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8章 秦桓帝托孤错付,广平王伪伤靖难

却说朱靖武班师得信后,慌忙弃军先行。其之所得,竟是秦帝杨英患疾病重之事。

原是杨英早于举兵勤王时便已有疾在身,后为承续夏统,又急逼夏帝禅位,使病加重。

大位定后,英方卸下心事,专略朝政,只是政务繁琐,加之杨霄战事不利,又使英心复生忧,使病愈重。

及至靖武功成,河北事定,杨英方无挂怀,身再无力自持,已趋弥留。

朱靖武得信后莫敢停留,忙单骑先行,仅一昼夜,便入咸阳,径赴宫中拜望。

英见靖武归来,心中大喜,勉握其手后,泣道:“恐与卿不能见,朕深惧矣。今既归来,朕方无忧。”

靖武垂泪道:“臣闻陛下龙体欠安,不由心忧万分,恨不能跃马万里,直赴君前。今日得见陛下,臣之大幸。”

英点头后,将杨霄及太子杨固唤出,使二人径赴榻前,与朱靖武相见。

相拜毕,英告杨霄道:“汝性敦厚,朕恐汝为宵小所欺,故今后汝当与朱卿相谋,尽心辅帝,则我无忧矣。”

闻霄拜泣称是,英又道:“昔日齐文帝托孤文鹏宗、凌云几人,以盼江山永固,但其亡故不久,将相便已失和,众官内斗,社稷自崩。朕望卿等以齐为鉴,同心为国,竭力辅政,助太子一统寰宇,全朕遗愿,勿负朕心。”

说罢,又谓杨固道:“朱卿于国有功,乃王谢二公力荐之臣,汝当敬礼之,切莫自大相欺。”

众人顿首泣应。

杨英再无他话,力已枯竭,双目噙泪,眼望太子,须臾而亡。

英在位二十一年,寿三十八岁。时永兴二年夏末,亦为元靖二十三年。

见帝已逝,众人遂放声拜哭。

翌日,杨霄与朱靖武共扶杨固继位。

固谥杨英为桓帝,葬于宣陵,改元天政元年。杨霄进得大将军、朱靖武得大司马,二人共辅朝纲。

初时杨霄事靖武甚恭,一应政务,皆先报于靖武知晓,而后商断。

但霄之幕僚阴叔平不满失权,于是谓杨霄道:“朱靖武功高盖世,若不早制,恐如高行明也。”

霄驳道:“朱公深受国恩,常以忠义为本,非高行明可比。”

叔平道:“人心难测。先帝在时,他莫敢造次,但难保他日不敢。倘若有变,公自觉可制乎?”

霄闻言顿悟,道:“无能为也。我当从君之议,只是不知何制?”

叔平道:“以虚位高设,权可得也。”

霄喜,入殿报于杨固,道:“朱靖武功勋卓著,可任太师。”

固从之。

霄后又升弟杨云为武安将军,杨霆为京畿校尉,阴叔平为尚书令,心腹刘安督为中领军,军政皆揽于手。此后每日莺歌燕舞,痴迷享乐,夜宿宫廷,不可一世。

靖武与其众尽失实权,退职闲居。门客于是日散。

君羡见靖武凄凉,怒道:“主公于国有功,竖子岂可比也!今致此境,我等深感痛心。”

空附言称是,叹道:“今时与昔日家父之境何似也。”

靖武宽慰道:“人活一世,何必自哀。倘天命在我,此间困苦实不足虑。”

张恩远疑道:“主公已有谋乎?”

靖武抚须轻笑,答:“杨霄只欲防我,却不知其亲属如何。我观杨云、杨霆二人性情乖张、不似人臣,早晚必将生乱。我等只需静待天时,必可成事。”

众人称善。

恩远忧道:“主公德高望重,深为贼子忌惮。其若欲乱,必先图君。我等当思自保为善。”

靖武点头称是,道:“我意弃权归乡,何如?”

恩远道:“恐亦难安。不如再行前策,故称旧疾并发,不治将亡,或可生矣。”

靖武默然片刻,无奈相从。于是先以刀剑复破背疮,上涂秽血做章。

未几日,杨霄得信生疑,与左右道:“朱靖武正值壮年,未闻有疾,怎得病重?”

杨霆道:“不如弟前去探望,以辩真伪。”

霄称善应允。

杨霆于是入府门拜后,问朱靖武伤势。

时诸葛怀民、凌空在旁侍候。

霆观靖武疮伤后,又见其气虚胡言,不由信了半分。

未几,靖武暗将口舌咬破,溢血示之,泣道:“我恐命不久矣。乞公告于大将军,准我归养长安。”

霆心中大喜,但面露忧色,故做宽慰后,又借言将怀民引至一旁,问其打算。

怀民依计道:“欲为国效力耳。”

霆喜,又欲归纳凌空。

空不从,道:“我将重操旧业,复往江湖游历耳。”

霆见空意坚,遂不勉强,起身告辞。

朱靖武见杨霆中计,心下大喜,便令凌空出,与任君羡暗招旧部,以备他日之用。

又告诸葛怀民道:“朝堂之事皆赖卿矣。”

怀民拜伏领命。

杨霆既出,径入大将军府,告知杨霄所见,笑道:“其人命不久矣。”

霄大喜,道:“其若故去,我无忧矣。”

霆拱手称是,归寻杨云后,二人便做谋划。

天政二年清明,杨霄引帝拜祭宣陵,一连数日不返。

杨云见时机已到,遂同杨霆举兵起事。

二杨攻取武库,窃夺四门,入宫挟持太后,索得懿旨后,令阴叔平传往宣陵,迫杨霄投降。

叔平因亲属尚在城中为质,故莫敢不从。

信至宣陵,杨霄惊愕不已,不知何对,见阴叔平至此,遂赶忙求计。

叔平无奈道:“大势已去,当早归城为要。想来二人乃君手足,应是无碍。”

刘安督在旁驳道:“二杨所为实乃政变,倘若束手,必将身死名裂!而今帝在君手,末将尚有五千甲士,主公何必束手待毙!不如移驾长安,寻太师相助,布诏勤王,共依国力讨贼。”

叔平愧疚不语。

霄答道:“此二人乃我兄弟,安会行背义之事?况我夺朱靖武之权,他必有隙于我,怎可投之?”

