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精神力量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诗篇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它歌颂了红军官兵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支配下,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尽管党和军队在湘江战役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和困境,但我们还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会师,实现了成立新中国的目标,归根结底是因为红军始终保持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这是中国革命几经挫折而能够取得成功的秘密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之所以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能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战胜邪恶,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解放军报社评论部编辑伍正华撰写的评论《信仰的味道》,文章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这篇评论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这种信仰的味道,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
在湘江战役中,为了完成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安全渡过湘江的任务,无数红军战士拼命顶住敌人的进攻,尽管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是换来了任务的完成。他们在“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的共同理想中,为了确保党中央和全野战军能顺利渡过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在各自的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拼杀。正是有着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战胜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才最终取得了光荣、伟大的胜利,铸就了永恒的“丰碑”!“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句响亮的口号,曾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顽强奋斗,领导人民群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地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