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导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辋川集并序

终于聊到重点了!首先需要指出《辋川集》不单单包括王维吟咏辋川别业中各处景色的二十首五绝,还包括裴迪同咏的二十首。是二人闲暇时以文会友所创作的合集。

辋川集并序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第一段是序言,说明了辋川集诞生的原因。王维与裴迪闲暇时共游辋川别业,各赋绝句,因而成集。裴迪这个人史书上根本没有专门的记载,他的出现基本就是和王维绑定的,全唐诗上有二十几首裴迪的诗,全和王维有关,要么是唱酬,要么是同咏。前面说李白是谢家人的粉丝,辛弃疾是陶渊明的粉丝,而同样是粉丝,裴迪就比李白和辛弃疾幸福多了,因为他不仅追到了偶像,还能经常和偶像一起玩。从两方面线索可以推测裴迪的粉丝身份,一方面裴迪有《辋川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他用了献字,这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或者晚辈对长辈才这么用。而王维也一直称裴迪为“裴秀才”,王维写给裴迪的诗中也多处有长辈劝导或者传授人生经验的意思比如《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不过虽然是偶像与粉丝,两个人的关系可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在下边卑微的猛舔,王维有《赠裴迪》

不相见。

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

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

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

相思深不深。

王维的诗中没有一点妻子的身影,却为裴迪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还有这种用情至深的句子,可见王维也离不开裴迪。两个人是平等的灵魂伴侣的关系,不仅能一起游玩吟诗,王维对裴迪掏心掏肺,思念深切。裴迪更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在王维被叛军控制,跟其他官员一起被掳到洛阳时候,于兵荒马乱之中从长安一路寻王维至洛阳,在王维被关押的地方偷偷见了王维并由裴迪之口传出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日后拯救了王维的诗。可以说两个人除了心灵的交契,还有生命的交托。

那么裴迪的诗怎么样,是什么风格。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究竟如何,咱们接下来就品味一下它美在哪里。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王维)

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

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裴迪)

首先第一首并不是表达田园生活的美好,而是表达一种惆怅,一种物是人非,时移世易之感。正如陶渊明挂冠归隐之时的第一首作品《归去来兮辞》开头时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王维与陶渊明都不是功成名遂身退之辈,他们走向田园生活,都是迫于一些无奈,因此在开头的时候,都不免感慨一番。陶渊明的感慨集中在官场与田园的进退之上,而王维则注目于世代轮回更替。“今朝来赏梅花者,不是当时手种人”无论你拥有过什么,都将失去,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无奈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个人的进退得失荣辱便如浮云轻烟一般无足轻重。

我们再来看裴迪的同咏作品,它的立意跟王维这首可以说一模一样。在手法上还连用了三个古城,缠绵往复,达到一唱三叹的效果。但是直观的感觉上我认为王维的诗更胜一筹。首先看立意,二人相同,但是对立意的挖掘上,王维要强一些。裴迪“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写了现在,过去。而王维“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又更深了一层,想到现在就是未来的过去,在刚得到辋川别业的时候,就能想到会有后人像他现在这样感慨先人已去一样,感慨王维也不在了,只剩“古木余衰柳”。这首诗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甚至未来的未来无限循环下去,背景更加宏大,感叹也越显深切。这样以感叹为核心的诗往往以深取胜。另外在表达手法上,“古木余衰柳”也要比“古城非畴昔”要胜一筹,“古木余衰柳”具体含蓄而凄美,通过衰飒的古柳这一凄美的具体物象来表现物略似,人皆非。为什么我这里把物是人非说成了物略似,那是因为树还是那个树,但是老了,有点惨,但相比之下更惨的是人没了,物略似,人皆非,层层递进。相比之下“古城非畴昔”就显得笼统宽泛,只是把立意直接说了出来。它到底怎么个非畴昔法,哪个细节触动了你,你没有说出来。“古木余衰柳”读者似乎能看到以前的人文采风流,在嫩柳之下如王维裴迪这班,诗文酬唱,而如今昔人已去,柳树衰老,从而生出非畴昔之感,而“古城非畴昔”只是把结论告诉了我们,对此我们并没有任何感受。就像写情书,你单说你爱他没用,太水了,你得说一句话让他觉得你爱他。这也是我自己很多诗友经常会犯的一个毛病。

