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动作:辨别赞美是出于道德的还是审慎的理由
作为各式论点的标签,道德的理由和审慎的理由在抽象层面上很容易分辨。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告诉小孩要与他人分享玩具,因为分享是好的,或者他有分享的责任,我们的推论本质上就是出于道德。如果我们要他与人分享是因为这么做会使玩伴喜欢他,而且能鼓励他们也和他分享玩具,总之就是能造成使他快乐的结果,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主要出于审慎。不过,尽管道德推论和审慎推论的差别众所周知,却不尽然清晰明确。在接下来的两章,我会利用这一差别来区分支持简约生活的两大论点路线。以此方式进行讨论,有助于厘清这些论点的本质和优点。但在我们仔细检视任一路线的特定论点之前,对区分道德与审慎理由的简单初步讨论,是为了阐明为什么这两者很多时候难以被明确区隔,以及我提议的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假设我们赞美节俭生活使人坚毅。接着我们一定会想问:为什么坚毅是件好事?出于审慎的理由是说,倘若一个人性格坚毅,则遭遇不幸时将不会受创太深;出于道德的理由是说,因为坚毅是一项美德。可是我们为什么把坚毅视为一项美德呢?其中一个答案是性格坚毅本身就是个良善的特质。尽管有些人或许会试图为这一思维方式辩护,但这么说实在令人费解。要不是因为拥有某项特质可能为人带来益处,我们怎么会称这项特质是良善的?或许有人会主张看到人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令人愉快,就好像看到美景觉得赏心悦目。这么说来,美德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给人快乐吗?又或者有人会主张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对他人具有启发性。但这么说来,我们又不得不问,为什么这些人受到鼓舞进而培养坚毅性格是一件好事呢?
如果我们放弃为坚毅本质上是一项宝贵特质的主张辩解,那我们似乎不得不将之视为在某方面拥有工具性价值的特质。诚如最刚开始提出的,坚毅能减少人在逆境中所受的苦,也能在抵抗逆境时派上用场。此外,坚毅的人无疑也是社群里的资源;他们能帮助其他受苦的人,也能帮助团体克服种种困难。上述赞美坚毅的理由大体上都是审慎的理由:这是一种利人利己的特质,言下之意,是有可能提升自己与他人幸福的特质。但认为人应培养坚毅性格是因为拥有这项美德的人对所属社群比较有用,这也可以是一种道德论点。固然个人会因为从属于一个比较快乐的社群而受惠,但无论是这项美德的价值,抑或培养这项美德的动机,都不只是出于自利。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基本要点是,把动机、判断或论点是基于道德的或是基于审慎的加以区分,可能是个有用的工具,但这样的区分无法明确也非绝对。在本章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检视赞扬简约生活的道德论点,然后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选择如此生活的审慎理由。把赞扬简约生活的道德理由和审慎理由加以区分是为了方便说明,多数论点明显落在两个分类的其中一边,但在分析时难免会模糊分类的界线。
多数支持简约生活的道德论点,把简约生活和个人美德挂钩。这里隐含的基本观念是,拥有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培养某些可取的特质(美德),从而比较不会发展出不受欢迎的特质(恶习)。重视生活方式与品性是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这项哲学传统的特征。德行伦理学并不是将道德规范视为一套服从为良、破坏为恶的通则——此观点支配现代道德哲学直到最近——而是强调道德的举止是高尚性情的自然流露,借用耶稣的隐喻来说就是,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德行伦理学因而会关心日常行为和习惯是如何塑造与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