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
从“出蜀记”到“春天的故事”
1
都说蜀道难,都说入蜀难
其实,出蜀更难
下渠江、入长江、过夔门、穿三峡……
从协兴牌坊村到重庆,到迢迢的革命旅途
广安派出的男子汉,稚嫩的手臂
一路挽着狂澜,一路拍着波涛
礁石不可阻挡,只能写几朵浪花送他
迷雾无法遮眼,方向清晰、目标坚定
他的胸中,装着川腔的叮咛
他的梦中,装着一个晴朗的祖国
这个在广安的山水中归去来兮的男儿
早就在佛手山、华蓥山
金城山、宝箴塞、御临河小山峡的山重水复中
学会了柳暗花明
2
一条荷满了使命的船,川江号子
和一张船票,催促着他对故土的留恋
他明白,离开
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是为了凝聚更大的力量
他明白,用大爱
用“反帝爱国”的字眼,写着回信
寄给风烟扰攮的祖国,才是最好的回报
从广安到法国,到苏联……
这一部“出蜀记”,很长
长,考验着一个少年的意志
长,更显出一个少年的毅力
长,是为更长更远的道路作伏笔
革命、建设、改革开放
跟着他,时代
抱着石头在过河,抓着树枝在陡峭中攀缘
每一个历程,他都挺身在前列
他走进《时代周刊》,走进
“年度风云人物”榜的那一年,整个世界都为中国刮目
3
从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总厂
到哈金森橡胶厂、雷诺汽车厂
这个执笔的十六岁娃娃,把一身骨骼
写得“叮叮当当”
这个轧钢工、橡胶工、钳工出身的工人阶级
把“出蜀记”的开篇,写得抑扬顿挫
写着写着,一个广安的娃娃
就把理想和姓氏写得红彤彤,写成了共青团员
写成了中国共产党特派员
高亢、昂扬、热烈
写着的一字字,一句句
声援了祖国,回应了人民的呼声
4
带着长江的涛声和磅礴出去
挟着革命的风雷回来
“出蜀记·1929年秋天”的那一章,满是枪声和锣鼓
行间距里,工农的呐喊在回响
革命的热情,从“出蜀记”一洋溢出来
就从百色,燎到了右江地区
笔走龙蛇、承上启下
瑞金、遵义、陕北
转折、气势如虹
太行山区、大别山、西南……
每一个经过雪山、草地淬火锻造的字
都有子弹的力量,都有炮火的猛烈
每一个历过血与火锤炼,在烽烟中叱咤的句子
都有英雄的气魄
百团大战、上党战役、邯郸战役
“出蜀记”里的一个个情节,风云激荡
鲁西南战役、宛东战役、襄樊战役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出蜀记”里,一个个摧枯拉朽段落
都有呼应的音节,几百万民工
从《太行区的经济建设》的字里行间走出来
走在后方补给线,走进烈烈的前线
5
这个后来的副总理、总设计师
呕心沥血的话语,滴滴抵达民间的血脉
早已为春潮的澎湃,埋下了伏笔
这个政委、总前委书记
就是善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连小草
都领会他壮美的设想,经过拨乱反正
它们在贫瘠的土地上蓬勃起来,依偎着青山
苗,就不必说了
在责任田里长出了踊跃,长出了希望
长出了中国的特色
6
烽烟里走来,把大好河山安排
善于破坏旧世界,也善于建设新世界
这个满腹韬略的大师
一直在为一个古老的民族,酝酿着巍峨的传奇
从“工业七十条”,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凛冽里,他放下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的钳子
摸起了石头,准备把春天的故事
铺垫在军队、铁路、钢铁
国防工业、科教、农业里
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到《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黑猫、白猫,也活泼起来
从一句谚语里,射出了犀利的光
盯住老鼠,让春天的谷粒,更好更大规模地发芽
在他胸中春潮的推动下,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一浪推过一浪,波澜壮阔起来了
7
出蜀七十余载,广安的儿女
再也没有回到故里,但他一刻都不容拖延
把香港、把澳门领回了中华的大家庭
“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多少人,把他的遗愿
带到了维多利亚湾、金紫荆广场、大三巴……
骄傲的欣赏着“一国两制”里旖旎的插页和久违的风情
出蜀七十余载,这个在南海画圈的老人
没有回到故乡画圆,但他派来的春风
已入蜀三十多载,派来的春光
在佛手山、华蓥山、金城山
宝箴塞、御临河小山峡
在牌坊村,描绘着绚烂的时光
入蜀,不难了
出蜀,也不难了
汽车、动车、飞机、轮船……
步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畅快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