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校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意义与制度创新
1. 高校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意义
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谁更能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创造出更多的发明,更多地拥有和利用好知识产权资源。由于知识产权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国都相当重视,如日本就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制订并颁布了《知识产权基本法》,通过创造和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资源来提振日本经济。在我国,也认识到了知识产权是支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战略性资源,于2008年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高校,作为知识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成果如科学发明、科技成果、专利和非专利技术、论著、论文及计算机软件等,几乎涉及知识产权的所有领域,高校成为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的最大拥有者。意义更不同的是,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事实上的技术创新主体(西方国家是企业)。而且问题是,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多,但权利意识不强,将成果推入市场进行转化应用的也不太多。因此,如何优化高校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的产出和应用效率,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加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资源配置的途径是市场化。而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除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外,还需具备产权清晰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条件。因为资源配置是主体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及利益差异而产生的驱动机制。主体拥有产权,能凭借产权通过交易给自己带来利益,才有生产积极性。因此,产权清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条件。同时,只有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资源才能从无效生产走向有效生产。
2. 高校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创新(Innovation)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并阐述的,他把创新界定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依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技术创新有多种定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缪尔塞(R.Mueser)曾对诸多技术创新的定义进行过整理分析,他认为,在其所搜集的300余篇论文中,约有3/4的论文对技术创新的界定近于这样一种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也就是从构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它包含研究成果和市场应用两个阶段。它着重于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最终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并提高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制度创新理论是经济学新的分支。制度是指约束人们社会、政治、经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创新一般是指制度主体通过构建新制度以获取追加利益的活动。制度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基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它激励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增长。
纳尔逊在1987年的《美国支持技术进步的制度》一文中,实证性地研究了美国的技术创新制度结构。他认为,美国的这种制度结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市场制度。他认为市场制度源于利润动机和市场压力,因此它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新技术具有多元化、独立性等特性,一般又是竞争性的来源,因此市场体制是对付技术创新内在不稳定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2)专利制度。他认为专利制度可以在私有和公有两方面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促进广泛的应用。
(3)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和计划。政策和法规是政府推动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工具。他分析了政府支持政策的三个类型:一是涉及基础研究,二是政府自身的需要,三是提高某个特定产业的技术竞争力。知识产权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赋予权利人的一定期限内的垄断权,在权利的有效期内未经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通过产权的激励效应,激励主体从事技术创新使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通过对知识产权转让或者实施获得经济利益,从而调动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并实施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高校知识产权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高校自主创新,而高校自主创新是一个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结合的投资过程,物质资本是平台,人力资本则是关键。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重要性越来越强,因此,能否形成激励创新人员积极性的机制,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其价值的实现,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合理界定高校知识产权相关方的权利边界,明晰的产权可以降低外部性和交易成本,促进高校成果在各主体间的交易和应用。高校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产权转让中的交易费用比一般有形资产更大。首先,其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大。由于可选择的交易对象数量较少,在技术实现之前,其经济绩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这使交易双方的谈判和协商费用会更高。其次,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涉及的相关因素较多,评估繁琐且价值难以确定。加上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快而导致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化速度也快,这使交易双方难以达成交易。再次,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使得履约成本会很高,而且,由于知识产权的外部性和已逝性,知识产权侵权案频发,诉讼费用也随之增加。
其次,促进高校知识产权资源的市场化。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向社会有偿转让技术成果,高校能获得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校企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会减少许多重复研究,缩短研制周期,使高校技术成果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1] 埃兹科维茨.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
[2] 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30.
[3] 埃兹科维茨.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4):482.
[4] 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