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四川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研会2015年年会暨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

成都大学 肖军


摘要:在复杂多元的发展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这就使得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为了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主体应在分析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探究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途径。教育主体应当不断探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这样才能使得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产生实效。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外来思想的冲击。外来事物和外来思想对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正处于形成中的大学生形成了强烈冲击,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信念,大学生就会在外来思想的冲击下迷失自我,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为了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高校教师应当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核心价值观是抵制西方思潮与腐朽生活方式的强有力武器

正在高校学习知识文化和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养成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他们的发展道路、制度模式和思想理念构成了挑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对我国的渗透,其中最为隐蔽的方式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国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西方国家通过网络等便捷的通信方式向我国不断进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在面临各种西方思潮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时会难辨真伪,进而迷失自我。同时,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重大挑战,使得大学生沉浸于此种腐朽生活方式中不能自拔,进而荒废学业、挥霍青春。

如果任由此种情势发展,势必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生异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规范产生怀疑,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构成巨大挑战。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不仅是每位教育者的责任,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

(二)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追求的热血青年,希望能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探寻实现自己理想信念的路径。然而,社会上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和西方异化思想的渗透,导致一些面临挫折的大学生对当前的社会和未来的人生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极大威胁。拥有理想和有责任担当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要担负起建设祖国、贡献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在青年时代构建正确的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大学生应当自觉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标尺,保持高度自觉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提高自身甄别事务真伪的能力,进而增强自身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三)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态健康,而且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健康。就目前的情势而言,大学生普遍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制度模式和理论指导都持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对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取得的成绩也持肯定的认同态度。同时,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价值观也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文件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有效成果。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充满信心,不断探寻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需求之中,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没能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贡献”与“集体奉献”、“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较多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如果任由此种情势发展,势必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地,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价值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育,进而促进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把教学和育人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构建

高等学校办学的目的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成长,也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学校应当以培育人才为根本,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同时,高校也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构建正确政治理想信念的重任,注重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和德育情操养成。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高校教育主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教育主体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也应积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不断探究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建构中的自我学习、自我甄别、自我管控和自我教育,为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提供条件。

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日常管理中也应当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为实实在在的个体,大学生对高校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着切身感受和认知。为了给学生树立教书育人的典范,高校管理机构应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自身的日常管理中,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进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作为直接和大学生接触的高校教师也应当自觉以核心价值观来考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有着重大影响。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负责任的办事态度、高大的人格魅力、优良的品质都会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果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和品德修养,就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发生扭曲。因此,教师必须以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思想,并以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提升的培育,让大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拥有开放的胸怀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理念、思想信念以及政治信仰的方向与民族兴盛和国家的振兴有着直接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养构成、价值取向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坚持的准则。然而,为了实现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主体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系统的认知,并将自己的深刻认知教授给大学生。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形成了两大思想理论体系,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主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特点,进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发展的最新指导倡议,高校必须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腐朽思想,自觉促进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推动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异化思潮的渗透。

(三)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3]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也指出了我们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每个个体提供了行为准则梗概,其长远的目标是促进单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社会应当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互协调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不应片面强调被教育者或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只有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

我们坚持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理念高地,就是要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理念和政治信仰等主观世界的改造,从而实现对大学生客观世界的改造,使得大学生把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客观世界相结合,推动大学生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统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不断探索推进教育教学革新的路径

为推进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教育主体应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科研与教学中始终要坚持把握正确的言传身教方向,以身作则,以身垂范,秉持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具体的操作中,要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发出符合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模式。对课程内容也要进行优化,使得每门课程都具有挑战性和时效性,提高课程的效益和质量;加强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支持每个高校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育主体应当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高校和教师应当探究使得核心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能密切融合的教学模式,鼓励探讨式、引导式、启发式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进而提高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同时,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严格遵守纪律,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不得传播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相违背的思想言论。我们应当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围绕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而设立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教育主体在课程教学中的不当言论会导致大学生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核心价值观的曲解,情节严重时还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混乱、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异化,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主体也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政治觉悟提高无止境的信念,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训。

(二)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学校的教育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大学生视为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推动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的蕴意和奥秘。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有益于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了解当地情况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坚强的意志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使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高校应当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探究社会实践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体系的构成上,各个高校应当制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大纲、具体讲义、参考资料、实践教案、实践作业、实践考核内容以及实践评分标准等综合性与立体式的材料;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上,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切身体验与感知祖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把社会实践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探究服务社会与贡献祖国的路径,进而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和正确的社会认知观以及端正个人态度,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我们要把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念相结合,不断探究适合校情的校园文化构建路径,推进优良的校风建设,这将使学校的教风和学风都能受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大学生迅速融入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之中,进而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文化讲座、诗歌朗诵、艺术会展、社团活动、文艺晚会和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交往能力;开展登山、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开展走访社区、进养老院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能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各高校应当利用学院的学报、广播站,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台等媒介来推广学校的校园文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促进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进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科技文化宣讲会、报告会、讲座等活动,对社会上存在的腐朽思想和错误言论及时进行澄清,不给腐朽思想在校园内传播的机会,杜绝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帜进行散播谣言、传播宗教、宣扬邪教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出现。高校必须在校园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防止腐朽思想和丑陋言行对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思想的入侵。

(四)借助心理健康辅导来加强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能够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在21世纪初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蕴含了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等重要内容。高校在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时应当明确以下三点:首先,高校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把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而在实现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其次,高校应不断加强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处理大学生心理面临的各种问题。再次,高校应不断开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训路径。高校应建立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中心,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交往、如何选择工作、怎样释放压力等具体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王树荫.论中国共产党9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11-20.

[4]刘秀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J].理论导报,2010,24(5):6-7.

[5]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之探究 [EB/OL]. [2012-12-27].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21227/74861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