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1 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采取以出口推动工业化或者“面向出口型工业化”西口清胜著,刘小民译:《现代东亚经济论:奇迹、危机、地区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为大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内市场狭小。更为重要的是,对外开放引发“干中学”的学习效应,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国内经济参与者的经济激励、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正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的最重要特征。Lee和Hong(2012)Jong-Wha Lee and Kiseok Hong, 2012. Economic Growth in Asia:Determinants and Prospect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4(2):101-113.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特别是那些与开放有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该地区的可持续增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亚洲依靠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低消费和高积累的分配结构,创造了持续的长期高速增长,颠覆了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渐进性”和“微增长”规律。

亚洲新兴经济体重视出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先后提出“出口(贸易)立国”的战略,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实现工业化的战略手段(全毅,2008)全毅:《论东亚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亚太经济》,2008年第9期,第13~18页。。具体地,韩国提出以企业财阀为导向的、以出口为基础的工业化战略,马来西亚实施以FDI和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战略,中国台湾进行中小企业导向的、以出口为基础的工业化战略Yong Ahn Choong, 2001. A Search for Robust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2):419-443.

图1-1所示为1980—2013年主要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率。可见,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除中国大陆外,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波动同步性很强;并且在30多年中,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外,大多数时期各经济体的出口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率。90年代末以后,中国大陆加入了亚洲对外贸易大国行列,且其出口增长波动周期日益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同步。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品从最初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逐渐过渡到当前以劳动密集型甚至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亚洲新兴经济体为了实现后发现代化,围绕扩大出口,积极采取了多种配套措施:①采取本币贬值政策,有意识地压低本币汇率,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本国制造业现代化。②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参与本国工业化进程;建立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桥头堡,充分发挥亚洲地区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曾康霖:《东亚经济模式还灵不灵》,《经济学家》,1998年第6期,第59~61页。。这种战略被看作是亚洲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也是推动亚洲发展模式形成的直接原因。

图1-1 1980-2013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率

注:Hong Kong SAR为中国香港,China为中国大陆,Indonesia为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Korea为韩国,Malaysia为马来西亚,Philippines为菲律宾,Singapore为新加坡,Thailand为泰国。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

图1-2所示为亚洲开发银行统计的亚洲和发达经济体出口贸易占比GDP的情况。该图表明,2000年亚洲总贸易(进口加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1.5%,而欧盟15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地区的贸易总和占其GDP的比重仅为13.9%。此后,亚洲贸易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除了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一直维持在30%以上。相反,欧盟15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占GDP比重严重下滑。到了2011年,前者这一指标上升到31.8%;而后者这一指标基本保持不变,轻微下降到13.1 %。可见,亚洲经济体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图1-2 发达经济体和亚洲出口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2.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Monitor, Jul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