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偶然作(其三)
有一些需要展开和说明的地方一直没有挤出时间来说,今天少选一首,选的还是一首自述性质的诗。趁机来说一说之后的计划,算是大纲之类的东西吧。我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我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分享王维的作品的,并且在分享作品的同时介绍王维的一些经历,这是我有意为之。我的想法是在我分享完王维这个系列之后,大家对王维的一生都能有一个印象,同时对他各个时期,各个题材的诗也有一定的了解。当然了,我也会分享一下所选到的诗里面的一些比较好的手法、用字啊、章法等一些对大家欣赏和写作有帮助的东西。所以我计划先按照王维的主要经历来选诗,把王维的一生先勾勒出来。然后我们再回头补充一下这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体裁、王维和朋友之间的赠答等内容,丰富一下细节。总之尽量展现出王维的各个方面,让大家看到一个相对来说活生生的王维,而不是山水田园诗人、诗佛,这样有点冷冰冰的标签。这里我们说一下,有标签固然是好事,这说明一个人在某方面成就被人认可。但是我们读王维,就必须要先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看看他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成长,遭遇挫折,发生转变的。这样不仅可以对王维的诗感受的更深,也能对自己的写作甚至人生有所启发。全面之后就是深入,如果到时候我感觉能驾驭得了这个话题,我还想找几首王维成就比较高的诗,聊一下里边的风格。好了咱们闲话就说到这里,下面进入正题。
本次的诗是一组诗中的一首,是王维很少有的自述性质的诗。为什么我能抽空聊聊计划,第一是因为只选了一首诗,第二就是因为这首诗里就有王维的经历,可以减轻介绍背景的压力。
偶然作
其三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还得先交代一下背景。书接上文,王维被贬到济州之后老老实实地呆了四年多,任期届满了,就回到京城述职。回到京城之后可以说物是人非,跟以前那些王公贵族关系淡了不说,还没有跟他们继续拉关系的渠道了?为什么呢,因为京城当时不流行玩音乐,流行什么呢?流行斗鸡。没错,就是斗鸡。这个流行还要从唐玄宗身上找原因。唐玄宗早年是文治武功都有建树,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同时还特别文艺,精通音律和表演,所谓梨园弟子,梨园就是他办的歌舞培训班。大约公元718年到公元720年,唐玄宗亲自创作和编排的《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问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公贵族们马上就掀起了歌舞狂潮,一时间歌舞升平。这也正是王维17岁到19岁在王公贵族中最吃得开的时间段。所以我在上次早读中特别强调了王维的音乐才能,可以说他当时主要靠这个混,算是被特招的音乐特长生。那么四年以后,歌舞的热乎劲过去了,唐玄宗开始迷恋斗鸡,王公贵族里又掀起了斗鸡狂潮,一时间鸡飞鸡跳。王维多才多艺,长得也帅,却偏偏对斗鸡一窍不通,这样跟那些王公贵族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了。这样就导致王维朝中无人,再加上之前被卷入逾制风波,身家不是很清白,于是他被随随便便又被派到淇上做官,大概在河南郑州一带。至于是个什么官我没有查到,有知道的诗友可以分享一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什么好官,从王维的反应来看,可能是比上次被贬时的济州司仓参军,也就是看仓库,更差的官。这首诗就是在淇上做官的时候写下的。这是其中第三首,其余几首也表达了对现状的愤懑,和对归隐的向往。
首句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我每天从早到晚都能见到太行山,却沉吟着不能离开现在的位置去那归隐。
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王维自己还设问,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你问我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世俗的网缠住了我呀
这个世俗的网是什么呢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小妹一天天长大了,马上要准备嫁妆,兄弟们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也得张罗娶媳妇。家里穷工资低还没存款。
这生活多悲催啊,王维有四个弟弟和至少一个妹妹,他的父亲早亡,在造人运动,造完了这些弟弟妹妹之后,也没赚点积蓄继续就这么去世了,9年生6个,有可能是积劳成疾吧。俗话说长兄如父,这么一大家子需要养,所以王维15岁就出来游宦求官,一个是因为他比较有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要养家。没办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也是被逼到这的。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好几回啊,都想弃官不做了,但是一考虑到弟弟妹妹们,还是没有这样做。
可是魏晋之际有名的隐士孙登,他的长啸台遗迹就在这附近的松竹之间,距离近,去那的路上还可以拜访一下老朋友。
这里王维已经规划好隐居的地点和去那里的路线了,可见隐居对他的诱惑是真的大,他也是真心隐居,只不过为了家人按捺住了。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爱染,禅寂都是佛家用语,这句是说自己在佛法的修炼上有所进步。说明王维在淇上做官的时候已经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拿来学佛了,沉心佛法这也是王维号称诗佛的原因之一。说到学佛,就得把时间再往前推,我们看王维,名维字摩诘,熟悉佛教的人能看出来了吧——维摩诘。有一本大乘佛经《维摩诘经》里边的主角的名字。光看名字,就知道他的父母也是信仰佛教的。王维包括他的弟弟妹妹们也都受到了感染,可以说佛的种子早早的就埋下了,一有机会,就要生根发芽。
最后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很快啊我就要成行去隐居了,哪里还等着这一年再到末尾呢?
