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在2008年全球金融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但是当人们还在争论政府的危机刺激政策如何退出时,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却走向疲软乏力,连中国也从常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因此,深入剖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特征、缺陷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天然存在相当大的脆弱性,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加深了其脆弱性。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经济发展模式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弊端,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统一理论和实证框架,多方位探讨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渠道、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模式的转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发展模式重新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后,不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哪一种,必须记住的重要一点是经济模型的运用需要考虑其适用的环境。当前,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新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本国乃至区域经济的运行、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本书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切入点和主线,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八部分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第一部分总结亚洲模式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亚洲模式形成的原因、运作机制及利弊。第二部分比较两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冲击的特征。第三部分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两个主要溢出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构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溢出渠道模型,并分国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从理论上挖掘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对国际金融危机呈现出脆弱性的机理——金融恐怖均衡。第五部分比较两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发生了何种变化,并用经济周期衡量方法探讨了各经济体的经济实际变动和相互联动性。第六部分从效率、增长基础和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第七部分探讨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动对周边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第八部分提出亚洲新兴经济体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对策,基于内需-外需相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设想,从不同层面上分别给出了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