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测量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测量学的定义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以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为基础,专门研究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心理测量学对心理测量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心理测量史的研究、经典测量理论、现代测量理论等。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包括智力测验方法、人格测验方法、教育测验方法、职业测验方法和心理健康测量方法等。
(二)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作为一种方法与心理测量学是不同的,因为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介绍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而且还研究心理测量的理论问题。
但值得指出的是,心理测量学有时简称心理测量,所以我们看到“心理测量”时,需要辨别这里讲的“心理测量”是指心理测量学还是指心理测量方法。
2.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心理测量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测量范围广泛,除包括心理测验外,还包括实验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如反应时测量、感觉阈限测量等;狭义的心理测量就是指心理测验。本书所讲的心理测量都是狭义的心理测量,因此它与心理测验同义,两者可交替使用。
二、心理测量的意义
心理测量作为一种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一)心理测量与心理学
心理测量是继心理实验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研究方法。它对心理科学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的许多研究,常常需要用心理测量方法收集资料。测验法以现代统计学为基础,有一套标准化措施,能较好地控制测量误差,因而比旧式考试更科学、客观,它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进步。心理测量还能研究较为复杂和高级的心理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法的某些不足。心理测量的结果常作为提出某种理论的依据。心理测量的方法也常作为检验某种理论的手段。在智力理论方面,不管是斯皮尔曼(E.Spearman)的二因素论、桑代克(E.L.Thorndike)的多因素论,还是塞斯顿(L.L.Thusetone)的群因素论,都是以测验结果间的相关为依据。在人格理论方面,著名的特质理论与心理测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心理测量有紧密联系的因素分析方法,常作为提出理论和验证理论的有力工具。如今,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应运而生,这种新方法称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分析。SEM是对各潜伏变量(如心理特质)关系的一种检验方法。潜伏变量不能直接测量,必须通过一些指标,运用测量手段加以反映,由此可见,SEM是建立在测量基础上的一种验证性的分析方法,它的优点是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分析更深入、精确,结论更具确定性。因此,它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理论模型的检验。
(二)心理测量与人才选拔
心理测量方法可应用于人才的选拔,尤其是一些特殊人才的选拔。例如飞行学员的选拔,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可大大提高被选拔人员的质量。据有关研究资料分析,光依靠体检选拔的飞行学员,进入航校学习后,其淘汰率高达6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进入航校学习飞行的学员,最后成为飞行员的仅占1/3左右。这么高的淘汰率,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学员本人都是巨大的浪费。20世纪80年代后,空军招飞局在招收飞行学员时,除体格检查外,又运用心理测量方法进行选拔,结果其淘汰率降低到34%,这无疑将为国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21世纪后,他们又研制了专门用于招收飞行学员的测评系统,使淘汰率降低到10%以下。
除特殊人才的选拔可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外,一般人才的选拔中,心理测量同样大有可为。比如美国一家公司在选择录用人员时使用一种能力倾向测验,由此使该公司的产品质量提高,从而使公司在10年内得益6800万美元。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美国一家钢厂,原先他们通过一组认知能力测验来录用学徒,后来他们转为更多地注意年龄和经验,结果从学徒培训中心获得的资料显示,不注重认知能力测验分数而录用的学徒,培训期间能力测验分数明显下降,完成训练计划的时间和费用明显增加,能上岗操作的平均比率下降。
在我国,应用心理测量方法选拔人才越来越普遍,无论是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还是国家选拔干部,都会运用心理测验。现在随着人们对心理测量功能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心理测量工具本身的进一步完善,心理测量在人才选拔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心理测量与职业指导
人才选拔和职业指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前者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其目的是择优录用;后者是从求职人员的角度出发,其目的是人尽其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每一职业往往对就业人员的这些心理结构有一定要求。当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与职业要求相匹配时,就比较容易做好工作,做出成绩。因此,开展职业指导,必须掌握被指导者的心理结构和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心理要求,而要掌握被指导者的心理结构,心理测验便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方法。除了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可供职业指导者使用外,还有各种职业测验可供选择。只有充分把握被指导者的心理结构,才能使他扬长避短,选择与他的心理结构最匹配的职业,从而发挥其最大潜能。
(四)心理测量与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指医生在检查就医者的症状之后对其做出有无疾病、何种疾病以及严重程度等的判断。临床诊断有多种方法,心理测量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随着整个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方向转变,心理测量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精神医学上,由于测量方法具有一般生理的、物理的和医学的诊断方法所不具有的功能,因此更广泛地被采用。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诊断心理疾病,其符合率较高。例如,张理义等人运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对102例抑郁症患者与72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研究,抑郁症病人的M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8.2%。[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重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解决人们生活中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首先必须弄清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先要进行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有别于医学诊断之处在于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独特方法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特质(认知、情绪、气质、个性、能力、行为方式等)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性质、程度等)进行检查和判定,为心理咨询提供有效的诊断参考资料,为心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心理诊断有许多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个案法和心理测验法。其中心理测验法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方法。心理测验可在短期内获得个体的心理特质和心理障碍的丰富资料,并能与大样本的常模资料作对照,因此,这些资料在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等方面都是用其他方法获取的资料所无法比拟的。
(五)心理测量与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人的素质的培养。人的素质除生理素质外,其余的都可纳入心理范畴。所以,人的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现代教育的评价就不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价离不开教育测量,而传统的教育测量目标与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现在要求测量的对象大多属于心理测量的范畴,必须借助心理测量的手段。虽然,由于心理测量技术水平的限制,至今仍有许多素质尚不能客观、精确地进行测量,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心理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到那时,心理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扩大。
(六)心理测量和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执行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最后分析研究资料,验证研究假设,得出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研究资料常常要借助于心理测量手段。
在教育实验研究中,等组实验设计常需要对被试进行各种测量,以达到等组化的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许多理论,是在测验资料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用测验来检验。例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智力理论,就是将测验资料用因素分析的技术提出的。随着统计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运用测验提出理论假设和验证理论假设将变得更简便。例如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相应的软件Lisrel或Amos等可方便地对各种理论假设在测量基础上加以验证。
三、学习心理测量学的预备知识
学习心理测量学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
(一)心理学知识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属性,因此在学习心理测量学之前,必须了解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两类,心理过程又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又细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个性倾向性分为需要、兴趣、动机、信念和价值观,个性特征包括智力、能力倾向、气质和人格特征。我们对上述心理学的概念应该有较好的理解,特别对智力和人格这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更应该充分掌握。
(二)统计学知识
心理测量是对人的心理属性的计量学分析,无论是在测验分数的转换、常模制作、测验结果的解释,还是在测验的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在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或项目反应理论的推导中,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在心理测量学中,用得最多的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是正态分布理论、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分、相关系数等。
[1] 张理义,等.MMPI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探讨[C].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论文摘选集: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