐藏起来,久而久之,就忽视了这种怪异的内心活动。有些人认为,这是跟你毫无瓜葛的,或者说实际上真的毫无瓜葛,只是你太在意对方了。即便两人有意识地相互排斥,故意不碰到一起,甚至彼此不认识,但是只要你在意对方,你就无法做到无视对方。就这样,对方会在你的内心里左右你的行为。久而久之,你的命运就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偏移。

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叫王浩。上学时,他在学校的荣誉榜上看到别的班级有位同学学习成绩比他好。于是,他记住了这位同学的名字。最初,他并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对方的长相。虽然两人并无来往,但是对方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王浩的脑海里。为了隐藏自己的嫉妒心,他有意识地排斥对方。甚至有好几次可以认识对方的机会,他都故意地避开了对方。从此,王浩的行为开始跟随着他的内心走。命运从他看到荣誉榜的那一刻便开始了悄无声息的改变。

为了赶超对方,王浩默默地下功夫。但是第二年,在荣誉榜上,王浩看到对方的学习成绩依然比他好。于是,王浩开始产生了歪主意。他查到了对方的座位号,然后半夜潜入教室把对方的笔记本、课本全都偷走,并扔到河里。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对方的学习进度慢下来。但是很不巧,当他把对方的书扔到河里的那一刻,刚好被学校的保安碰见了,逮了个正着。接下来的情节就可想而知了,王浩受到了处罚。之后,他的内心开始变得扭曲,对学校、同学都怀有深深的戒备心理。他的学习成绩也从此一落千丈。

王浩对于自己的遭遇十分懊恼。他认为,这都是宿命,这是命运的安排。所以他对这件事始终怀恨在心。接下来,他的人生更是充满了阴暗面。即便走进了社会,他还是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而学校的那块荣誉榜就是命运的使者,是这块荣誉榜改变了他的命运。

其实,事实并不如王浩所想的那样。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上天能安排某个人的命运,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如果王浩在看到荣誉榜的那一刻,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并虚心地向对方请教问题,向对方学习,那么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向对方学习与请教的过程中,王浩的学习成绩将会得到提高,虽然不一定比对方好,但至少也能让他自己有所提升。

所以有些人看似是陌生人,但是生活时时处处都会有联系。一个路过的人,一个在电视上看到的歌手,跟你没有任何瓜葛,但很有可能会影响你一生。如果你没有端正态度,而是用排斥的心理看待陌生人,或许就在某一时间,你的命运会因此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要打破陌生感,其实很容易。一个善意的问候,就能彼此拉近距离。只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才能让你的未来更加光明。反之,如果你觉得对方跟你毫无瓜葛,就有意识地去排斥对方,或许当下你认为这样做对你没有任何影响,但实际上你已经失去了一次可以获得提高的机会。

而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命运阻挡了你前进的脚步,还不如说是你没有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因为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你的未来。是的,所谓宿命就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来的。

02 走出被诅咒过的“抛弃感”

总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群人做同样的事久了,有时会产生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

——《秘密》

本节摘选的句子出自《秘密》。我们来看这句话:总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群人做同样的事久了,有时会产生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初读的时候发现这句话充满了厌世感,仿佛又流露出了一种无奈。我们要想理解这句话,还得先了解一下《秘密》讲述的故事。

《秘密》讲述了两个人的三口之家的故事。这样说,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蒙圈儿,两个人的三口之家?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梗概:

一次车祸让真实的三口之家变成了两个人的三口之家。妻子的灵魂进入女儿的身体,借尸还魂的故事在东野圭吾的笔下由此演绎出来。

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幸福。车祸司机为了让不是自己亲儿子的孩子保持幸福,超负荷工作;平介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感到幸福,任性放手;“女儿”为了让“爸爸”感到幸福,开始扮演“女儿”的角色。如果让世人知道“女儿”和“爸爸”的真实身份,世人估计会疯掉吧!有些看上去很玄幻的事情也有可能是真的。

