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主要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也称人口老化,是指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的动态变化,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于老年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数的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及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人口平均年龄逐渐增加,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体现在总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力的老龄化和老年人口自身的老龄化三个方面。老龄人口通常指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以上,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年老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不断降低。此后,又由于避孕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加速了生育率的下降,从而使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19]。在202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迅速增长,人口抚养负担加重,届时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挑战。
与全国水平相比,北京的人口发展也有着不同于全国的趋势和特征。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较早、执行较好的城市之一。随着低生育政策的稳定、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不断加剧。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8年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229.9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8万,占总人口的17.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62.2万,占总人口的13.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9.4万,占总人口的2.4%。2011年底(表2-1),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277.9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7.9万,占总人口的19.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7.6万,占总人口的13.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8.6万,占总人口的3.0%。
表2-1 2011年北京市按不同年龄划分的老年人口构成
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老年人口为119.0万,占48.0%,女性老年人口为128.9万,占52.0%;性别比为0.923。
如图2-1和表2-2所示,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69岁老年人口为118.7万,占47.9%;70~79岁老年人口为90.6万,占36.6%;80~89岁老年人口为36万,占14.5%;9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万,占1%。
图2-1 201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龄构成
表2-2 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2007—2011年北京市分年龄段老年人口状况见表2-3和图2-2。
表2-3 2007—2011年北京市分年龄段老年人口状况
(续)
从2010年底至201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2.9万,增长5.5%,占总人口比例从18.7%增至19.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7.1万,增长4.2%,占总人口比例从13.6%增至13.9%;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5.2万,增长4.2%,占总人口比例从9.9%增至10.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3.5万,增长10%,占总人口比例从2.8%增至3%;9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0.3万人,增长13%;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45人,增长10.4%。
图2-2 2007-2011年北京市分年龄段老年人口数
(图表引自:《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10月。)
(二)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1953年普查时北京市老年人口数为16万,1964年普查为51万,1982年普查为78万,1990年普查为111万,2000年普查为171万,2005年为224.3万,2011年为247.9万,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快。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伴随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即60岁以上人口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回顾过去的五次人口普查和本次1%人口抽样调查,北京市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大,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比例增加,于1990年进入人口结构老年型城市。
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看,北京市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老年人口比例来看,北京市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90年全市老年人口109.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0.1%;2000年为170.2万人,占12.5%;2005年为224.3万人,占14.6%;2011年为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
3.老年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
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老龄化程度最高且速度最快,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老年人口总数最多。城市发展新区(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老龄化速度加快。分区域看,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功能区总人口的比例(即老龄化程度)分别为22.1%、20.1%、17.2%和17.4%,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0.9%、0.6%、0.7%和0.7%。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是丰台区(22.6%),最低是密云县(16.4%)。
4.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城乡性别比差异大
2010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男性老年人口112.8万(占全部老年人口的48.0%),女性老年人口122.2万(占52.0%),性别比为0.923。城市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7.1%,女性占52.9%,性别比为0.89。农村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9.3%,女性占50.7%,性别比为0.972。
5.总人口抚养比下降,人口结构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在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人口规模不断减少。北京市0~14岁少儿人口的绝对规模从2000年的187.8万下降到2010年普查的168.7万,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13.6%下降到2010年普查的8.6%。
2007年,北京市总人口抚养比为35.9%,少儿人口抚养比为12.3%,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3.6%;2010年,北京市总人口抚养比为38.8%,少儿人口抚养比为12.8%,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6%。2007—2010年,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少负担了0.5个少儿人口,同时增加负担了2.4个老年人口。这意味着在少儿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逐年上升的同时,总抚养比也在下降,人口结构正处于“人口红利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20]。
(三)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以“六普”数据为基础,根据高、中、低三种不同的生育和迁入方案,有关学者对北京市2010—205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从预测结果可见,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阶段性特征也较明显。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阶段是2010—2015年左右,是人口老龄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总抚养比将不会超过50%(国际上多以50%作为衡量抚养比高低的标准)。2010年北京市总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0~14岁少儿人口之和/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20.95%,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时期。这段时期是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是“人口红利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最佳准备期。
第二阶段是2015-2035年左右,是人口老龄化的成熟阶段,老龄化达到中度水平。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预计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总数增长近一倍,由2015年的280万左右上升到2035年550万左右,总人口抚养比从50%左右上升到65%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预计从2015年的38万上升到2040年的75万。这意味着北京市的“人口红利期”已结束,开始步入“人口亏损期”。
第三阶段是2035年以后,是人口老龄化的稳定阶段。老年人口总量增长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向稳定,可这一阶段老龄化程度达到重度水平,预计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6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其中8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重将接近20%。这一时期北京市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人口亏损”效应显著。
综上所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期是很短暂的。应充分认识到不同阶段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利用好“人口红利期”的有利时机,尽量减少“人口亏损期”的负面效应,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