华子岗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王维)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这里王维秉承了第一首中惆怅的心绪,“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鸟飞走了,树叶摇落了,一切正在快速的失去,而这一切是因为时节的催逼,任何人都无可奈何,他只有“上下华子岗”,一遍一遍地登上华子岗,想挽留一切而不得,只有任由惆怅失落的情绪在心中无限滋长。我不禁想到了“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南宋国运如飞鸟般越来越远,国势如落叶一跌千丈,面对如此境况,辛弃疾有力使不出,只能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衰亡,只能“把栏杆拍遍”,这与“上下华子岗”的心情何其相似。王维诗固然恬淡唯美幽深藐远,甚至雍容华贵,但这绝非因为他养尊处优,相反是因为他经历过一般人经历不到的窘境,见过常人见不到的黑暗,感受过更加深切的痛苦和无奈,他才更能体会和抓住生活中的美好。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再来看裴迪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这里裴迪马上就摆脱了惆怅的心绪,他感叹不深,那么自然就很快走出来,马上进入了隐逸之士的节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写得飘逸出尘,松风的运用也自然衬托出山野风骨,与王诗各有千秋。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王维)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裴迪)

到这里王维才开始安定下来,也开始从人事变换的感叹中走出来,走入宁静的田园生活。我们也可以试图从中寻找一个答案,到底王维是如何解决心中的矛盾无奈与痛苦的。宁静唯美的田园景色背后,到底藏着一颗怎样破碎又怎样被治愈的心。而靠着这个答案,相信我们也可以更好的体会和抓住生活中的美好,治愈自己心中不为外人所知的伤口。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是写文杏馆的构造,文杏为佳木,香茅为佳草,居住在这样建造的所在,其主人必然高洁出尘。

这种手法以屈原《九歌•湘夫人》为源流,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居住在如此高洁出尘之地,作为高洁出尘之云,依然要去作人间雨。

于谦有诗“白云出岫本无心,顷刻翻成千里阴。大地苍生被甘泽,功成依旧入山林。”处在山林与馆栋之间的白云,自由高洁,但在被需要的时候,还是甘愿去作人间雨来泽被大地苍生。

遭受痛苦与摧残之后,我们就要自暴自弃吗,王维的回答是不,受到和看到了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们要逃离置之不理甚至报复社会吗,王维的回答是不。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我们选择美好,不必是为了追求什么得到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就是渴望着美好。不要因为遭遇丑陋而变得丑陋,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人。任你万剑临身,我自岿然不动,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境界,那就很少能有伤到我们的东西了吧。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裴迪)

裴迪身体非常好,已经三首诗了,还在爬上爬下的,这首诗写得也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弦外之音,而且“跻攀日已屡”“前看复回顾”,虽然能写出对景色的贪恋,却破坏了隐居的闲逸之感,而且这么贪,也破坏了高洁出尘的形象,此首浅浊,逊王诗远甚。

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王维)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

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裴迪)

前面一首暗含着王维进退之道的精神内核,那么如何退,自此而下,就是正面描写山居之乐。

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写竹林美“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而出尘“暗入商山路”通往甚至座落在商山,商山四皓,实指或代指隐居的地方,暗入,路比较幽深难觅。导致人际几不可至,不可至到什么地步“樵人不可知”,专门往深山跑的樵人都不知道。出尘得很彻底。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

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裴迪)

:也是先写竹岭美,不同的是裴迪下面是通过自己的行歌来表现山野生活的飘逸闲旷,只有尾句回望视野稍微开阔了一点,视野小了一些。而王维整首都把整个斤竹岭吞在胸中,并且通过写斤竹岭美和出尘,体现出居住在此的人能欣赏这种美和出尘的特质。在表现美的方面各有千秋,在表现人的品质与性情上王维境手法高妙,然裴诗亦不失别致,王诗略胜。ps:四首了,裴迪还在爬。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裴迪)

这首诗是辋川集中的名篇,我念书的时候中小学课本有收录还要求背诵,所以这首基本上算是妇孺皆知了。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鹿寨是什么意思,到了很久以后才知道柴是通假字,通山寨的寨,意思是防守用的木栅栏木篱障,引申为用木栅栏隔离出的一片空间,里边住山贼就叫山寨,里边有鹿,就叫鹿柴,里边木兰树多,就叫木兰柴。裴迪“但有麏麚迹”说明鹿柴里面真的有鹿。