后来,平介告诉妻子,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妻子尽管很惊讶,但是她决定按照丈夫的意愿生活。于是,她开始模仿女儿的生活习惯,妻子的身份慢慢褪去,女儿的身份逐渐占据了生活的主流。故事的结尾,在女儿的婚礼上,平介发现妻子一直在伪装女儿的身份,但是为了生活,二者选择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对于读者而言,这部《秘密》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推理小说那么简单,而且它更是将一个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剖析得十分贴切。在妻子得知自己的灵魂进入女儿的身体后,她一时间也陷入了迷茫。重新回到了青春期,她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呢?是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悠然自乐?后来,为了让女儿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妻子的灵魂操控着女儿的身体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尝试着让女儿青春期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在小说《秘密》中有那么一句话:“总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群人做同样的事久了,有时会产生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乐园。那里有我们最好的伙伴,也有我们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总是沉迷于其中而享受着生命的美好。然而,当我们走出这个快乐乐园时,便发现原来世界并不是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每时每刻,我们身外的世界都在飞速地变化,而且一旦我们陷入低谷以后,内心便很容易出现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

婷婷是一名专栏作家。她的工作使她不得不每天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领域中,并且不断地学习。平日跟她交流的也只有那几个编辑。每天她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虽然偶尔会感觉无聊,然而也算是悠然自得。

有一次,婷婷收到了老同学的聚会邀请。于是她抽空出席。在聚会期间,大家谈天说地,从工作聊到了情感,甚至还有同学开始晒娃,交流育儿心得。而婷婷呢?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翻着手机里的资料,在喧嚣中准备接下来的工作。同学们看她沉默寡言而又专注于手机的模样,也不愿主动跟她聊天。

婷婷回去以后开始渐渐地减少参加这种聚会。她觉得自己在这种聚会中总是扮演被抛弃的角色,因而她宁可继续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偶尔婷婷也会感到担忧。她发现,身边人的生活已经与她变得渐行渐远,而她身边的小圈子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切。

过了一段时间,婷婷终于想明白了:与其在这个小圈子里焦虑,还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一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因此,婷婷开始强迫自己去参加各种聚会。在一次次的聚会中,她变得更加开朗善谈,并且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她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自然也就因此消失无踪。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生活的舒适区里故步自封时,就会不经意地察觉到生活中的一丝抛弃感。随着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小,这种抛弃感便会被不断地放大。因而,我们在感到这种抛弃感时,不妨尝试着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许世界对我们的抛弃并不是源自它的无情,而只是它善意的提醒。

03 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必须记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说正因为是老年人,内心常常会有不可平复的伤痕。治疗的方法很多,周围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红手指》

如果说,一部推理小说最重要的部分是谜题揭开的那一刻,那么东野圭吾所写的《红手指》相信定是一部颠覆推理小说概念的作品:这部作品在一开始便公开了凶杀案的凶手,反而利用推理的手法去展示人性与亲情的一面。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中年男士前原昭夫下班以后发现后院有一具女童的尸体,而这个凶手正是自己十多岁的孩子直巳。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前原昭夫放弃了让孩子去自首的念头。那么,这宗凶杀案总要给警方一个交代。这时候,前原昭夫把目光落在了身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身上。

母亲前原政惠由于跟儿媳的关系不融洽,并且最爱的丈夫又因为老年痴呆而去世,因而她选择了假装老年痴呆来避免家庭的冲突。当她发现儿子要让自己成为孙子的替罪羔羊时,她有意无意地向警察提示案件的线索。而加贺警官在看穿了事情的真相后,也开始配合前原政惠对前原昭夫开展了一场感人肺腑的人性救赎。

在故事中,前原政惠由于装作老人痴呆,因而她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都不被家人理解。儿子前原昭夫甚至将她看作一个负累,他常常提及的孝道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

在生活中,我们也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看到老人的生活习惯与我们有所不同时,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习惯去生活。事实上,也许时代的发展会让老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渐渐地被舍弃,然而这些老旧的观念与生活习惯背后也许是一个老人挥之不去的伤痕。

恰如故事里的前原政惠装作老人痴呆症一样,没有人知道她这个举动代表着什么。但实际上老人心里却很明白:她希望通过这个举动去了解她最爱的丈夫,而她的行为却总是得不到他人的谅解而使她感到无助。

