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心?
扫二维码 听如是道
人生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以幸福和快乐为方向,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意的时候也不过十之一二,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注定了大多数的时间不可能快乐。而如果我们以快乐为目标,就必然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这样的人生,要么就成了一种煎熬、忍受,要么就成了一种手段,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达不到这样的目的,不少人就是在忍耐和牺牲当中度过的。
认为自己为了最终实现快乐的目标,不得不忍气吞声地过,这种人的人生就会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生命被浪费掉,或者说被牺牲掉。为了百分之一二十,我们牺牲掉百分之八九十是不值得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我们错误地定义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快乐的时光只能占到十之一二,你将快乐定为人生目标,就肯定会失去生命的十之八九。而如果我们能找到贯穿生命始终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目标,那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就都会变得有意义,不论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这种永恒的价值存在吗?当然存在,它就是“心安”。“心安”这种状态,既不属于快乐,也不属于痛苦。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念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所生活过的每一天都告诉我们,快感和享受,就其自身而言,就算是得到了它们,也是骗人的玩意。快感和享受并不曾真的给予我们它们所许诺的东西,并没有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满足。得到这些快感和享受以后,与这些快感、享受结伴而来,或者出自这些快感、享受本身的不便和烦恼,也让这些快感、享受变了味道。”
可见,智者都明白:快乐是短暂的,心安才是永恒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如意的时候我怎么可能心安呢?”事实上,不如意的时候,你可能会不快乐,但仍然是可以心安的。
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心安的条件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才能心安。
学过佛的人都应该知道六祖惠能开悟的故事。当时禅宗五祖弘忍法师对惠能讲解佛陀的《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他悟到了什么呢?我们看一看惠能当时所说。惠能当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第二句话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惠能反复讲的“自性”是什么?就是我们这颗如如不动的心,六祖惠能悟到了我们这颗心本身就是如如不动的。所以,心安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
不是说要赚了多少钱,你才能够心安;不是说要当了多大的官,你才能心安;不是说满足欲望才能心安,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让自己心安,因为心的本体就是安的。
快乐当中你可以心安,痛苦当中、烦恼当中你也可以心安。你的心安既不需要条件,也没人可以奈何,因为你的内心谁都进不去,只有你自己进得去,只要你自己不在你的内心胡作非为、胡思乱想,你的心就可以安下了。“你的世界你做主!”这不是广告,是事实!
我们内心不安,是因为我们总是在追逐或者排斥,如果一切都能接受,心立马就能安下来。女人生孩子是痛苦的,但也是心安的。所以,心安是一种离开一切条件的存在,是离开一切条件的状态,是我们心的本来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心安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体验就一定没有痛苦、没有烦恼,而是说在痛苦和烦恼当中,你也可以心安。
这表示你此时尽管仍有痛苦和烦恼,但你不会执着于这个痛苦和烦恼,你不会被这个痛苦和烦恼所左右。你会继续做你该做的事。该坚持的,你会继续坚持;该改变的,你会果断地改变。你会一直在天理良知上走,这样,错的你会改正,而不会因为情绪让它变得更糟;对的,你会坚持,而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
心安的人做事,叫“安而行之”;心安的人做事,行在理上,自然能成,叫“心安理得”;心安的人做事,无论情绪是快乐的或不快乐的,心都是宁静的,从而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随时随地都能达成的状态,当然,也就避开了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和十之一二如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使生命具有了恒常的价值,这是生命的道。
当然,知道这一点,一个念头而已;达到这一点,却还是要漫长的修行,要走过从“解悟”到“证悟”的过程。所以,开悟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步来完成的,行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