唉刚才说为了弟弟妹妹按捺住归隐的想法,然后又说归隐的诱惑,这里说他马上要去归隐了,是王维禁不住诱惑抛弃了弟弟妹妹不管吗?显然不是的。这里还有一个背景。王维的弟弟王缙可能就比较擅长斗鸡,这时候获得推荐考中了进士,当然说擅长斗鸡是个玩笑,王缙中得是,草泽文辞清丽科,听名字就是写文章好的才能中,中了之后当的是黄门侍郎,这是一个辅佐皇帝起居办公的部门,大概相当于皇帝秘书。这是正正经经的处于权利中心,看来艺术特长生和正经考上去的还是有点区别。然后这里王维大概是打算等弟弟一当上官稳定下来,就马上隐居学佛。这是很让王维开心的事。说句闲话,王维还真有个好弟弟,他后来能那么随便归隐,在辋川别业的时候能采取半官半隐的佛系做官方式,甚至能在安史之乱之后能保住性命,都是托了这个弟弟王缙的福。你别看王缙现在不怎么出名,可是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人物。王缙有文才又有能力,最后甚至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当时大唐写诗最牛的是王维,然后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那个,写文章最牛的就是王缙。这是公认的。王缙默默的解决了王维的后顾之忧和杀身之祸,可以说是王维诗佛路上的第一功臣。
我们回头来看这首诗,这首诗是古体诗,有评论说王维“诸体诗并臻工妙”,就是说他写什么体裁的诗都牛,前面我们介绍过他的组诗、绝句和律诗,可以看出王维早期写的诗在章法、用字和立意等方面上已经很不错了,今天这首古体诗也是如此。先看章法,首句因果倒置,先说结果,太行山就在眼前但是我却不能去归隐。勾起人们的好奇。然后二句交代原因,是因为被世俗的网缠住了。接着三四句,都是对世网的补充,写他未能去的原因。五六七句重点在沉吟,他跟矛盾很挣扎:前面是隐居地点的诱惑,后边是弟弟妹妹还要照顾扯着他走不开。然后在沉吟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把归隐的地方和到那的路线都想好了,可见是真心想归隐。最后七八句,交代了现状,作者沉心修佛,已经坚定了归隐的信念,只不过在等待一个时机。大概就是刚才说的等到能把家事托付给弟弟王缙那天,这里比较迫不及待了。然后在用字上比如踟蹰复相顾的顾字就很传神,我们好像看到他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收拾东西往外走了,回头一看弟弟妹妹却又留下来了。还有两个日已连用,表达了自身变化的不可挽回,就是说我虽然还回头还留恋,但是我的身体很诚实,不知不觉的在一直在修道的路上往前走。这是一首自述性质的古体诗,篇幅并不长,却把自己现状和心迹交代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相当的辛酸,也十分生动感人。
王维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雍容大度,他也确实出生在世家大族,河东王氏,所以王维有良好的教养,有那种雍容华贵的气度。但是王维父亲死的早,大概在他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诗中说储蓄非有素,说明家已经有点破败没落了,所以王维早年还是十分凄苦辛酸的。他在《宿郑州》这首诗最后一句写“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说明这点工资他还是很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