所以,在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必须记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说正因为是老年人,内心常常会有不可平复的伤痕。治疗的方法很多,周围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我们都知道,理解是人与人交流中最基本的原则,然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不是理解可以消除的。甚至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他们有的行为并不能单纯地通过理解去体谅,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经历。

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静静的母亲在吃饭之前总是将汤和饭倒一些在地上。这种行为让静静感到十分厌恶。然而,不管静静怎么说,母亲也总是下意识地将东西先倒一些在地上,然后再开始进食。

每一次静静在洗地毯的时候都在抱怨,认为母亲就是故意给自己找麻烦。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静静听父亲讲述了关于母亲的故事。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姥爷就在战争中牺牲了。姥姥为了让母亲不那么伤心,于是编了这么一个谎言:“你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把食物倒一点儿在地上,那么父亲泉下有知也能够感受到你的孝心。”

在得知母亲这个奇怪举动的原因后,静静非但没有理解母亲,反而开始抱怨她的封建迷信。并且静静不断地给母亲灌输各种科学知识。这让母亲感到很是厌烦,最后选择了回到老家生活。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理解,而是对身边每一个人的尊重。毕竟不管怎么努力尝试去理解别人,我们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行为。

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我们没有办法与任何人做到感同身受。一旦别人的行为超出了我们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范围,那么理解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很多时候这取决于我们成长的环境与性格。这并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理解也许只是一方面的忍让。与其这样,我们不如给他人多一点儿尊重:或许我并不认同你的做法,然而,我却尊重你的选择。

我想,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04 记住,孤独会伴你寻找自我

我闭上眼睛思考自己死掉的话能改变什么。如果我的出生是一场错误,那么是否只要我死了一切就能回归原状?是否能像按下电视游乐器的重置键一样让所有的问题瞬间消失?但是这个世上又有哪个人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的出生不是一场错误?又有哪个人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不是某个人的分身?或许,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为找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分身》

如果孤独是在所难免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抵抗孤独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他明白你的想法,也懂得你的心思,你们无须语言就能够懂得彼此的一切……也许你也想过,如果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那么生活也许并不至于如此孤独。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东野圭吾的小说《分身》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两个看似互不关联的女孩,由于彼此见到了对方而揭开了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鞠子跟双叶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环境中的两个女孩。由于双叶参加一次乐队比赛而出现在了电视上,因而鞠子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秘密——两个女孩居然长得一模一样。

鞠子从小就发现,自己与父母长得完全不一样。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份,她找到了双叶,并且与这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一起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世。最终,她们如愿以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两人都是一次克隆实验中的试验品。

得知自己的身份后,两名女孩都陷入了迷茫,也开始怀疑自己人生的意义。因而,也就有了这句话:我闭上眼睛思考自己死掉的话能改变什么。如果我的出生是一场错误,那么是否只要我死了一切就能回归原状?是否能像按下电视游乐器的重置键一样让所有的问题瞬间消失?但是这个世上又有哪个人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的出生不是一场错误?又有哪个人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不是某个人的分身?或许,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为找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事实上,双叶跟鞠子这对一模一样的“姐妹”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存在而解开寂寥。她们反而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陷入了对人生的怀疑与困惑……正如东野圭吾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哪怕找到了,孤独还是会伴随在你我身边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一头奇特的鲸鱼,它名叫Alice。1992年,科学家在它身上安装了追踪录音设备。其原因在于一般鲸鱼发声的频率在15~25赫兹,而Alice发声的频率却有52赫兹——也就是说,这头鲸鱼虽然一直在发声,然而它的同伴却没有办法听到它的声音。它唱歌的时候没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人理睬。科学家们将这条鲸鱼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虽然我们能够通过语言去交流彼此的想法,然而在真正的自我面前,语言通常都会显得苍白无力。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明明通信录里有数不清的好友,然而当负面情绪泛滥时,我们始终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知心好友,甚至宁愿躲在房间里独自消化那些不好的情绪。曾经见过一对情侣闹分手的时候,女生不止一次地说对方不懂自己。事实上,在生活中向别人索要理解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不管是情侣,抑或是至交,甚至是亲朋好友,他们都没有办法每时每刻地伴随在你的身边,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你的想法。