这首诗是收到人们广泛认可的一首优秀作品,它所营造出那种空旷幽寂,宁静中带着一丝温暖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那么它好在哪里,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意境的,主要在于两处反衬的手法。第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动写静,用有声写无声,目不可及之处传来人声,恰恰写出了空山之空寂静谧。第二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明写暗,用光照来写林中的幽暗。反景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也就是回光返照,一般这个时候的光线偏向橙红色,由于角度的问题也能照到平时照不到的地方。也就是青苔上,青苔必须在幽暗潮湿的地方才能生长,一天光照十几个小时的话死的肯定快。这样如血残阳洒下一束霞光,穿越层层林木照射在青翠的青苔之上,这样的情景是多么美丽又多么短暂。短暂过后又是长久的幽暗,不过一个“复照”又说明了美丽虽短却时有发生。在人所不至的幽寂之处,有着一闪而逝的美好。相信只要抓住这份美好,人就能有动力继续走下去……说好的聊田园诗怎么变成鸡汤了。不过田园对于文人来说就是一片心灵的疗养院,和鸡汤挺配的。

说回鹿柴,好在哪,两个反写的手法。

再看裴迪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一条线下来,没有运用什么手法,王维诗又极为出彩,因此王诗胜。而且写几首诗下来裴迪一直都很累“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跻攀日已屡、前看复回顾。”“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到这首“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一直在忙活,在追赶。而王维一上来就处在景物的中心或者是上方一个上帝视角,“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相比之下更加闲逸。包括下面这首木兰柴

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王维)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裴迪)

王维是站着不动看鸟跑没影了,裴迪是一上来劲自己跑没影了,年轻就是好哈。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王维)

这应该是一段非常美的短视频,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样,王维准确的抓住了生活中那些细小琐碎,却极为美丽的场景和片段,再通过深厚的文字功底表述出来。说什么诗中有画,实际上就是捕捉和表达,我大王维诗中不仅有画,甚至有视频和电影。“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人生亦如飞鸟,短暂而美丽,何必过多去在意酸痛的翅膀和那些没吃到的虫子呢。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裴迪)

裴迪诗虽然在美景的捕捉和表达上要差了一些,但是“缘溪路转深”看了这一处就想看下一处,不知不觉就已经走了很远,这种对美景的热情追求的描写十分到位。也追回了一点分数,但始终略逊。

茱萸沜(泮)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王维)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

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裴迪)

顾名思义诗一个长满茱萸的水边。茱萸诗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刚结出来是翠绿的,成熟之后为艳红,非常漂亮,王维说“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就是说这片茱萸赏心悦目。除此之外茱萸的果实还有香气以及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因此有“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之语。另外此句更透露出田园生活的自然,“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讲究的就是我这生产什么你就吃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进了肯德基就得点份炸鸡腿。写到这,终于正式进入田园的节奏了,突出一个悠然自得,突出一个自然。

再观裴迪诗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

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

一反方才忙三火四追逐美景的形象,裴迪在这首诗中反而沉静了下来,写茱萸味香形美而身寒,大有一股咏物自比的味道。与王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王维)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落日无人扫。(裴迪)

与茱萸泮一脉相承,完全投入了田园生活,此诗叙写了宫槐陌的景色与王维对田园生活的安排“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古有蒋诩隐居开三径,今有王维扫径待山僧,两种别致,一样风流。

裴迪这里还挺幽默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落日无人扫。

唉你不是让应门迎扫吗,我从欹湖过来的时候走这条路,没扫啊。略逗。

说到欹湖咱们这里就跳到欹湖

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维)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

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说明裴迪确实是坐船从欹湖这来,送他也从这送。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这里是设想裴迪在湖上回望王维居处所见景色。我看你不说我看你,说你看我,我想你不说我想你,说你想我。比较傲娇的一种手法。

裴迪心想坐船我可太有生活了,哪回来找你不是我坐船来的,那看到啥遇到啥我心里还没数么。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

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

同样是裴迪式的写法,没那么多弯弯绕,就直笔来写,没有用什么手法。但是莽夫要是做到极致也能莽出一片天,就像这首,大笔钩描,视野广阔,疏狂之中甚至带上一丝仙气。是裴迪诗中的上品。

