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绵阳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必须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绵阳历史悠久,人文绚烂,人杰地灵,风光旖旎。公元前201年汉置涪县始,绵阳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这里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古往今来,这块土地历史名人辈出,孕育了李白、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曾在此工作多年。绵阳科教发达,产业兴盛,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电子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万。当前,绵阳社科界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绵阳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凝心聚力、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加快推进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而努力。
1986年1月21日,绵阳市社科联第一次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召开,开启了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发展征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绵阳市社科界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结合自身市情,绵阳社科界理清发展脉络,研究谋划未来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工作。绵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既离不开全市社科界的参与和贡献,也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全市各级社科联组织和广大社科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奋发进取,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新的更大发展。绵阳社科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聚合资源、整合力量,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在社科研究、学术研讨、智库建设、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社科组织和社科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新发展和新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绵阳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