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地理解对方的想法,所以我们面对孤独的时候,只能够将那些连语言都无法诠释的情愫与心事在一次次的孤独中内化,然后在一次次的孤独中慢慢地学会享受:在没有急躁、没有匆忙的世界里,对生活与自身做出思考,想象自己努力的意义,想象未来奋斗的愿景……

谁都会有孤独的时候,但这并不是我们抱怨与逃避的理由。记住,不要妄想逃离孤独,因为孤独会伴随在我们身边。面对孤独,最好的方法是以平常心去包容它,然后从孤独中寻找自我的灵魂与生命的意义。

05 有时候进是退,退却是进

虽然从这里去东京上班很不方便,但一个地段不可能各个方面都很理想,或许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也是必要的。

——《解忧杂货店》

作为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解忧杂货店》将人生中许多我们无法逃避的困惑与迷茫一一揉碎了,然后通过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在《解忧杂货店》中,所有故事的起因都不外乎这么一个词语——妥协。热爱音乐的小镇音乐人面对父母的衰老与未完成的梦想,他不知是否应该妥协;日本有名的运动员一方面需要照顾身患绝症的男朋友,另一方面又背负着男朋友的期盼准备下一届奥运会,她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迷茫是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面对的。那么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又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迷茫呢?其实,聪明的东野圭吾早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并且由杂货店老板浪矢雄治的儿子浪矢贵之在无意间道出。

怀揣着城市梦的浪矢贵之成年后搬离了童年时的偏僻小镇。他依靠多年的努力打拼在东京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对于如今的生活状态,他既满意又不甘心。正如我们摘录的那段文字所说的一样:一方面抱怨着公寓离上班的地方太远,而另一方面又享受着家庭的温暖。

在疲惫的生活中,也许他曾经想过逃离。然而,当想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后,他向生活妥协了。如果能够让家庭始终保持幸福,那么疲倦的生活又算什么呢?如果在生活中退一步,能够让自己在乎的一切都变得更胜一筹,那么这难道不是生活给予自己的最好礼物吗?

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出现两全其美的故事。如果我们对生活一步不让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被囚禁在“取舍两难”的困境中,惶惶不可终日。

是的,在《解忧杂货店》这本书里,“取舍两难”贯穿了每一个故事,有的人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也有的人在自由与约束间徘徊。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虽然我们都期盼着两全其美能够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童话。也正是如此,浪矢贵之才会说出“或许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也是必要的”这样的话来。

在生活中,多少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每天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看着窗内灯火璀璨,却不知道哪一盏灯是为自己而亮。也许每个人都知道,背井离乡的人注定会失去那一段温暖的时光,用熟悉的温床换来自己一次次的成长。

这是一种妥协,也是在生活的无奈下做出的选择。每一次妥协的背后,都会有一种无奈的不甘。然而,我们也需要相信,每一份妥协在最后也许都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果实。

猫猫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画家。毕业后的她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地找工作,而是每天带着画板四处旅游,采风写生。偶尔运气好的时候,一些杂志会录用她的作品,并且给她支付微薄的报酬。但更多的时候,猫猫都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如果不是父亲患病,也许猫猫的生活会如此继续下去。然而,在面对父亲治病的高昂费用时,猫猫选择了放下画板,踏踏实实地在一家设计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忙碌让猫猫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每天不定时的加班让她变得身心疲惫。虽然她的心里始终惦记着画画的梦想,可每次当她想要拿起画板的时候,疲倦总是战胜了她的意志。

偶尔猫猫也会想:如果自己一直如此忙碌下去的话,那么画家的梦想是否就会渐渐变得遥遥无期了呢?难道残酷的生活真的没有办法容纳一个小小的梦想吗?

