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左傳》一書兼具經、史、文之特質,歷來爲學人所重,自宋以訖民國初,評者甚衆,名家輩出,對《左傳》學、評點學、本土詮釋學之研究都頗具參考價值,然至今乏人整理。筆者不揣愚魯,將多年所録各家評語彙爲一書,以爲進一步之研究提供參考。
二、在《左傳》底本的選擇上,標準有二:一是求真,保證《左傳》原文正確無誤;二是求全,使各家所評之語皆有所附。故以通行阮元《十三經注疏》之《左傳注疏》爲底本,而去其注疏。並參校以洪亮吉《左傳詁》、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等在校勘方面卓有成就之本。其有異同,則以“或作……”標出。
三、所匯各家之評,若有多種版本,則以刊刻最早者爲本,參校以他本,亦以求真、求全爲基本原則。
四、本書爲資料彙編,初始所録力求全備,至若一字一詞等過于瑣碎之評,限于篇幅,只能從略。待全書完成後,將另擇其價值尤高者,以叢書形式影印出版。
五、本輯所收之本有《左傳》專書之評,亦有古文選本中評論《左傳》之部分,爲簡潔計,多用簡稱。因一人或有多種評本,亦有多人所評書名相同者,且有兩人合評一書者,故書中於各家或稱以書、或稱其人,并不一律,要以簡潔爲主。(書名簡稱對照表附凡例後)
六、所謂《左傳》評點,本有評批,有圈點。考慮到彙集、排印技術上的困難與實際參考價值,只録批語,不收圈點。
七、亦有評本或出於僞托,如題爲湯賓尹之《左傳狐白》等,若未能攷明其確切作者,則一律沿用舊名。
八、關於批語之形式,凡眉批皆簡稱“眉”,夾批皆簡稱“夾”,旁批皆簡稱“旁”,段末及文末總評皆稱爲“尾”。
九、個别文字漫漶不清,又無它本可校,則仍保留原狀,不敢妄改。
十、各評本(包括集評類作品)中引用他人評語者,于其所引之人皆保留全名。
十一、若一人評語爲多書重復引用,其内容亦無差别者,則于最早評本存之,其他本則從略。
十二、因本人才疏學淺,彙評中難免有各種疏誤,敬請方家不吝指正!
簡稱對照表
真德秀《文章正宗》(上海圖書館明正德15年刻本),稱爲“德秀”;
朱申《左傳詳節句解》(上海圖書館明正德8年刻本),稱爲“朱申”;
趙耀《古文雋》(上海圖書館明萬曆6年刻本),稱爲“《古文雋》”;
穆文熙《左傳鈔評》(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高麗錦城刻本),稱爲“文熙”;按:另有《左傳鴻裁》,《春秋左傳評苑》等亦題穆文熙撰,因評語略同,故亦取其全而可靠者。
淩稚隆《春秋左傳注評測義》(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明萬曆16年刻本),稱爲“《測義》”;
劉祜《文章正論》(上海圖書館明萬曆19年刻本),稱爲“《正論》”;
張鼐《左傳雋》(上海圖書館明萬曆刻本),稱爲“《左傳雋》”;
張鼐《古文正宗》(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明萬曆刻本),稱爲“《正宗》”;
徐宗夔《古今曠世文淵評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27年刻本),稱爲“宗夔”。
吴默《左傳芳潤》(河南大學圖書館明萬曆36年刻本),稱爲“吴默”;
湯賓尹《左傳狐白》(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明萬曆38年刻本),稱爲“賓尹”;
孫鑛《閔氏家刻分次春秋左傳》(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明萬曆44年閔氏刻本),稱爲“孫鑛”;按:另有《左氏芟評》,《春秋左傳狐白句解》等亦題孫鑛作,其評語略同,故書中以較全者爲据;
方岳貢《歷代古文國瑋集》(上海圖書館明刻本),稱爲“岳貢”;
鍾惺《春秋左傳》(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明崇禎4年刻本),稱爲“鍾惺”;
葛鼏、葛鼒《古文正集》(國家圖書館明崇禎6年刻本),稱爲“《正集》”;
鍾惺《周文歸》(上海圖書館明崇禎13年刻本),稱爲“《文歸》”;
韓范《春秋左傳》(上海圖書館明崇禎17年刻本),稱爲“韓范”;
金聖嘆《左傳釋》(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刻本),稱爲“聖嘆”;
金聖嘆《天下才子必讀古文》(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刻本),稱爲“才子”;
韓菼《批點春秋左傳綱目句解匯雋》(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刻本),稱爲“韓菼”;
劉繼莊《左傳快評》(河南大學圖書館清蕉雨閒房刻本),稱爲“《快評》”;
王源《文章練要左傳評》(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55年刻本),稱爲“王源”;
方苞《左傳義法舉要》(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抗希堂刻本),稱爲“方苞”;
孫琮《山曉閣左傳選》(上海圖書館清遺經堂刻本),稱爲“孫琮”;
杭永年《古文快筆貫通解》(上海圖書館清嘉慶25年兩儀堂刻本),稱爲“《快筆》”;