安督急道:“主公以帝为号,太师安敢造次!蝼蚁尚且偷生,主公又何故自投死地?”

霄慌不能断,只踌躇不决。

安督拜呼道:“此离长安甚近,当早谋断,迟必危矣!”

霄搪塞道:“容我多思之。”

未几,杨霆引军来到,将霄与帝围困。

霆遣左右入内告道:“城中有变,校尉为保周全,故不得不为,望大将军莫怪。”

霄见其言诚恳,不由轻信,欲随杨霆返还咸阳。

安督见状,忙拔剑将来人斩杀,道:“臣不忍主公自入贼掌矣!”

霄大怒,斥道:“汝欲离间我兄弟乎?”于是令左右齐上,将安督羁押。

安督自知事败,泣呼道:“休矣!休矣!”

入城后,杨云率部赶来,扶杨霄与帝入内后,使杨霆将刘安督击杀,尽并其部。

待得事定,云便以琐事问责杨霄,将之废黜,霄之亲信旧部亦多被贬杀。

杨霄方才悔悟,捶胸痛哭道:“恨未从安督之言!今时才知二贼祸心。于贼而论,权势之要甚于亲族矣。”

杨云闻信后,恐生后患,便将杨霄毒杀。

此后二杨专享权柄,奢靡无度,卖官鬻爵不在话下,朝政日非,纲常尽乱。再无心管朱靖武虚实。

诸葛怀民遂遣细作将信报回长安,朱靖武听罢大喜,与左右暗谋举义之事。

张恩远道:“杨贼虽是凶妄,但兵权尚在,轻易恐胜不得。不如稍候时日,待群官与之离心,方可施计。”

靖武称是,遂遣人知会凌空等人,令将旧部分遣于咸阳城中,待时而动。

月余后,杨云觉时机已成,便将杨固废杀,自立为帝,升杨霆为大将军,总揽朝政。

众官多有不满,但惧二杨权势,只好默然。

细作报回长安后,朱靖武大喜,便布举兵事宜。

未及一月,得兵千人。

天政三年初,杨云引百官于郊外拜祭天地。

朱靖武早得其信,于是率部出城,潜往祭坛处径杀二杨。

时杨云正在拜祀,斥候未能通报。

待众人知晓时,靖武已引军渡过渭水,离其不过数里。

云心下惊惧,忙上马逃往城中。

众官一时哄散。

杨霆自持骁勇,于是点齐亲军迎击。

未几,霆与朱军前部任君羡相遇。

尚未接战,君羡便一箭将杨霆射杀,尽驱霆众。

少顷,朱靖武引兵至,差人将百官收拢,告曰:“我与杨公同受托孤之任,未料杨公与帝尽为二贼妄杀。贼子倒行逆施,窃居帝位,祸乱朝纲,人神共愤。今我举兵行义,汝等若为秦臣,当随我共讨贼寇,以报君恩!”

众官惧之,无奈相随。

靖武于是进逼咸阳。

时杨云已逃入城中,令守军扼守浮桥,以阻朱军。

靖武不得入,正烦躁时,忽见有兵自城中杀出,将守军驱散。

来者数百之众,为首正是凌空。

原是空早率部潜入咸阳,今闻靖武兵到,空便引伏兵杀出,前来接应。

杨云见外城已失,慌忙逃回宫中,寻得中护军萧安民,令之率部讨敌。

然安民早为诸葛怀民策反,见云来投,安民便故做应承。

杨云大喜,持戈行至军前,欲共往击敌。

未出几步,忽闻旁侧一声道:“为国除贼,只在今日耳。”

杨云不及反应,便被安民一剑斩杀。

即毕,萧安民打开宫门,将朱靖武放入。

见事已定,靖武于是径入后宫,拜谒刘太后。

太后道:“卿除贼有功,实为社稷之臣矣。只不知二贼已毙,大位何处?”

靖武道:“榆安王杨阔聪慧果敢,可堪大任。臣意尊其为帝,何如?”

太后道:“杨阔年幼,恐难成事。”

靖武道:“臣虽不才,愿庶竭驽钝,倾力辅政,望太后莫虑。”

太后无奈,只得依从。

待众人去后,刘太后哭道:“恨杨霄不明,使贼杀我固儿,不然,何有今日忧愁!”

杨阔者,杨英之弟北地王杨宽之子也。其人年方五岁,因杨固无后,阔便被寄养宫中,以做储君之备。

后虽逢杨云之乱,但因杨宽与云交集深厚,故阔未受迫害,仍留养于宫中。

翌日,朱靖武派兵捕杀杨云残党之际,扶杨阔继位,谥杨固为殇帝,葬于康陵。大赦天下。

帝授靖武为广平王、大将军、丞相、获九赐。

靖武坚辞不受丞相之职。改以诸葛怀民担任。凌空、任君羡等将亦得升赏,皆统御一方。

关中纷争方定,未及月余,忽有报自东来。

朱靖武听罢怒道:“二杨作乱不见他来,今番乱局已平,他竟联敌反孤,实在可恶!”

萧安民闻言请命。

靖武摆手道:“凭汝恐难应付。孤若不尽发精锐,事恐难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