没过多久,公司迎来了一个画展的项目。由于猫猫工作出色,被提拔为画展项目负责人。老板偶然看到了猫猫的作品,并且承诺允许她的作品在画展上展出,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

一年后,由于不断的努力,猫猫成为一名网红画家,而父亲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回想过去一年,猫猫仿佛做了一场梦:本想着放下的梦想,却因为自己的退让而真的得到实现。相反,如果她当时一直坚持下去的话,也许现在她还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小画家。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条死胡同。当我们站在胡同口,面朝胡同内时,眼前只有那么一条被堵塞了的道路。哪怕我们撞破了南墙,最终也只是感动自己罢了。然而,当我们后退一步,扭过头时,便会发现,原来生活并不是一条死胡同,在我们眼前还有无数的道路可以通往目标。

谁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也许我们认为的进步,不过是一份坐井观天的固执。而有时候适当的妥协,没准儿能够让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的确,生活需要激情,但有时候也需要我们后退一步,扩大自己的眼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妥协只不过是我们为换来另外一种可能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不用担心,只要心中还有那么一丝光明,黑暗自然就无法将你侵蚀。

06 放任周遭的影响,是你放纵自己的起点

班上那群坏蛋有时也会要求我们这些普通学生加入他们的行列,如果拒绝他们,下次就轮到自己遭殃了,所以没办法,只好加入。那种感觉真是不好,虽然不愿意,但还是欺负了弱者。

——《恶意》

这是取自东野圭吾小说《恶意》中的一个片段:加贺警官在调查一宗杀人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虽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可实际上每当加贺警官问及其杀人动机时,野野口修却始终闭口不言。

为了解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加贺警官将希望寄托在他与受害者共同的初中同学与老师身上。在抽丝剥茧的调查过程中,加贺警官发现了一个突破口:在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与受害者日高的童年生活中,原来尘封着一件鲜为人知的校园暴力事件。

在当时,野野口修与日高所在的班级里有一名“班霸”藤尾。在藤尾的欺凌下,野野口修与日高由于各自性格的差异而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表现:日高由于从小有一种高于常人的自尊心,因而他宁可忍受班霸的欺凌,也不愿与他们一同为非作歹;而野野口修则不同,一开始他总是被班里的坏学生欺负,后来备受欺凌的他决定加入坏学生的行列,成为欺凌同学的一分子。

也正是这一段童年时光,让野野口修在欺凌同学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自己的心理原则底线,从而使得他卷入了一次对女子施暴的暴行中。这次暴行最终间接导致了日后的凶杀案,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事实上,环境对于一个人价值观的建立存在多大的影响,恐怕在此我们无须赘述。正如本节开头那段文字所写的一样:普通的学生为了避免遭到欺凌,因而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加入欺凌他人的队伍。许多人就是在一次次的自我放纵中突破自己的原则底线,从而违背了初心,失去了自我。没有人天生是一个放任自我的人,只有环境才会让一个人的行为变得放纵。

在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在婆媳关系中一直处于下风的媳妇,在一次次委屈中选择了妥协,并且默认了这种“婆婆欺负媳妇”的做法,于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活成了婆婆的模样;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吵架,从而使得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对“吵架”的默认,于是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一个暴躁的人……

要知道,任由周边环境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而无动于衷,那是我们放纵自己的起点。举个例子:在大学的时候,李峰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品学兼优的他在毕业不久便收到了本土知名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并且顺利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然而,入职后的李峰发现,部门同事都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勤奋。他们总是迟到早退,工作懒散,丝毫没有上进心。一开始,李峰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保持着工作的热情与冲劲。但过了几个月,李峰也渐渐地在同事们的影响下开始变得懒散起来。

他开始跟别的同事一样迟到早退,还加入了同事们组建的“代打卡联盟”,每天轮流由一位同事按时上班,帮所有的人打卡。有时候,李峰还会将自己的工作推给新来的同事去做,而且他还经常安慰自己:“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的。”甚至美其名曰锻炼新人。每天晚上李峰都和那些老同事一样用销售经费来款待部门同僚……

后来,李峰所在的部门进行大换血,李峰和许多同事都被列入了裁员名单。这时候,重新回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李峰才发现,这几年来一直放任的他如今在职场上丝毫没有竞争力可言。

