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和歌利亚
圣经中最具标志性的故事之一是大卫和歌利亚。它一成不变地借用了败者的角色,只不过其中的弱者只是个错觉,因为大卫的背后有上帝支持。故事的基本情节广为流传。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两军在山谷地带展开对峙。从非利士人军营中走出一个来自伽特的大汉,名叫歌利亚。他身披铠甲,手持盾牌,肩扛铜矛,向以色列人发起挑战,要求最棒的战士出来对阵。如果歌利亚战死,非利士人就做以色列人的仆人;如果他战胜,以色列人就要给非利士人当奴隶。歌利亚的挑战持续40天得不到任何回应,似乎吓瘫了以色列人,包括他们的首领扫罗。唯一没感到害怕的是年轻的牧羊人大卫,他受父亲之命到军营中给将士们送面包和奶酪。他听到歌利亚的挑战,看见周围的人吓成一团,并且意识到一旦有人想办法杀死歌利亚将得到一大笔财富。大卫毛遂自荐,扫罗王将信将疑。大卫毕竟太年轻,而歌利亚“从小就是一名战士”。于是,大卫讲了一番自己杀死偷羊的狮子和熊的故事,取得了扫罗的信任。
扫罗动了心,把自己的铠甲和刀剑给大卫披挂整齐,让他去迎战歌利亚。但大卫脱下了这些装备,因为他“不习惯”。大卫到溪水中捡了五块鹅卵石,带上他的甩石鞭。毫无疑问,歌利亚觉得以色列人派出的这个挑战者非但其貌不扬,甚至还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我岂是狗呢?”两人对阵的时间很短。歌利亚发誓要把大卫的“肉给空中的飞鸟和田野的走兽吃”。大卫回应,自己以上帝的名义前来作战,便朝着非利士人冲了过去。他跑到阵前,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石头,“用石鞭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额头,石子遂进入额内。然后,他向前扑倒、面伏于地”。大卫取下巨人身上佩带的刀,割下了他的头。非利士人眼看自己的勇士死了,顿时溃散奔逃。
大卫的成功靠的是出其不意和精确的打击。他自知无法和歌利亚进行对等比拼,因此拒绝了扫罗提供的常规作战盔甲。他不受约束,速度飞快,赶在歌利亚反应过来之前,投出了秘密武器。他只有一次投掷石块的机会。一旦失手,或者石块只击中了歌利亚的武器而非要害,他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和第一次投掷石块同样关键的是,要迅速行动,防止敌人发起反攻。大卫不但打倒而且杀死了歌利亚,让敌人再也站不起来。大卫很了解非利士人,料定他们会咽下苦果,不会为了替这场卑鄙的偷袭找回荣誉而把个人争斗升级为全面战争。假如非利士人发起反攻,那么大卫投掷石块的超凡技术将变得一钱不值。事实上,这样的把戏他只能用一次,再也不能重复使用。大卫没有B计划。假如他的A计划失败,就只能束手就擒。
这个故事几乎没有什么上下文。它只是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一系列复杂遭遇中的一个片段而已。非利士人控制了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在最初的冲突中,以色列人表现得很差劲,损失了大约四千人。之后,他们显然吸取了教训,重拾上帝的律法,再次获得了上帝的保护,因此他们一度只需造出大声点的噪音,就足够把非利士人吓得四散奔逃。非利士人被驱赶并被征服后,以色列人夺回了失地。所有这一切发生在先知撒母耳作为士师引导以色列人的那段时期。
扫罗是撒母耳膏立的第一个以色列王。这次宪法创新是为了满足以色列人的要求,他们渴望自己的国家采用与别国相同的领导方式。他们挑选王的标准是:高大英俊,不失谦逊,展现出军事威力。然而,他不一定永远对上帝俯首帖耳。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向非利士人发起挑衅性进攻,杀死对方一名军官,双方敌对依旧。非利士人再次发动进攻,以色列人被打败。扫罗军事才能有限(比如,大战前夜要求手下禁食),而且做事谨小慎微(不愿意出去直面歌利亚)。如果说上帝是最好的防守,那么像扫罗这样缺乏信心(也就是对上帝缺乏信仰)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抗了上帝的意志。虽说投石一击让大卫声名大噪,但其实是大卫的信仰决定了歌利亚的命运。
通过圣经我们看到,诸多因素发挥作用决定了以色列历史,但说到这些故事的主题,人们一直很难理解所有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上帝的目标很明确,但其手段总是充满欺骗。他设下圈套,让对手误以为自己掌握了命运。因此,欺骗成了圣经的一个强大主题。当处于劣势者必须动用智慧才能取得胜利时,巧施诈术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骗子们表现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他们使用“智慧、阴谋和欺骗等手段,认为胜局既非绝对,也不‘干净’”。然而,要是他们在使诈的时候没有上帝相助,那么诡计十有八九会遭报应,任何成功都是“不可靠的”。大卫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将不可靠的计谋和相比之下可靠得多的信仰结合在了一起。
《出埃及记》和大卫的故事给了败者希望。实际上,每当论及劣势战略的时候,人们总会搬出大卫战胜歌利亚的例子。然而人们常常忽略的是,成功并非只靠初次打击,还需要第二次打击配合才能实现。正因如此,大卫确信歌利亚没有复原的机会,而且非利士人也准备接受现实。在这两个故事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手的反应。法老和歌利亚都分辨不出自己落入了陷阱。其间,只有法老有机会考虑自己面临的困难,并做了相应的战略调整。但上帝让他的心肠变得越来越硬,即便他曾经想到自己正带领国家走向深渊,那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便消失了。不只是摩西,法老也在听从上帝的指令。最终看来,这两出戏都是人为策划的,而这就是真正的战略。
数世纪以来,对于希望通过苦读圣经而从中寻求引导和启发的人来说,圣经传递的核心信息是显而易见的。上帝的臣民们主张将信仰和服从作为战争的“标准配备”,即便是内斗也要遵循这一标准。他们或许一直坚信,这是获取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同时几乎所有人都发现,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