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可持续发展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出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涉及多学科和众多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艰深复杂。由于城市化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以人口集中、财富聚集、运行高效以及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突出等特点,成为地方可持续发展中最具综合性的区域。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Maurice Strong)指出:城市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12]。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因此,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对可持续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学者认为,社会平等、社会一体化和社会稳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有学者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有关城市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实证分析居多,理论归纳还比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侧重于依据生态控制论的原理来探讨城市的产业发展政策、调控原则和结构调整问题[12]。也有学者关注消费需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12]。也有学者认为人口和环境资源问题向来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2]。进入20世纪中后叶以后,随着城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贫困化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与日俱增,公众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12]。不少学者认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性要求人们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在保持人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同时,使人性得到充分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等[13]

可持续城市尚无统一的定义,Haughton和Hunter把它定义为:居民和各种事务采用永远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式,在邻里和区域水平上不断努力以改善城市的自然、人工和文化环境的城市[14]。其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以节约资源、提高技术、改善环境等为主要手段,以经济发展、财富增值、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为目标,维持城市系统内外的资源、环境、信息、物流的和谐一致,在满足城市当前发展需求和正确评估城市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城市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指一个城市空间功能、结构、规模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非持续性到可持续性的有序动态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注重城市空间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及协调性。与可持续城市相近的其他名词还有“城市可持续性(Urban Sustainability)”,“城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生态城市(Ecopolis,or Ecocity)”等[14]。可持续城市应视为一个多目标、多维度的弹性发展框架,其本质就是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15]。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6]:第一,可持续城市应当让城市居民,包括子孙后代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可持续环境的理念是建立在环境公正的基础上的,即所有人都享有生活在洁净的、健康的、不受污染的环境中的基本权利。法国学者西鲁瓦认为,对于当代人和后代人来说,可持续城市的居民应当享有居住、工作、娱乐、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基本权利。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指出:环境保护自身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生活。这表明,中国的可持续环境理论注重人类享受美好环境的基本权利。第二,可持续城市要有节制地使用和保育生态环境,抑制城市环境的稀缺性。第三,可持续城市并非否定发展,而是要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

从理论上讲,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综合交叉科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发展观根本性转变的结果,它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注重对城市社会全面发展的研究。传统的发展模式将城市社会发展仅仅看做是一种积极现象,把GDP增长率视为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尺度。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广泛传播,人们在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中,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中心是“物”,社会发展的中心是“人”,未来城市发展应保持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其哲学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注重对人类资源开发的研究。在人类存在的时空范畴内,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资源是无限的,是一种比自然资源更为可贵的资源[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竞争的日益加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主要动力,建设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战略选择。世界城市是北京未来发展瞄准的一个目标。作为首都,北京的发展不能套用其他城市的模式,如何推进实现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提出了新的更为艰巨的挑战。城市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给人类带来种种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棘手的问题[18]。技术革命、信息化、人口老龄化使得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城市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完善和提升各项城市功能及其运行效率,改善城市综合社会环境质量,强化城市的吸引力及其在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公平、有序的发展目标。人们对于城市发展方向的关注,也开始从对于经济增长、物质的丰富程度的追求,转向对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独特的城市文化的创造和对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等方面。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更要切实关注城市建设的各个微观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