其实,真正让李峰被挤到职场边缘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能力与学历,而是身边环境对他的影响以及这些年来他对自己的放纵。过度的自我放纵让他失去了社会竞争力与成长空间,从而将自己的一手好牌白白地给荒废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与思维就像海边的岩石,在海浪日复一日的一次次拍打中,渐渐地失去了所有的棱角。如果我们任由周边环境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无动于衷,甚至为了自己不被排挤而选择同流合污,那么这无疑是我们自我放纵的开始。

生活就像是一次漫步,其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分岔路口,而每一个选择都足以影响我们最终的目的地。尤其在环境的负面影响中,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至于是在放任中沉沦,还是保持自律,坚守初心,这完全在于你个人的选择。

那么你呢?你会怎么选?

07 当你发现只剩下自己和你所做的事时,你已经失去了很多

你一直坚持音乐,搞出什么名堂了吗?没有吧?既然你不听父母的话,一心扑在这件事上,那你就只剩下这件事了。

——《解忧杂货店》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的残酷,无非是因为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磨灭的冲突。是捍卫内心的乌托邦,哪怕在现实生活中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抑或是选择随波逐流,在烦琐的生活中感受着微弱却幸福的温暖?

这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的难题,而东野圭吾在他的作品中也不止一次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在《解忧杂货店》中他就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坚持与放弃的故事。

出身鱼店世家的克朗酷爱音乐。他在年轻的时候,不顾家人反对孤身来到了东京。他希望日后自己能够摆脱经营鱼店的宿命,成为一名音乐人。

可现实并没有给予这个一心追梦的年轻人一丝的仁慈。几年过后,克朗的奶奶去世。回家奔丧的克朗发现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年轻,而鱼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面对父亲的日渐衰老与鱼店的没落,克朗离家的念头也逐渐开始动摇。

有时候成长就是这样,生活从来不会阻止我们去做任何事情,然而,时间却会让我们渐渐地意识到曾经的年少轻狂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时光。

正如前面所写的一样,当克朗提出放弃音乐梦想回家接管鱼店的时候,父亲跟他说了那么一段话。虽然这对于克朗而言也许是一种无言的激励,然而事实上他在一意孤行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他没有办法陪伴着父母变老,也没有办法得到街坊的认同。

他的生命中只剩下了他自己与他多年来一直追求的音乐梦想,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事实上,虽然最后克朗的音乐作品得以流传下来,可这些都是以舍弃一切来作为代价的。

相信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梦想是一个遥不可及却又值得让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是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曾经妄想为了梦想不顾一切,抛却那些看似唠叨的亲情以及仿佛阻碍自己追求梦想的劝说……

可事实上,当他们走过这一段年少轻狂的时光,遥望来时路的那一瞬间,他们便会明白:世界上总有一些宝贵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偏执而被舍弃,而我们却再也没有办法去弥补这已经消失的美好。

梦想不应该是偏执的借口,抛弃一切也不是圆梦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拥有追梦的权利,也会有成功的机会,但实际上能够将生活与梦想兼顾妥当,那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生活意义。

野草小姐曾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职场女魔头”。她从小刻苦用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两年间平步青云。当同龄人还在为了生计发愁的时候,她已经成为某外资企业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管理着一支上百人的团队。

然而,薪水丰厚的野草小姐过得并不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生活中就只剩下了工作。周末的时候,部门同事纷纷组织各种联谊活动,却从来没有人邀请野草小姐。偶尔接到家里人的电话时,野草小姐也只能强忍着眼泪与思念,因为工作的缘故,她将近一年没有回家了。就连大学时谈的男朋友也因为她繁忙的工作离她而去。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野草小姐都只能独自忍受着孤独。她总是安慰自己说:努力是从来都不会白费的,工作中的价值与其他相比更加重要,总有一天所有那些失去的都会在自己成功以后回到身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不能回头的单程旅行。那些曾经青葱单纯的爱情,在青春过后将会一去不复返;那些无话不说的友谊,也会被生活的潮水无情地冲淡;还有那纯朴憨厚的父母,也会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渐渐地老去。