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

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

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裴迪)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裴迪从湖上来实锤了。“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无非是写在临湖亭与好友饮酒赋诗,欣赏“四面芙蓉开”这样满眼的美景,怡然自得。我们发现王维的心境是从惆怅到接受田园生活,到发现美,再到如今享受田园生活,再到下面主动去追寻探索,这样一步一步层层递进的。而反观裴迪,他的感情线就显得肤浅和凌乱,这就是大佬与一般水准选手的区别,即使你用尽力气在一句一诗上偶有颉颃,整体来看却差得越来越远。

看裴迪的临湖亭

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

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裴迪)

书写的是一种冷寂萧索,单拿出来写临湖亭没什么问题,但放在辋川集的这个位置就很突兀,我们回头看看裴迪的感情线是惆怅——玩——高冷——玩——冷寂——玩,一惊一乍的。

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裴迪)

王维这首南垞,主要就是如前所言,王维进一步地开始探幽寻胜。说到探幽寻胜,刚才出现过,在哪呢,在裴迪的木兰柴最后两句。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裴迪)

当时我夸奖他,这种对美景的热情追求的描写十分到位。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裴迪说“缘溪路转深”,直接告诉你深,但没有说深到什么程度,是他硬塞给读者的一个概念,幽兴也是同理。而王维却不直说走的远,他说“北垞淼难即”出发之处已经看不见了,而王维的幽兴,也是通过轻舟的轻字,和“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这种新鲜感所表达出来的。

希望大家能通过对这一处和孟城坳那一处的对比,稍微感受一下什么是含蓄蕴藉,以及写诗为什么要含蓄蕴藉。

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维)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

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

柳浪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王维)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裴迪)

自此而下王维在田园出世方面更进一步,开始展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孤芳能自赏,何必待人摘”,庄子有云“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虽然不是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但是一个人只有开始不随波逐流,不轻易的被外界事物所动摇,才算真正活成一个独立的人,才能开始活出点滋味。谁说柳树就只能在御沟之上被人折去柔枝,为本就忧伤的别离场景增添一份悲戚的情绪。找一个远人的水边,绮树为邻,顾影自赏,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远离尘世,远离人迹它可能是无奈也可以是优选。苏轼“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远谪南荒虽非本意,自己也远离了御沟之上不能为君所用,但是每一处有每一处的风采,而你只要过得精彩,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裴迪)

裴迪诗与王维同出一辙,立意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王维是反写,用不学御沟上来对比衬托,这样除了能表达二诗共有的怡然自得之外,更有一种孤傲之感。而裴迪则正写,用何谢陶家时来正面衬托,要更平淡一点。

同样与此诗意境相近的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裴迪)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裴迪)

这两首都是表达那种遗世独立,孤芳自赏,怡然自得。我们读起来的感觉就是高洁寂静幽远,而且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来破坏和打扰,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安定和宁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的心灵栖息之处。精神境界修到高处即为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能真正打倒你,甚至摧毁你,这样的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能找到祸中之福,找到并抓住当前情况下的美好。正因不动,方能随心而动,因为外界只是提供条件,它并不能影响甚至扭曲咱们的真心了。

再说裴迪诗,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裴迪)

竹里馆一首,与王维诗意境相同,但裴迪还是那个钢铁直男,直来直去,想说不被外界和世人打扰就直接写无人。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裴迪)

辛夷坞一首,纯为写景,没有高深意境。一定要说的话裴迪精神的独立要逊色一些,裴迪上边只排除了世人,也就是还要有共同论道的朋友,这里也是还要有辛夷花做伴,而王维即使干脆无人,没有任何正面的或者反面的影响,也是纷纷开且落。

栾家濑

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

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

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裴迪)

这首诗适合与下边的白石滩、北垞同看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

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

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裴迪)

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王维)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

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裴迪)

三首诗都是表现自然的景象和安逸的生活,手法上也简单的采用了白描直陈式写法,因此也是二人的诗差距最小的。真要找差距也是能找出来,以栾家濑为例

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

飒飒秋风中,是一个时令的交代,也是一个体感的描述,描述的环境有点清冷,秋风吹来,给人以爽利之感,首句写触觉舒服。浅浅石溜泻,石上的浅水欢快的流淌,这里边没有写水清澈,但是石上浅水,我们自然就知道水是非常清澈的,二句写视觉美。跳波自相溅,跳波,进一步写了流动欢快,欢快到什么程度,都跳起来了,同时又补充写了颜色,流动的是清澈透明的,跳起来的是白的,最重要的补充写了听觉,泠泠水声。最后白鹭惊复下,添加了戏剧性,使整个画面,或者说片段生动有趣。虽然说是没有用手法,但是跳波相溅的声音就能惊起白鹭,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说明场景宁静。

