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笛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笛子快照

在中国,有多家乐器厂及众多制笛专家在制作各类的笛子,但笛子的基本构造属性是相同的。

笛子全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笛子的全貌:

笛子

笛子的主体是一根竹管的笛身,上面开有若干小孔。常见的六孔竹制笛,由笛头(镶口)、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助音孔(2个)、基音孔(2个)和笛尾(镶口)组成。笛子还有一个重要配件:笛塞,和一个附件:笛膜(及粘膜胶)。另外笛身上通常还包括一个起着保护和美观作用的缠丝线。

笛身(内膛)

是笛子的主要部分,它是这件乐器的主体。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

笛身

笛塞

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

笛塞

吹孔

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入笛管内,使笛膜、竹管和空气产生共鸣振动,发出声音。

吹孔

膜孔

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调整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动听的音色。

膜孔

笛膜

贴于膜孔处,一般用嫩芦苇秆中的内薄膜制成,经轻揉搓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演奏时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悦耳、明亮的声音。

笛膜

粘膜胶

专用于粘笛膜。20世纪中期以前,笛子演奏者大多用桃胶(一种在树上由于年久而淤积出的树胶)。20世纪后期到今天,大多笛子演奏者选用“阿胶”(一种常见进补药材)来粘笛膜。

粘膜胶

音孔(按孔)

按孔共有六个,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音孔

上出音孔(助音孔)

可用来调整高音,也起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

上出音孔

下出音孔(基音孔)

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音,起决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

缠丝

丝线,缠于笛身外面,有21道至24道不等,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兼美观的作用。

缠丝

镶口

通常在笛身两端(笛头、笛尾)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口。

镶口

梆笛

因最早伴奏梆子戏而得名。梆笛以F、G、A调为代表,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因其高音区域音色高亢、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除独奏外,也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梆子戏、蒲剧、秦腔等剧种的伴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梆笛

曲笛

因最早伴奏昆曲而得名。曲笛以C调和D调为代表,管身略粗而长。音色醇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婺剧、锡剧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曲笛

低音笛(新笛)

近年来随着笛子演奏技术及音乐的多样发展,低音笛也被广泛应用,如:大降B调、大A调、大G调、大F调等。

低音笛

其他笛子

笛子种类越来越丰富,还有低音长管笛、弯管低音笛等。

低音长管笛

弯管低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