如果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为追梦付出的代价,那么你觉得这一切真的很值得吗?对于年轻人而言,未来的确是充满无限可能与美好的。可是,谁也没有必要为了心中的一丝执念而抛弃一切,活成一座孤岛。

如果可以的话,请好好地珍惜生命中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活成只剩下了自己与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这样你会失去很多温暖的美好。毕竟,懂得珍惜当下的一切,未来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08 只想到自己,你的人生会失去整个世界

这样对我也没什么好处,不管我有多正当的理由可以杀你,把你送进监狱,对我的人生也没什么作用。

——《恶意》

在东野圭吾的作品《恶意》中,杀人嫌疑犯在自白书里写过这样一个片段:与初美的婚外情被发现后,野野口修想杀害初美的丈夫。然而,野野口修在实施谋杀计划时不幸被日高发现。失手被擒的野野口修在日高的威胁下变得很被动。

面对失手被擒的野野口修,日高本可以报警让野野口修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本性自私的作家日高并不愿意这样做。原因是哪怕野野口修受到了法律制裁并被送进了监狱,或是日高出于“正当防卫”杀死了野野口修,这对于日高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日高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日高以谋杀未遂来威胁野野口修,让他甘愿成为自己的影子作家。这样一来,日高就可以利用野野口修的才华去提高他自己在文学圈的名望。

事实上,日高做到了。在野野口修的代笔下,日高“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并且一夜间成为日本文学界的明日之星,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广受读者欢迎,但所有的掌声与名利却落在日高的身上时,野野口修开始恼羞成怒。因为他才是原作者,虽然不断地为日高提供优质作品,但是一无所获。

在委屈与无奈的驱使下,野野口修重新制订了一次杀害作家日高的计划。当得知日高即将离开日本的时候,野野口修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于是,他实行了谋杀计划,成功地杀害了日高。

如果仔细思考这个片段,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虽然日高是这场悲剧中的受害者,但是他也需要为这场悲剧担负一定的责任。

试想一下:在野野口修谋杀未遂的时候,如果日高选择了通过法律途径来制裁凶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十年如一日地剥削这位“老朋友”的话,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并不会变得如此悲惨。正是因为他凡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害他人应享有的利益,所以他才会失去了一切,甚至连最宝贵的生命也被人剥夺。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单独地存活于生活中: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里,我们都必须与不同的人保持着联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让我们不被生活孤立的基本条件——所以,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未来活得丰盈与否的关键。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与身边的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只有这样,漫长的人生道路才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轻松:当我们困难的时候,朋友的援手是我们重新奋斗的动力源泉;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人可以跟我们分享一切;当我们悲伤的时候,也许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身边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但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在自己的一己私欲之上。他们凡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一旦身边的事情无法满足他们的私欲便熟视无睹,甚至避而不谈。

自私的人,无疑是在用自私自利来切断自己跟身边人的情谊。渐渐地他们活成了一座孤岛,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

而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每一个人的身边。黄露是一所高中尖子班里的学生。品学兼优的她在入学的时候被大家推选为班长。然而,几个星期后,大家都开始对这位班长的一些做法颇有微词。

比如,黄露经常利用班长的身份,要求劳动委员将她的名字从值日名单中移除,把清理卫生的任务留给其他同学。偶尔学校举办活动的时候,黄露总是利用职务之便优先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黄露遇到不愿意参加的活动时,会要求他人顶替自己的位置……

在一次考试前,老师给黄露准备了一些复习资料,让她给全班同学分发。但是,黄露心里想:如果把所有资料都给他们了,那么她在考试的时候岂不是没有优势了吗?于是,黄露收起了一部分复习资料,将不完整的版本分发给各位同学,而她却保留了一份完整版的资料。

后来,黄露意料之中地在考试中折桂,但她扣留复习资料的小道信息也不胫而走。次年,在班长的推选中,黄露以一票未得的狼狈姿态落选。

面对挫折,黄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将责任推给所有的同学。她觉得肯定是自己平时没有利用班长职权给他们优待,所以才被同学们孤立了。

