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3.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除导论外,一共有八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亚洲新兴经济体代表性经济发展模式——亚洲模式的具体情况。本部分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亚洲模式产生的原因,接着剖析了亚洲模式的运作机制、运行结构及特点,然后总结了亚洲模式的利弊,最后选取了三个代表性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利用VAR方法对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二部分回顾主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本部分首先梳理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冲击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动,最后在前面的分析基础上比较了两次主要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冲击的异同。

第三部分构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溢出渠道模型。本部分首先区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两个主要溢出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接着计算了亚洲新兴经济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溢出效应指标;最后构建了一个国际金融危机溢出渠道的统一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实证了不同溢出渠道对不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实际影响。

第四部分挖掘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对国际金融危机脆弱性的根源。首先介绍了产生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亚洲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相互依赖机制——金融恐怖均衡,接着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金融恐怖均衡在理论上成立的原因,最后引入了破坏这种均衡机制的非均衡因素。

第五部分比较两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本部分首先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强化亚洲模式的举措,然后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模式的变化特征——是否“脱钩”,最后运用经济周期的分析方法比较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征。

第六部分分析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性所面临的挑战。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第一,亚洲经济发展模式本身是否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用;第二,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突出特征——出口导向型战略是否可以真正实现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第三,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发达国家紧缩策略和转向内需策略、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等带来的挑战。

第七部分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弹性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动在亚洲的溢出效应。本部分回归到中国问题上,着重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动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首先比较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亚洲邻国的异同,然后分析了中国近些年来在亚洲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变化,最后评估了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

第八部分提出亚洲新兴经济体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对策。本部分首先提出了亚洲新兴经济体从传统的亚洲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内需-外需相平衡发展模式的设想,再围绕着这个设想从民族国家层面和区域合作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