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研究(中东欧卷)(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产业内贸易与分工

产业内贸易是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相区分的概念,产业间贸易反映的是两国互补余缺式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关系一般反映了两国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特征。产业内贸易,即两国同一组产品存在同时进出口的活动,反映了两国产业的分工合作关系,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本质上是两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上分工的结果。伴随着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等多种分工模式并存的网络化生产新格局的产生,发展中国家逐渐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切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个经济开放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产业内贸易通过相同行业异质性产品的相互贸易,在扩大市场规模、获取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Scherer,1965),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冯宗宪和蒋伟杰,2017)。基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构成了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基础是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度量,即把一国(产业)的贸易活动按性质划分为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两类,产业内贸易指数度量的是产业内贸易占贸易总规模的百分比。然而,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研究中,度量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标有很多,这些指标各有优劣,并无公认的一致倾向。本书选择的方法是当前国内学者最常用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参见本章末附件1),并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中《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SITC. Rev3)标准中的3级代码,计算出波兰2007、2013和2016年各大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如表1-8所示。

表1-8 2007年、2013年和2016年中波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

从表1-8中可以看出:

(1)初级产品中,中波在饮料及烟草上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210;其次在肉制品、乳制品、蔬菜、水果、谷物及谷物制品等食品农产品方面中波契合度较高,这与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通过设立农业合作示范区、物流中心等措施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密不可分,相对而言,动植物油、脂和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低。

(2)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包括皮革制品、橡胶制品、软木及有色金属在内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逐年上升,但其绝对值并不高,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仅略高于杂项制品,而同期服装、鞋类、家具、床上用品和照明设备等杂项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仅为0.127,综观整个样本期间,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年均增长率仅有5.1%。

(3)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化学品、染色原料、医药品、香精油及香料、塑料等制成品及未分类的其他商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分别为0.312和0.349,其中,后者的产业内贸易仅在过去几年才刚刚出现,此前,多为产业间贸易。同期,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产业内贸易指数由2007年的0.146提高到2016年的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