只是事实并不如黄露所想的一样,人与人的关系并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重要的是彼此的尊重与平等的交流。如果黄露作为班长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为他们谋取利益,而不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剥夺他们的权利,甚至耍心机、玩手段,不停地打压他们,那么她的结果也许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谁也没有办法脱离群体去生活。在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段关系中,付出与奉献的力量要远远高于索取与压迫。正如《恶意》中的这个故事,如果日高选择原谅野野口修,那么这两个人的人生也许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盈。

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谁也不傻,谁也不愿意与自私的人交朋友。可事实上总有人花光心思,时常计算自己的利益,什么事情都是优先顾及自己。最终,他们只会在朋友一次次的疏离与反抗中活成一座孤岛。这样的人生,难道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真正的友谊,往往是建立在彼此互相尊重与信任基础上的。用心去交往,带着善意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这才是生活正确的打开方式。毕竟,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你说对吗?

09 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平凡地活着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推动这个世界运转的并不是一小部分天才,或是像你这种疯子,那些乍看之下很普通,看起来好像没有价值的人才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人类是原子,即使每一个个体都很平凡,无自觉地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为集合体,就会戏剧性地实现物理法则。

——《拉普拉斯的魔女》

有人说:世界是属于那一小部分天才的。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东野圭吾看来,真正让这个世界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不断努力的看似碌碌无为的人。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平凡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着这个世界。

在《拉普拉斯的魔女》这部作品中,东野圭吾通过一宗凶杀案引出了一个多年前的秘密。故事开头讲述的是温泉里发生的两宗命案。经过青江警官的调查发现,这两宗凶杀案的死者都跟甘柏才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青江警官将注意力落在嫌犯甘柏才生的儿子甘柏谦人身上。

经过调查,青江警官发现了一个多年前的秘密:甘柏才生认为自己的这个家庭实在是太不完美了,所以他设法将家里所有的人都杀了,并且伪造了女儿硫化氢自杀,妻子亦因此身亡的一种假象。甘柏谦人为了找到自己的父亲甘柏才生,想通过杀死温泉里这两人的方法引出父亲,并且施行复仇计划……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认为甘柏才生的做法令人发指,因为家庭的不完美而痛下杀手,想要将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杀死……对于甘柏才生而言,平凡也许是一种原罪,碌碌无为是世界上最无意义的存在。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也许都在过着平凡且奔波劳碌的一生。跟那一小部分站在聚光灯下的天才不一样,我们都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

然而,难道普通人的生活就没有任何意义吗?事实上,东野圭吾在作品中通过原子运动的原理来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是原子,即使每一个个体都很平凡,无自觉地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为集合体,就会戏剧性地实现物理法则。那些看上去没有价值的人,恰恰是推动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并不缺乏一些普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为了生计奔波,为了未来劳碌。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与颓废,但事实上这并不阻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成就。

刚刚毕业的黄国在步入社会后终于看清了自己的能力所在。在职场上屡屡碰壁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每日如常的通勤与上班使他感觉自己不过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因而他不仅看不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而且还心怀着一种“随时被别人顶替”的消极思想。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改变了黄国的想法。公司最近承接了一个重要的项目,黄国所在的部门需要每天加班加点地去完成任务指标。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公司的产品在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国所在的部门也得到了领导的嘉许与奖赏。

看着兴奋欢呼的同事,同样兴奋的黄国突然明白:也许一个人的价值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且不可或缺的一员。当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人走在一起时,却能够迸发出不平凡的力量。

很多人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那些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天才,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能够忽视每一个平凡人的力量。正是他们的一次次奋力拼搏,一次次努力上进,让这个社会在时光的推移下不断地进步。那些看上去每天奔波劳碌的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们所燃烧的力量并不会白费,他们的人生也不会平凡且没有意义。也许他们的努力能够让身边的人有所改变;也许他们的奋斗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都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世界;所有看似平凡且没有价值的存在,都是生活中不一样的烟火。

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平凡的,他也许是组织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也许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中流砥柱,是身边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平凡世界里的奋斗者……所以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奋发向前,总能够在平凡的人生里创造出自己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