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原文
亲而离之。
译文
如果敌人团结和睦,就挑拨离间它。
历史故事
临阵换将
战国时,秦国与赵国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是对赵国十分关键的一战,赵王派了老将廉颇统帅赵军。
起初,廉颇打了几场败仗,他便越发谨慎,采取了筑垒固守、疲劳敌军、见机行事的作战方针。这个战略其实是很正确的,廉颇坚守三年,用兵持重,又发动当地民众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秦军数次挑战,廉颇都严格约束部下不得出兵,令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秦国看速胜不行,就使用了离间计,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又认为廉颇怯战,果然中计,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坚决用赵括换了廉颇。
赵括的军事才能并不高,可他却完全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部署,还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计谋得逞,便派大将白起率兵攻赵,最终在长平大败赵括军,射杀赵括,坑杀赵兵四十余万。赵国从此元气大伤。
廉颇
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赵国期间,他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可赵国新君继位后,不再重用廉颇。他于是离开赵国,投奔魏国,但也未得到魏国的重用。最后他前往楚国,并死于楚地。
华杉详解
我们看那些中离间计的人,总觉得他们很笨,明明是很值得怀疑的话,居然也会信。殊不知,中计的人,本来心里就不信任对方。赵王中计换下廉颇,未必是赵王愚蠢,而是他对廉颇打败仗和之后不出战已经非常不满,正找不到机会换他。秦国间谍的工作,实际上是帮了他的忙,还替他想好了替换人选。如果不是赵王不满廉颇在先,离间计未必会起效。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刘邦离间了项羽的谋臣范增。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常为项羽出谋划策,结果简简单单就被离间,告老还乡而去。这里面主要的问题,不是间谍多高明,而是项羽本来就多疑,他心里有鬼,间谍的话正好说中了他的心事。那范增有没有问题呢?其实也有。鸿门宴上,项羽没听他的话,把刘邦放走了,他冲着项庄大骂:“竖子不足与之谋!”实际上,人人都知道他在指桑骂槐,想骂的是项羽。范增什么智慧都有,就是没有和项羽相处的智慧,而这恰恰是他扶助项羽成就霸业最需要的基本素质。
由此可见,离间计会成功,大部分是由于领导者自己不坚定,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集体内部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利益之争,打打谈谈。亲人朋友的关系就不一样了,有恩恩怨怨,爱恨情仇。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过这样的心理:觉得父母有时候很烦、很啰唆,但父母确确实实是为我们着想的。对此,我们应该理解朋友和父母的用心。如果他们关心的方式我们不喜欢,那就好好沟通。只有开诚布公,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想不中离间计,还是靠我们自己的人格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