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宠不骂,和孩子“平起平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倾诉可以降低或消除心理压力,当人心理有了负担和问题时,找合适的倾听者倾诉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孩子总是把事情憋在心里”,但是她们很少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自己沟通。孩子的心声却是:“父母不了解我,他们常常自顾自地讲大道理,从来不听我的想法!”“我说什么他们都不认可,我还可以对他们说什么?”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意和父母沟通,只是往往被父母有意或无意地关闭了沟通之门。
场景一:
妈妈正在看电视,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到了如何消除学习疲劳的办法。”
“是吗?那你说说吧!”孩子开始“高谈阔论”起来,但妈妈并没有真正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双眼一直没有离开过电视的屏幕。“妈妈,您说我的方法真的有效吗?”孩子征求妈妈的意见。“有效,有效。”妈妈仍然漫不经心地听着、说着,甚至根本没有正眼瞧一下孩子。孩子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电视屏幕,失落地回了房间。
场景二:
孩子放学回来了,妈妈正在做饭,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的身边:“妈妈,今天我遇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可别干坏事呀。”
“我正忙着,以后再说!”
“不要老提与学习无关的事,你期中考试的模拟题做完了吗?”
面对妈妈连珠炮似的说话和否定态度,孩子原本兴奋的劲儿一下子就没有了。
场景三:
“孩子整个下午都没有到教室上课,这可不得了。”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
傍晚,孩子回到家,又急又气的妈妈大声训斥道:
“不好好学习,跑哪里去了?”
“我昨天才警告你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你什么耳朵!”
孩子嘟囔着“我……我……”似乎准备解释没能到校上课的原因。
“什么都别说了,有什么好说的?”
“丢人!”
“有本事连家也别回了。”
以上这三个场景对话中,这些妈妈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其实,“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它是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妈妈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忽略他们的阐述,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和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时,妈妈要表明支持的态度;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时,妈妈可以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总之,当孩子想和妈妈讨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时,妈妈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孩子说的事情表现出兴趣。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重视,他就会愿意主动敞开心扉,向妈妈说出自己的事情。有经验的妈妈会发现,无论孩子想和你诉说的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只要你表现出认真倾听、感兴趣的样子,孩子都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慢慢地,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就会建立起来。
聪明的妈妈不仅要做个高明的说者,更要做个高明的听者。只有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妈妈,才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
那么,怎么倾听孩子说话呢?
1.表现出倾听的欲望
不管有多忙,都要表现出对孩子即将谈话内容的兴趣,并做好认真倾听的姿势,千万不可做出三心二意的表情和动作,否则只会打击孩子倾诉的积极性。
2.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
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即使父母早就知道其中的内容,也不要表明,更不能不耐烦地说:“说点别的吧,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作为父母,不该只是关心孩子的冷暖和吃住,更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
3.及时反馈意见、观点
其实,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所说的每句话你都在认真倾听。“你说得对!”“太好了。”“你继续说。”当然,除了这些语言的反馈,面部表情也能传达出你对孩子话题的兴趣。
无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妈妈如果想表现出自己很感兴趣,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妈妈一直沉着脸,什么都不说,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孩子就会失望万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什么事都漠然置之的态度。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直接或间接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因而妈妈更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常听家长说,孩子几乎不与家长交谈。实则是,孩子很愿意与家长交谈,只不过家长没有做好倾听的准备,不懂得如何激发孩子交谈的欲望与兴趣。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或遇到不明真相的事情,很多妈妈为了省心,往往会采取训斥或搪塞的方法应付。事实表明,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多妈妈与之沟通、讲道理,由此产生的效果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好得多。
在学校,所有认识东强的同学无不说他是个霸道的人。在与同学玩耍的过程中,他要求同伴什么都必须听他的。稍有不顺,他就会生气甚至打骂起来。
新学期开学时,班主任到东强家里家访,刚进门,就听到东强的妈妈在训斥孩子,语气十分强硬,还经常冒出“必须”“一定”“绝对不行”等刺耳的词,而东强也一点儿不谦让,竟与妈妈大吵起来,丝毫没有示弱的趋势。
这让班主任十分震惊,他终于明白了,东强霸道的性格与他妈妈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妈妈不讲理、对孩子使用“铁血”政策,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才会变得霸道不讲理。
父母千万别小看孩子,以为他们还小,不明白是非,讲道理也是白讲,只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就行了。的确,强硬或许一时能达到效果,但下一次或许再下一次,孩子还是会违逆你。所以作为妈妈,你更应注重说服的这个过程,也许一次达不到目的,但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虽然与孩子讲道理有些费劲,但会让孩子铭记事理,受益终身。正如生病的孩子一样,在他知道药能治病的道理后,今后再生病,不管多苦多难受的药,他都会心甘情愿地吃下去。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妈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跟孩子讲道理。比如,就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说理,由某一句话联想到更多的事理,就生活的微小细节开导启发……而孩子都有纯真的天性,如果用童话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品格的塑造,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篇美妙的童话的作用,远远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童话是鲜活的、灵动的、绘声绘色的,童话中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活灵活现的,他们的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的行为贴近孩子的感受,孩子很容易认同这些角色。同时,孩子会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童话来讲道理,孩子不会觉得妈妈是在直接评判他,从而更容易接受。
跟孩子说理时不仅需要有耐心,妈妈还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1.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就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2.所讲的道理要合情合理
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妈妈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妈妈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
3.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妈妈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4.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孩子和父母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妈妈在跟孩子讲理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