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股神巴菲特的资产配置利器
巴菲特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创造了长期稳定的高收益。有人计算过,如果在50年前投给巴菲特一美元,那么现在就能拥有56674.73美元。如果这50年每年都给巴菲特一美元,很容易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
优化资产配置,是巴菲特完成这样传奇业绩的最重要的途径。什么是资产配置呢?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不同,将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中进行分配。前文说过,巴菲特三次推荐给普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利器就是指数基金,为什么股神如此看重指数基金?
在资产管理领域,指数基金与ETF的创新就如同航运业集装箱的创新一样。在原始的投资组合管理中,仅有十几个到几十个证券资产,投资者如同18世纪的码头工人一样,只能通过人工体力对证券进行逐一分析与配置。但是随着证券资产的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全球化,原有的工作模式不再适用,指数基金恰好出现。
各类指数基金就是各类细分资产的集装箱。通过指数基金可以更有效地完成资产配置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说指数基金是资产配置利器”的答案。与此同时指数基金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
在资产配置中,我们通常以大类资产形式自上而下地进行权重分配。基于这种方法或许会有很多问题,如高收益债券(或称垃圾债券)到底是债券还是股票。
按照教科书中的分类,高收益债券是债券。但是从风险收益角度看,高收益债券更像是股票,为什么呢?
发行高收益债券的企业盈利水平通常受到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例如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里面,这种企业的盈利能力差,通常难以支付债券利息,导致评级继续下调,债券价格继续下跌。在经济环境景气度较高的时候,高收益债券发行企业的盈利良好,信用等级上升,加之票面利率远高于通胀水平,债券价格持续上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债,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国债越受到追捧,价格随之走高。因此对于高收益债券,无论风险收益还是价格走势,它都更像是股票。
无论现在最流行的智能投顾还是资产配置型FOF,其资产配置理论基本都以马科维茨的资产配置模型(见图1-2)为基础,马科维茨的理论也曾影响了他的同时代学者。由于其出色的、开创性的工作,马科维茨与威廉·夏普及默顿·米勒分享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1-2 马科维茨资产配置模型
但是,如果大家编程实现马科维茨资产配置模型都会发现这个模型的问题,在有效前沿方面,相邻(距离很近的)两个点计算得出的资产配置权重组合相差很大,可能从10%变成20%……这种不稳定性或许由于协方差的奇异或者优化迭代计算过程导致。
为解决上述资产配置中的问题,国外的资产配置已经实现了从资产到因子的进化。这里面的因子并非我们熟知的多因子选股的“因子”,而是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各类因子,最主要的三个因子分别为:经济增长率、物价通胀率、债券(融资)利率。
经济增长率,即国民生产总值末期与基期的比值,它是一个动态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程度,也能反映国家经济的活力情况。
物价通胀率,即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需货币量的比值,它反映的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债券(融资)利率,简单说就是需求方向供给方融资时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与融入资金之间的比值。在金融市场上,表现为融资人为达到融资目的而交纳给券商的费用。
资产配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配置三个因子风险敞口(未加保护的风险,也称为风险贡献度)的问题。
例如:经济增长率高、通胀率与融资利率低的时候,配置权益资产的收益率最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高、融资利率低的时候,配置商品资产的收益率最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低、融资利率平稳的时候,配置高信用等级债券收益最高。
风险均衡策略,是指资产配置组合面对不同因子的风险敞口风险贡献度(均衡)相同。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入主动管理理念,根据预期判断增加或者降低某类因子风险敞口。
基于因子的资产配置,相对于传统基于基础资产的资产配置,更精细与精准。可以将各类基础资产按因子拆分,例如高收益债券中权益特征更显著,或者说在经济增长率高、通胀率与融资利率低的经济周期表现更优。周期股票与非周期股票也可以按因子进行分类。本质上而言,基于因子分析,相当于将各个基础资产(各种属性)按因子映射到相对简单的空间进行分析,换句话说,就是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