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于爱情
致雨婷
如果有一天你出书了或者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了,告诉我一下。
我读的东西很乱而且都一知半解,大四下学期我可能把大纲里的东西写一下,考不上研究生的话那就边工作边写点东西,我觉得我这个人越来越现实,毕业后就得自己养活自己还有父母,不可能由着自己的心意发展,也不可能看那么多书。更不太敢想十年以后的生活?
每次看到大街上一个落魄的人,总以为那是将来的自己。还记得爱丽丝门罗是怎么写作的吗?现在是最好的时间也是最差的时间,没有经历过坎坷,怎能写出“人之常情”,因为作品无外乎人情二字,谁能说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就成熟老练,看破红尘了,如果能用想象力补足,那就另说了。
这也就是网络小说流行却很肤浅的原因吧,因为它不需要经历,只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很早以前我就觉得我的文学梦破灭了,现在就只想写出一本小说至于这本小说将来会怎样,那倒是没想过,最好是写完再想。
最近看鲁迅写的日记,觉得还挺有意思的。鲁迅说文学创作是两种力的结合,一种是生命的欲望一种是外在的压力,当两种力失衡,那你就产生了创作欲,也即改造不完满生活的欲望。创作好比弗洛伊德的梦,幸福美满的人是不会乞求另造一个世界来改变他的梦境,只有那旺盛的生命力得不到发泄,你才会去创造、去改变。
现在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想要把这摊水搅乱,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文坛也是一样。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尚存美好,只有懂得野草的生存之道才能如野草般贴近大地。不过你比我有天赋,我底子不好。如果你是萧红的话,我可能连萧军都做不了。[微笑][微笑]
萧军虽然为人诟病,但也特别重情重义,我倒挺喜欢看他和萧红的恋爱故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或许就像你说的我们是同道中人吧,你好好加油。有机会的话很想听听你将来的打算。
雨回信
刚才我还在想呢,有许多人都是从小就热爱文学或者饱读诗书,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但我又想到我对文学之所以热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了解,就是从大学开始的,我不怪自己,但我会想什么时候才能在这一方面有所成就。
你想的关于越来越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想的,到底是一心一意追求梦想还是回归现实,有人能两者兼得,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容易的,我真的特别羡慕少年早成的人,所以萧红和伍尔夫会说女性写作需要钱,我觉得所有的作家都是如此,看过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大多数吃饱穿暖的人才有心情搞研究。
这也是我深感无奈的地方。我想我们需要不断的克服许多困难,这也正是我一直想要作为写作之路的开始。我觉得你对于文学懂的很多,但对生活还缺少一些体会,我这个人比较热爱将文学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这样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你不妨试试。
我也喜欢萧红萧军的爱情,开端总是美好的,至于结局也自有它的道理。
关于将来,我只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尝试写作,也想用这一年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否合适,但我想这一年肯定会蛮痛苦,其他的我没有太多打算。嗯跟你聊天很开心,很少有人能畅所欲言的聊文学和写作。
致雨婷
嗯,女性踏入社会中所承受的方方面面要比男性来得更多。一个人的成败要看他的取舍和为之付出的执着,虽然不是每次付出都有回报,但至少无憾。
胡适曾说过那些凡是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肯读书的人,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才搞研究的人,有了实验室也不会搞研究。
文学与艺术,文学与生活,文学与哲学,文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这点比较文学上倒是介绍的比较清楚[愉快][愉快]不求改变世界,但求问心无愧。与君共勉。
雨回信
你说的很对,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要有所建树,就要克服很多困难,我们都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加油加油。
致雨婷
文学这个东西难以速成,现在的作家或者说写手与读者人数都很相当,也很少听说再有有什么纯文学之分,在这个提笔就是“作家”的年代,坚持是重要的,找准自己的方向也是必须的。好在做文学什么时候都不晚,贵在从容不迫。
每一部作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都像自己的孩子,作家“生育的痛苦”,就是为了怎样将存在自己胸中的东西,炼成自然人生的感觉的事象,而放射到外界去。这就好像做母亲们所做的一样,是作家分了自己的血,割了灵和肉,作为一个新的创造物而产生。又如经了“生育的痛苦”之后,产毕的母亲就有欢喜一样,在成全了自己生命自由表现的创作家,也就离了压抑(痛苦)作用而得到创造的胜利的欢喜。
中间这段是一个叫做厨川白村的人说的,个人觉得他说得挺好,当我们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就意味着承担与痛苦,否则完全可以不必做抉择。生活中,如果我们是真心喜欢某样东西或某个人时,那么这中间等待的过程不会是痛苦,而会是欢欣。很少有听过母亲因害怕疼痛而选择不要孩子,而正相反因这孩子是她苦难的结晶,她才会倍加珍爱。感觉这全像是一些书本上的大道理,宽泛而不切实际。我是想说如果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一件事物并见证她的诞生,那种感觉是很美好的。这份美好不是来源于他人的肯定,而是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