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疹皱纹的种类
黄褐斑
黄褐色斑可发生在面部任何部位,多以鼻部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面颊部,状似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中医称之为黧黑斑。中年女性易患此病,无自觉症状,不影响健康,但影响外貌,给青年女性的婚恋、工作、社交活动带来影响。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针对病因,通过祛除色素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不理想且有一定不良反应。而中医则根据不同病因辨证施治,重用一些简便易行的独特疗法,在家庭中就能够进行自我治疗,在消除色斑的同时,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按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学根据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型、脾土亏虚型、肾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
1.肝郁气滞型 面部色斑呈黄褐色,分布于颧、鼻、口唇周围,边界清楚,伴有口苦咽干,胁肋胀痛,急躁易怒,胸闷、善太息,月经不调,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土亏虚型 面色萎黄少华,斑色淡褐,伴头晕乏力,神疲纳少,带下清稀,月经量多,舌质淡,脉细弱。
3.肾水不足型 面部黑斑,分布于颧、口唇周围,下颌、眼眶周围较多。伴有形体消瘦,腰酸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部烘热,盗汗少寐,月经量多色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滞血瘀型 斑色灰褐或黑褐;伴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涩。
按发生部位分型
根据黄褐斑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浅表型(浅在型)、深在型。
1.浅表型、浅在型 前者其色素分布在表皮上层;后者色素分布在表皮深层。此两型表现为色斑组成大小不一,颜色较深呈黑色或棕褐色,较常见,容易治疗。
2.深在型 其色素分布于真皮上部。表现为两颧部呈点状色斑,小如米粒大小,大如黄豆,成群分布,从咖啡色至深褐色,甚至出现黑色,少数人在下眼睑部出现较深色素斑,较难治疗。
按疾病引发分型
黄褐斑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很多疾病会引发黄褐斑,常见的有:
1.慢性消耗性疾病引发的黄褐斑 如慢性肝炎、结核病、慢性酒精中毒、癌症等均可诱发面部黄褐斑。
2.皮肤病愈后的色素沉着所致的黄褐斑 如扁平苔癣、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愈后所形成的色素沉着斑。
3.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 脑垂体功能低下导致的肾上腺功能减退,会使黄褐斑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发黄褐斑;女性妊娠由于雌激素和孕酮的增加,而出现大量黄褐斑,但随分娩后会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