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之前我国传媒资本市场与资本运营情况
我国传媒业资本市场和资本运营的起步大致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算起,到2010年之前属于前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传统传媒业还处于主导地位,而传统传媒业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使传媒资本市场发展和资本运营的潜力受到较大的制约。这一阶段可以算我国传媒资本市场与资本运营的探索、尝试阶段,实际效果有限。
(一)传媒集团的设立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国有传媒机构以造大船为目的,掀起建立传媒集团的浪潮。由于当时国有传媒业还是条块分隔管理模式,因此,这些国有传媒集团大多呈现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等。
在这批传媒集团的建立过程中,大多是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组建的,在建立之初,我国的传媒资本市场还刚刚起步,国有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的意识还不强,资本运营能力和效益不高。
(二)传媒企业上市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开始进行上市融资。最早的几家公司是:
1994年,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第一家由传媒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
1999年湖南“电广传媒”上市,掀起了媒介投资的热潮。
1999年7月,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方为《成都商报》)受让四川电器的国家股2000万股(占总股份的27.65%),实现了《成都商报》的间接上市。
2007年,上海新华传媒在上海上市,四川新华文轩在香港上市。
2007年12月,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上市,该公司现已更名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传媒企业上市的开始阶段,传媒类上市公司大多远离媒介的本质核心业务,其出版编辑、节目播出业务仍然受到很大限制,使上市企业的业务处于分裂状态,影响了资本运营效果。
(三)投资合作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开始和业外资本进行合作,合作方式包括业外资本投资国有传媒机构合作经营、成立合资公司对电视频道合作经营等。但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投资媒介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和收益权,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媒介产权,不能拥有媒介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业外资本在国有传媒机构面前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双方合作出现问题,投资方就可能血本无归。
《中国经营报》的产权纠纷就是这样一个案例。该报从1984年8月创办以来,报纸获得长足的发展,但产权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则予以界定。直到1999年产权纠纷出现后,在有关部门的复函中,对“报刊中存在的无主资产”的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答复,其中明确指出,在我国目前没有个人或集体出资创办或者拥有刊物的规定。若有个人或集体自筹启动资金的,不能认定为对报刊的投资,而应按照债权债务关系处理。
(四)并购
从2007年开始,我国一些出版业上市公司开始进行资产并购活动,如:
2007年12月,江西出版集团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国工商联出版社达成协议,重组成立一家出版控股公司。
2008年新华文轩收购安徽新华发行集团6232万股7.79%股权,总价值为1.8亿余元;同年,投入2700万元,与贵州出版集团合作,成立贵州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专营图书零售书城(店),实现了商业模式的跨区域复制、示范效应。
2009年12月29日,四川新华文轩出资9800万元,与海南省财政厅合作,改造海南出版社并成立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为7600万元,其中,海南省财政厅下属的海南出版社与新华文轩各占50%的股本权益,分别持有新公司总投票权的49%及51%。这是新华文轩自2009年6月16日宣布调整业务策略、实现公司出版发行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积极发展传媒及文化教育相关业务后,首次大规模的资本运营,被业界看作其瞄准区域市场、向出版产业链上游延伸的实例。
2009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在资本运营上动作频出。8月底,宣布拟以收购部分股权的形式收购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有关发行业务和资产;11月中旬,又与天津出版总社达成合作方案,股权收购其出版、发行主营业务及资产。至此,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北扩发行、南扩出版”的大格局基本定形。时代出版的外延式扩张步伐也不断加快,收购大股东旗下资产安徽人民出版社,接着又对中国文联直属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实施资产重组。
由于我国国有传媒资产实行条块分割管理格局,因此上述这些传统的传媒资产的并购需要满足很多条件,因此在不多的几个并购案例完成后,就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