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能读懂别人的心吗
什么是读心
我相信读心这回事,而且是全心全意地相信。对我而言,读心不会比和人交谈时试图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来得神秘;事实上,读心还没那么难懂。我觉得读心没什么特别值得争议的,它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每个人无时无刻都会做,只是我们不了解。当然,每个人读心的能力不同,察觉程度也有高有低,但我相信,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训练自己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这也是本书的重点。那么,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当我说我们可以读出他人的心思时,又是什么意思?“读心”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要说明哪些不是我想阐述的内容。心理学上有种称为“读心”的东西,这也是许多夫妻最后会接受婚姻咨询的原因之一。当某个人预设另一个人可以读懂自己的心思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他真的爱我,那他就应该明白,即使我答应了,也不是真的想去参加那场派对!”
或是:
“他根本不在乎我,不然就会懂我的感受。”
这类希望别人读懂自己的心的要求,比较像是自我中心发作。另外还有一种读心版本,就是你自以为可以读懂别人的想法,但实际上不过是把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投射到他人身上。
“糟了,她现在一定很恨我。”
或是:
“如果她那样笑,肯定是做了什么蠢事,就像我怀疑的一样!”
这些就被称为“奥赛罗的错误”(Othello's mistake)。而以上这些都不是我所谓的“读心”,只能算是愚蠢的瞎猜。
笛卡儿错了
要了解我即将说明的读心,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个不同的概念。哲学家、数学家兼科学家笛卡儿是17世纪学术界泰斗之一,他在数学及西方哲学世界发动的革命,其影响至今历历可见。1650年,笛卡儿因为染上肺炎。当时,作为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私人教师,他在冰冷的斯德哥尔摩王宫去世。笛卡儿过去一直都在温暖、舒适的床上工作——那里更适合法国哲学家——可想而知,当冬天来临时,斯德哥尔摩王宫里冰冷的石头地板很容易毁了他。笛卡儿拥有极为出色的成就,但也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去世之前,他提出了“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的观念,这大概是他所有观点中最蠢的一个,但是“我思,故我在”这类妙思却让笛卡儿获得了知识分子的青睐。因此,这个认为人类乃由肉体和灵魂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特殊(基本上也是宗教的)概念,得以发扬光大。
当然,有人认为他错了,但他们的声音却被拥护笛卡儿的欢呼声压了下来。直到近代,才有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用科学方法证明事实恰恰与笛卡儿的观点相反。现在我们知道,从生物和精神层面来看,身体和心灵实际上无可避免地互相关联。无奈,笛卡儿的观点占据主流位置已久,至今多数人仍将之视为公认的事实。但如果期待本书内容对你有意义,你就必须了解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以下就是实际情形。
在思考的过程中,你的身体必然会发生一些生理反应。当你在思考时,脑部会出现电化学反应。为了让你创造一个想法,脑细胞必须根据某种模式互相传送信息。如果你之前就有过这个想法,那模式就已经建立了,你要做的就是重复这个模式;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想法,那么你就要在脑中创造新的模式或新的细胞连接,而这个模式也会影响身体,改变激素(例如内啡肽)在体内的传递,并改变自主神经系统内的状况——自主神经系统掌管的项目有呼吸、瞳孔大小、血液流动、流汗和脸红等。
每一个念头都会影响身体,有时则非常明显。如果你受到惊吓,你会觉得口干舌燥,然后血液会涌至大腿,为可能逃跑做准备;如果你对某人起了好感,你会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很明显的反应,而这不过是个念头引起的。有时这种反应非常微小,肉眼难辨。无论明显与否,一直都存在。这表示,只要能观察到某人身上发生的生理反应,你就能获知对方有何感受、有何情绪,也会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而通过训练自己的观察力,你就可以学会看到之前对你来说过于细微、难以觉察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