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智慧:中国十大教育家经典教育理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从《坛经》看六祖的一生

《坛经》,或称《六祖坛经》,是记录六祖慧能生平以及禅宗思想的典籍,最初是由六祖的弟子法海集录而成。虽然有学者如胡适曾认为《坛经》为六祖弟子之一的神会一系伪作,主要代表了神会一派的思想,但经大量学者批驳考证,胡适之说显然是一家之言。虽然《坛经》中不免有六祖弟子为维护以六祖为代表的“南宗”正统地位而刻意抬高之嫌,但整体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因此,我们将《坛经》作为研究六祖生平及思想的主要资料。在《坛经》流传的过程中,祖本已遗失,但出现了多种版本。其中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敦煌本《坛经》,是最接近于祖本的唐写本。本书也将敦煌本《坛经》作为研究六祖生平的主要资料之一。

1.少时孤贫

慧能,又名惠能,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唐代著名的宗教改革者,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俗姓卢,祖籍为河北范阳(今涿州市),因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遂为广东新州人。相传慧能出生时,有两僧夜叩门,对其父说,此儿日后与佛法有缘,故特此来赐名“慧能”,慧者,以法慧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坛经》中记载,“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1]。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六祖慧能的童年是十分艰苦不幸的。在慧能刚满3岁时,父亲便染病早逝,使得家中的境况一落千丈。母亲单独抚养慧能,为了谋生,从新州流落到南海县。家境贫寒使得慧能无法入学,不会读书认字,他还不得不靠打柴卖柴来维持生计。

2.结缘佛法

如前文所述,慧能长到了20多岁,有一次机缘巧合,在进城卖柴时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于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心按诵经人所言,北上湖北蕲州追寻五祖弘忍。

公元662年,慧能安顿好母亲,开始了行程,终于在长途跋涉之后参见了五祖。如前文的故事一般,五祖对慧能南方人的身份进行了嘲讽,称其为“獦獠”,认为“獦獠”是不能成佛的。慧能不卑不亢地回答,认为人虽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却没有,人人都可以成佛。五祖惊讶于慧能的悟性,并被慧能的回答所打动,但为了保护慧能,不使其因为锋芒过盛而遭嫉妒,引来杀身之祸,遂安排慧能去碓房舂米。

3.承受衣钵

由于五祖年岁已高,急于传授衣钵,于是召集其弟子,要求他们出偈语,来考察他们的悟性。

其中,五祖的大弟子神秀所做的偈语广泛流传,在众弟子中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偈语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2]五祖认为,按此偈语修道,可以避免堕入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从而会获得很大的利益。但五祖内心明白,神秀并未进入顿教法门。

还在碓房舂米的樵夫慧能听到小沙弥吟诵神秀所作的偈语,一听就明白做此偈语者实际上并没有明见本性。而自己承蒙大师教诲,于日常生活中早就参透了大禅佛法的本意,于是请人代笔,同样也做出了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惠昕本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众弟子惊叹不已,五祖也明白慧能悟性很高,已经进入了顿教法门,暗生了将衣钵传于慧能之心。

次日,五祖来到慧能舂米的碓房,用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通晓了五祖的意思,于是在三更进入五祖的禅房。五祖用袈裟将门窗遮掩,于夜半向慧能传授佛法,并授之衣钵。因为慧能出身低贱,且是行者身份,五祖担心慧能因此身份接受衣钵,继而成为六祖,留在中原会招来嫉妒,甚至有性命之忧,因而帮助其连夜南逃,并叮嘱慧能非必要的时候不能显露自己六祖的身份。

五祖亲自送慧能到九江的渡口,待慧能上船,五祖亲自摇橹。慧能说:“师父,您坐着吧!该是弟子摇橹才是啊!”五祖一语双关地说:“我是师父,该是我渡你才是啊!”慧能答道:“以前自己迷蒙的时候,是师父渡我。现在弟子开悟了,该是弟子自渡才是啊!”五祖会心一笑。这个戴发修行的山野樵夫,终成了日后被称作“东方耶稣”的第六祖,为改革佛教做出了巨大贡献。时为公元662年,慧能24岁。

4.遍施佛法

果不出五祖所料,慧能承受了衣钵南下后,遭到了多人的追杀,试图抢回衣钵。但慧能隐居在中原人所不甚熟悉的岭南一带,勉强保住了性命。

公元667年,母亲去世,慧能遂远游韶州曹溪,遇到了村人刘志略。刘有一位已经出家的姑姑无尽藏尼,遂引之与慧能相见。无尽藏尼持《涅槃经》向慧能请教。慧能说:“这书上的文字我是不懂的,但其中的义理,我还是明白的。”无尽藏尼十分诧异,问道:“您不识字,怎能通晓这书中的义理呢?”慧能答道:“诸佛无上的微妙法理,是和文字没有关系的。”无尽藏尼大为惊异,认为慧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悟性,于是告诉了村里的耆老,请慧能居住在当地的宝林古寺中,为众生讲授佛法义理。但没有居住多久,慧能便遭到恶人追杀,迫不得已潜入猎人队伍中。他悲天悯人,常常放走被擒住的动物,并且不食荤腥,只食“肉边菜”,还常常给那些猎人讲授佛法。这一躲就是15年。

15年过后,以神秀一伙为主力的追杀恶徒渐渐放弃了对慧能的迫害。慧能也因此得以出来公开讲授佛法。在广州法性寺,正巧遇上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寺庙前旗幡飘动,两位僧人也在因为风动还是幡动的问题争论不休。慧能上前说道:“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各位仁者的心在动。”由此一语惊人,慧能证实了自己六祖的身份,并在此地接受剃度,从此公开授徒讲经,从者甚众,影响广大。

以上是《坛经》所记叙的六祖承受衣钵后的遭遇。实际上有学者认为,慧能南下后,受到神秀手下人追杀和迫害,因此书中有刻意抬高慧能、贬低神秀之嫌,很可能是“小说家”之言。笔者赞同此种观点。弘忍大师在渡慧能到江口之时,曾经嘱咐,“三年勿弘此法”。这三年,不是因为慧能有难,不是有恶人所害,真正的原因在于慧能还没有达到成佛的境界,需要继续修行,还需要再“悟”。只有潜心静修,达到境界,才能为人师表。这也是弘忍大师对众弟子的一贯要求。

5.一花五叶

公元713年,即唐玄宗先天二年,慧能圆寂,享年75岁。慧能一生为佛教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促成了禅宗发展史上“一花开五叶”的盛况。

“一花”是指禅宗之源——由达摩传入中国的“如来禅”;“五叶”指禅宗之流——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至慧能去世时,嗣法弟子67人,他的弟子积极推广佛法,形成了南北二宗。慧能弟子荷泽神会所创立的北宗逐渐取代了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但由于菏泽一派后继无人,在唐末衰亡。南宗影响甚大,在其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而临济、曹洞、云门禅法又漂洋过海传至日本、朝鲜,继而传入欧美,如印顺法师所言:“天下之言禅者,乃群以‘南禅’为口实焉。”[4]

[1] 慧能著,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坛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页。

[2] 慧能著,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坛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0页。

[3] 同上书,第21页。

[4] 释印顺:《佛教史地考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