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

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裴迪)

而裴迪诗,濑声喧极浦是写听觉,但这个声音不如跳波自相溅轻灵,喧甚至让人感觉嘈杂。沿涉向南津,这基本是句废话,这么说有点过分哈,这里在交代线索来维持整首诗的完整性,首句听到声音,这里沿着声音去,然后下边看到鸟怎么样,这条线写得十分清楚。

由沿涉向南津。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三句话完成了戏剧性。也就是说裴迪整首诗的内容声音、戏剧性,王维用“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一半的篇幅就写完了,甚至表现的更到位。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

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王维)

萦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

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裴迪)

这首和椒园参看

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王维)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

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裴迪)

因为两首诗王维都用了游仙诗的手法,打交道的人也成了玉帝,云中君这样的仙人。而游仙诗一般是比较乏味的,写神仙的句子也无非是华丽而已,既没有田园生活的宁静,没有幽深高远的意境。二首都显浅俗,反观裴迪的金屑泉:萦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写景异常形象优美,独往事朝汲,亦有十分飘逸出尘之态。是要胜于王维的金屑泉的。

那么为什么王维要把仙人拿出来,因为这里辋川集已经接近尾声,椒园甚至是辋川集最后一首诗。王维的出世,和遗世独立按照前面的感情线发展,到了最后也要发展到一个巅峰,而能用来表达这一点的就是脱凡入仙。而且这里也有一个次第,金屑泉的时候王维是仪仗齐全的时候去朝拜,可以说初窥仙境?然后再进一步强大自己的精神力量,椒园的时候则是准备一桌菜打电话叫一堆神仙朋友来,这时候已经完全脱凡入仙了,辋川集也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个时候再来反观裴迪的收官之作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

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裴迪)

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干谒诗中去求官倒是正好。你们不是辋川集吗,你们应该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啊,你们应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啊,你们应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啊。最后你给我来这出,说后悔了想去当官?当然裴迪本意并不一定是想当官,但是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这句所展现出来的卑微和不由自主,是和出世的孤高与自由是格格不入的。与王诗相较,精神气度上可谓云泥之别。裴迪给自己的辋川集最后,画下了一个巨大的污点。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

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

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裴迪)

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王维)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

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裴迪)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裴迪)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裴迪)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王维)

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

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裴迪)

最后咱们来看倒数第二首漆园,王维马上就要成仙了,请珍惜他在人间的最后一站。题目叫漆园,就是一个长着漆树的园子。而一提到漆园,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庄子,道家的二号人物,有过做大官的机会却放弃了,在宋国当一个小小的漆园吏,日子过得比较拮据。诗人由漆园想到庄子,从而以庄子自比。说不积极仕途进取不是因为他是那种自矜名节的傲吏,而是因为确实不是那块料,缺少经世之才,只能够用有限的才能幸运的得到了一官半职,过着小公务员的日子,处理一些分内的小事,闲暇时搞一些小资产阶级情调。

王维最终的官职诗尚书右丞,正四品下,是多年以来熬资历慢慢熬上去的,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司库员外郎、吏部郎中、给事中这些官跟漆园吏相比不小,却也不大,而且都是打工仔的角色,没有能让人有一番作为的位置。所以说微官自比也是恰当的。还有就是王维也有快速晋升的机会,在李林甫当政的时期,有人表示他可以走李林甫的路子。王维却回答说“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先一步用丞相无私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回绝了,还说自己已经老了不堪大用。这一点的经历上王维与庄子也是有相似之处。从这里来看,说非傲吏,也不尽然,这里不与李林甫同道是有点自矜名节的。所以可以视为半自谦半真心话,那为什么又半真心,因为王维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能做事不能搞事。总而言之用庄子来自比是非常贴切的,两个人为官上的经历,生活上的经历(丧妻之痛)都比较相似,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精神境界都要超越常人很多,还能借用道家人士飘然尘外,自在无碍,飘飘欲仙的形象。

最后看裴迪诗。

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

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裴迪)

依然是一个直球,稳定的把话说清楚了,没什么槽点但也没什么亮点。

以上。

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王维)

这里刚才说过已经是游仙了,整组诗,是王维由凡圣哲逸到仙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