姚培謙《重訂古文斫》(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元年刻本),稱爲“《古文斫》”;
蔣銘《古文彙鈔》(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5年刻本),稱爲“《彙鈔》”;
過珙《古文覺斯》(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11年刻本),稱爲“《覺斯》”。按:是書刻本又有名《古文評註全集》者,内容略同。
姜希轍《左傳統箋》(上海圖書館清康熙15年刻本),稱爲“《統箋》”;
魏禧《左傳經世鈔》(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13年刻本),稱爲“魏禧”;
林雲銘《古文析義》(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21年刻本),稱爲“《析義》”;
徐乾學《古文淵鑒》(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24年刻本),稱爲“《淵鑒》”;
盧元昌《左傳分國纂略》(上海圖書館清康熙28年刻本),稱爲“《分國》”;
宋南金、徐袞侯《古文晨書》(上海圖書館清康熙31年刻本),稱爲“《晨書》”;
吴楚材、吴調侯《古文觀止》(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33年刻本),稱爲“《觀止》”;
程潤德《立雪軒古文集解》(國家圖書館清康熙43年刻本),稱爲“《集解》”;
馮敬直《古文彙編》(復旦大學圖書館清康熙44年刻本),稱爲“《彙編》”;
高朝瓔《古文知新》(上海圖書館清康熙45年刻本),稱爲“《知新》”;
謝有輝《古文賞音》(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康熙54年刻本),稱爲“《賞音》”;
馮李驊、陸大瀛《左繡》(上海圖書館清康熙59年刻本),稱爲“《左繡》”;
儲欣《左傳選》(上海圖書館清雍正4年維經堂刻本),稱爲“儲欣”;
張昆崖《左傳評林》(首都圖書館清雍正7年刻本),稱爲“昆崖”;
鄒美中《左傳約編》(台灣中央研究院圖書館清刻本),稱爲“美中”;
倪承茂《古文約編》(上海圖書館清雍正10年刻本),稱爲“《約編》”;
汪基《古文喈鳳新編》(河南大學圖書館清雍正11年刻本),稱爲“《喈鳳》”;
周大璋《左傳翼》(上海圖書館清乾隆5年刻本),稱爲“《左傳翼》”;
周大璋《古文精言》(國家圖書館清乾隆8年刻本),稱爲“《精言》”;
唐德宜《古文翼》(上海圖書館清乾隆6年刻本),稱爲“德宜”;
章禹功《古文析觀詳解》(國家圖書館清乾隆7年刻本),稱爲“《析觀》”;
楊繩武《文章鼻祖》(上海圖書館乾隆28年刻本),稱爲“楊繩武”;
姜炳璋《讀左補義》(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33年刻本),稱爲“《補義》”;
朱心炯《古文評注便覧》(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34年刻本),稱爲“《便覧》”;
陳震《左傳日知録》(台灣中央圖書館藏清乾隆間稿本),稱爲“《日知》”。
李文淵《左傳評》(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40年刻本),稱爲“文淵”;
于光華《古文分編集評》(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40年刻本),稱爲“光華”;
李紹崧《左傳快讀》(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52年曲江書屋刻本),稱爲“《快讀》”;
盛謨《于埜左氏録》(上海圖書館清乾隆47年刻本),稱爲“盛謨”;
高嵣《左傳鈔》(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乾隆53年《高梅亭讀書叢鈔》本),稱爲“高嵣”;
許寶善《自怡軒古文選》(上海圖書館清乾隆56年刻本),稱爲“《自怡軒》”;
(日)奥田元繼《春秋左氏傳評林》(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1793年有文堂刻本),稱爲“《評林》”;
王系《左傳説》(國家圖書館清稿本),稱爲“王系”;
武億《敦禮堂簡明評點左傳鈔》(國家圖書館清刻本),稱爲“武億”;
方宗誠《春秋左傳文法讀本》(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刻本),稱爲“方宗誠”;
毛慶藩《古文學餘》(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清光緒34年刻本),稱爲“《學餘》”;
林紓《左傳擷華》(上海圖書館民國10年海商務印書館刻本),稱爲“林紓”;
吴曾祺《左傳菁華録》(上海圖書館民國4年商務印書館刻本),稱爲“《菁華》”;
吴闓生《左傳微》(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民國12年大學社刻本),稱爲“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